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一个古墓主人的身份,除了根据该墓地的遗迹归属年代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随葬品来判断主人的身份。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石鼓山墓地,就因其青铜器的被发现,让一个商末周初的贵族墓群为人知晓。在289件青铜器中,居然有极为珍贵的“青铜禁”,目前世界上不过出土6件(也有人说7件)。其中“高领袋足鬲(lì)”,在这个墓群中被普遍发现,“鬲”是代表了一支特殊人群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M4墓葬,是此处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处墓葬。属于单人葬,深8米,宽大概4米,葬具木质。在头部附近的二层台或壁龛内,放着随葬品。

让专家觉得其身份“显赫”的原因,在于其墓中出土了刻有龙纹的“四角青铜簠(fǔ)”,属于青铜礼器之一,除在故宫博物馆收藏一件外,这是首次在西周早期墓葬发现。

其它的出土器物,主要有鼎、壶、簋(guǐ)、罍(léi)、甗(yǎn)等器形。其中,只有罍(léi)为酒器,其余为食器,而且并未发现兵器,所以,推断为此墓葬主人为女性。

之前,发现的M3墓葬,是西周初期高等级的贵族——卢氏家族,其属于姜族。这二者在葬制的形制、结构上都很相似,专家推测它们不但属于同一墓葬群,而且墓主间的关系应该相对密切。

M3墓中曾经出土过“中臣鼎”,上刻有铭文,根据专家的解读,此内容为“中臣尊鼎,帝后”。别处出土的器物中,也曾见“帝后”一词。根据商周的礼制,“帝后”应是指已故王的配偶,女性。而“中臣”,是负责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动,见《周礼》“内小臣”。

而“高领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可见,M3墓主属于姜族无疑,可能是属于姜太公的家族,而且和周王室关系密切。

再根据其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可判断这个“中臣鼎”的年代大概在周成王时期,而“帝后”则就应是周武王之后邑姜,周成王生母,姜太公之女。

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会刻有主要标志:族徽和日名,日名在殷商兴盛,是古代后人对过世人的称呼,一般就是在天干字前加上亲属的称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青铜器上若有其中之一,或者二者兼有,基本可判定其族属是属于殷商体系。《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之后姒姓有‘有扈氏’”。M3墓葬出土的31件青铜礼器中,其中16件有铭文,含族徽“万”、“户”、“冉”等。

专家认为,这个“户”应为“扈”。而“有扈氏”的后代“蒲”姓,也是出自“姒”姓,而且是世袭的西羌酋长。所以,这个“有扈氏”应和羌族(姜族)有着密切的关联。

传统学术界认为,周武王姬发的王妃,就是姜子牙之女,邑姜,也叫王姜。生有两个儿子,周成王姬诵和晋国的开国国君唐书虞,后者封地在唐国,史称唐书虞,又名叔虞。

姜子牙的生平,一直无定论,但其祖先,却在《史记·齐太公世家》有详细记载,“其先祖尝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考据表明,四嶽(四岳),是一个“名号”,指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领,并不单单指姜族的先祖。

所以,姜子牙为“姜氏之戎”的族人,应是有充分的依据。根据史料,其女邑姜自小聪慧,在父亲的教导下,才学满腹,作为周武王的王后,她还常常为武王提供一些建议,甚至代为执行。当然,周武王对其妻子的赞誉也颇高,将她列入了治理国家的十大能臣之中。

当然,M4墓主判断为邑姜,并非单纯看这些青铜器,而是更多依旧这些器物所传递的“文化”,尤其是龙纹青铜簠,基本就可断定墓主的地位“极高”,应类似于“君王”级别。再加上该墓群的特征器物“高领袋足鬲”,族属也就有了定论。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不单单是在文字中,器物所承载的文化,更是古人所看重,尤其是帝王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而恰恰也正是这些器物,和文字相互印证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些难以被时光消磨的器物,让历史在其上面定格,给了后人追溯前源的痕迹,新旧时光就此交汇。

参考资料:

【《史记·夏本纪》、《史记·齐太公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