插播一条:今天晚间19点14分,证监会发布消息,同意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注册。此前几天,蚂蚁集团在香港IPO也获得了批准。对于小散来说,并非是好事,又一头大象入场,在存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虹吸效应更加明显,赚钱更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银行终止理财产品,降低的是银行的风险

近一段时间,一些投资者接到了银行的通知,要提前终止他们购买的理财产品(单方面的),明明合约没有到期,银行为什么要提前终止这些理财产品?

这并不是个例,有数据显示,从2018年初到2020年10月20日,共有1618款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其中,仅2020年,就有785款产品提前终止合约,涉及多家商业银行。

主流媒体给出的理由是,银行要按照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要求,将所有理财产品转换成净值型理财产品。

于是乎,银行开始加快清退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6月末,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13.24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82%,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过半。

银行如此卖力,必有原因,仅仅是要符合资管新规吗?资金成本才是银行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之前的理财产品定价较高,且给出了“刚性兑付”的承诺,但当前市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且还将在不可预见的时间内继续维持下去,这使得银行控制成本的难度增加,因此,部分银行就采取了终止高收益产品运作的方案。

这样的确降低了银行的风险,那么,市场的风险哪去了?

显然,市场的风险将由投资人自己来承担。“刚性兑付”“确定的年化收益率”将为投资者提供理财收益保障。而净值型理财产品模糊化了年化收益率,中间还会有净值调整等操作,理财产品的风险属性提高了,不是你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就一定能赚钱,亏钱也将成为一种常态。(背靠大树未必好乘凉。)

还记得银行倒闭,50万赔付标准吗,降低的是银行的风险,增加的是储户的风险。(同理)

02股市带火了基金,新基金还能买吗?

基金一词上热搜,也是股市带火的。但投资者很快发现,自己买的基金不但没赚钱,反而还在亏钱。这市场是怎么了?

如果你是去年任何一个时候买进的基金产品,那么你现在肯定是赚钱的,而且可能上涨了30%-50%,甚至更高。我就有一款基金,最高利润接近一倍。

如果你是今年年初购买的基金,盈利的几率也很大,在八月份之前,尤其是4月到7月,股市涨得好,基金收益也相当可观。

然而,当你是因为基金热而想起来购买基金的,那么,现在不亏钱已经很幸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张图片就可以看出,今年3月底到8月初是上升行情,之后就走下坡路了。)

买基金也是要择时的,不能追高。

其实,基金收益的好坏还是跟股市的走势有很大关系。当前大盘指数走在大箱体的中部,以最近两天的量能,大盘还没有动能持续拉升,而下方两个缺口在“嗷嗷待哺”,这不,蚂蚁科技又要IPO了,还记得中芯国际为市场带来了什么吗?虹吸效应,你手上的票不是热点就只能是冰点。

慢牛行情,这是中央一直提出的设想,这里不做具体点位的预测(虽然心里是有预期的)。在这些政策、市场、资金等综合因素下,指数最有可能在大箱体内震荡,天花板很近,地板还在,只是不知道厚不厚实。

短期内,波段性的下跌和反弹依然存在,长期走牛的股票——有,但不多,要自己把握。长期来看,这个关乎基金,最好先等一等,在大箱体底部买入相对较保险一些。

毕竟,基金经理买入股票是不择时的,对持股结构的调整也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不是小散炒股,船小好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