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家简介
郑培熙,祖籍山东日照,1958年出生于西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现代画院院长,陕西省政协联谊会理事,西安文史馆研究员,擅长写意花鸟、山水,对书法、画史、画论有深刻的研究,艺术风格朴实、严谨,注重对传统的研究,用墨讲究画面的黑白灰效果。构图舒展,结构变化细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集名人录》,1993年《苏中国画大展作品集》《中国美术家》《中国青年国画家》《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精品展》和《中国当代花鸟画集》。《中国首届扇面艺术大展》优秀奖。作品《河塘鹭影》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获优秀奖。作品《骊园秋风老》入选《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作品集》。作品《梅鹤同春》入选跨世纪《著名中国画家作品集》,作品《华夏之盛》参加《陕西省当代中国画展进京展》,2002年作品入选《迎奥运全国中国画精品展》。

作 品 欣 赏

郑培熙和他的写意花鸟

焦闻频

陕西书画界,队伍庞大,人才济济,在这精彩纷呈的画廊里,画家郑培熙的写意花鸟,以其独具的风貌和幽雅的情韵而引人注目,同时也因其画风的不俗而被人称道。
有人称赞他的画“清新秀美”、“恣情洒脱”,而我在这“秀美”和“洒脱”的背后,感受更多的还是其作品意蕴的绵远和作者心性的恬淡。

▲作品欣赏

多年前,他曾送我一本画册,这些画题材丰富,构图简约,求神韵而不拘细节,重笔墨而不苟于形。画面清纯淡雅,笔墨韵味幽深,纵是在尺素小品中,依然可以感觉到画家意美的追求和诗心的漾动!读他的画,的确是种享受,仿佛在月光下凭栏独坐,或小酌,或品茗,一任思绪和心绪在诗情画意的微醺中,伴着月色轻飘漫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熙的画,走的是自学成才的路。自学成才离不开天赋。天赋中最重要的是悟性,就绘画而言,即对画中艺美本真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再现这种理解的措举和途径。

郑培熙可谓得天独厚。他学画伊始,便把自己心中艺术的胚芽深深埋进了中国历代传统绘画的沃土之中,他悉心地观赏、揣摸、品味、临习古人先贤的名画佳作,从中感悟画之魅力所在,继而形成了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的追求。从他如今的画风和作品看,他对传统绘画中文人画的一脉更为钟情,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八大、虚谷、徐渭、金农、郑板桥,以及稍后的吴昌硕、陈半丁、齐白石等一代宗师的艺术造诣和人文修养,让他受益终身,同时也为他开启了自己的艺术大门。

沿着大师的足迹,培熙的画起步就不俗。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培熙和他的画作时,就被他作品中洋溢的诗情所打动。或许是我喜欢诗的缘故,我在感受他的笔情墨韵的同时,内心深处却在升腾着他这画面以外的情致和意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诗和画的定评。诗有言外之意,画有画外之音。诗人是语言的艺术家,画家是笔墨的艺术家,在语言和笔墨之外所创造的发人联想和玩味的空间,才是艺术家的工力之所在。而这种引人联想和玩味的空间,也恰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培熙很善于学习。他在摩习前贤书画作品的同时,还十分关注这些大师的人生阅历和生平。他深知“文如其人”的道理,也深知书画艺术要以丰厚的文化学养为底蕴。培熙的画,之所以招人喜欢,我以为魅力就是这文化气息。

前些时,我到他的画室去看画,正赶上他刚装裱了一批扇面和小品,题材有枇杷、寿桃、牡丹、石榴、喜雀、公鸡,还有火红的山丹,清雅的百合,婉转放歌的山雀。这些画,虽属小品,但都极具冲击力,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感受到一颗诗心的跃动!

培熙的书画能有今天的造诣,因素很多,其中他对画史、画论的深入研究,让他在万山丛中觅到了那条既适合自己的个性和心性,又能通达山顶的途径。这条路可概括为“师古人”、“师造化”,也即是长安画派所倡导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宗旨。

数十年如一日,培熙在这条路上艰辛跋涉,矢志不移。他有机会就外出旅游,在山光水色中采撷美景、陶治性灵,得空儿就到山野园林里去考察、写生,用艺术家的审美,把大自然的精魂尽揽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扎实的艺术功底,对培熙来说当然重要,但铸就他绘画成就的,还要归结到他的天赋,即对艺术本真的那份天然的亲和力和表达美感的认知程度。
他的画之所以引人注目,耐人寻味,这样富有生命力,就因为画中融入了画家太多的感情色彩和美学元素。

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练,他在博采众长的艺术实践中,对绘画的虚实安排、结构布局、浓淡把握,以及笔墨运用和色彩的掌控,都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画法,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画出了自己的艺术风貌!
郑培熙是陕西长大的山东人,淳厚和豪爽铸就了他的画魂,在绘画的众多法门中,他选择了花鸟,选择了写意,这或许暗和了他的秉性。他不屑那些拘拘谨谨、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东西,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声音。

读培熙的画,我常想起两个人:王子武和卢光照。他们的画有个共同点,尺幅不论大小,题材不管巨细,纵是一花一鸟,一只青蛙,都让人感到浑然大气,尤其画里画外弥漫着的笔情墨趣,给人无尽的情致,让人玩味无穷!
最近,我细读了他的一些画作,他是白石老人“似与不似”经典画论的忠实信徒,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他的花鸟画属于大写意,这也是文人们热衷的一种画法。这种画法不拘泥于画的表象和细枝末节,着力展现的是画的意蕴、内涵和境界,是画的文化品位和画家的心志与情怀。这种画法特别适合郑培熙。
我曾多次观赏过培熙作画。他作画之前似乎没有什么铺垫,默默的上场,悄悄的执笔,面对宣纸,眉宇间掠过片刻的凝思之后,濡墨蘸水,潇潇洒洒地铺开了他的画面。

我留心过他画画的的神态,恬静、洒脱、舒展,仿佛在景致优美的山涧小道上款步而行,悠然自得,气定神闲。特别是在笔会上作画,他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氛围的嘈杂他全然不顾,甚至对毛笔的质量,墨汁的优劣也不在意,常常一支笔贯穿始末。这种随心任性、无为而为的心态,在今天这浮躁虚滑的世风中,显得尤为难得和可贵。
统观他的画,或风雅高古,或恬淡静穆,或钟灵毓秀,或恣肆野逸,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画家心性的平和,及平和中展示出的静气和大气!这种大气和静气是培熙写意花鸟的鲜明特色,这种特色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也是学养和修养的诗化。对艺术的本质没有清醒的认知,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作底蕴,没有左右逢源的手法和技法,没有成竹在胸的意识和自信,是不可能有此境界的!

画是用来陶冶性情、滋润心灵的,而唯美方可入心。一切急功近利的标新立异,一切无根无序的欺世媚俗之作,都只能是稍纵即逝的泡沫,时间将会证实:只有遵循着艺术的轨道运行的作品,才能汇入到艺术的长河。
我看好培熙的画:人淡泊,画亦淡泊;人洒脱,画亦洒脱,唯有笔下诗心的描绘,才是他人生中最曼妙的时刻。
我赞赏这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