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一年,对中国、日本、朝鲜三国影响重大的事件逐次爆发。首先爆发的,是朝鲜东学党的起义

所谓东学党,又名东学道,是朝鲜人崔济愚在1860年创立的本土宗教,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东方文化元素,用以对抗西方的天主教,所以叫“东学”。东学道同时又融合了“众生平等”等略有西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因此很能吸引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东学党信徒不下数十万。1894年初,为了反抗贪官的压迫,全罗道的农民发动了起义。为首的是东学党的一个大区首领,叫全准。全琫准发布四大纲领,要驱逐日寇,杀尽贪官,提倡忠孝,建立盛世,而且不烧杀抢掠。

全琫准自称“绿豆将军”,先后击败官兵几次镇压。到6月,占领重镇全州和全国一半的土地,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高宗和闵妃看情况不妙,只得按照惯例,又向宗主大求救。大清国这些年来,内战、外战打了不少,不是夸口,镇压农民起义那是驾轻就熟。连太平天国都给灭了,这小小全琫准算得了啥?

但是,日本人也在半岛上啊。当初《天津条约》说了出兵朝鲜要相互告知的。清政府正在犹豫呢,日本方面先来催了:“贵国怎么还不出兵帮朝鲜镇压叛乱啊?别担心,敝国政府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快去,快去吧!”于是,清政府真把日本人的话当成好意,就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总兵聂士成等带领两千多军队,走水路在朝鲜牙山登陆。

结果,叶志超6月6日登陆,6月11日,全准就和朝鲜官方在全州达成了停火协议——不打了,招安了。叶志超白跑一趟,这叫什么事儿啊!

麻烦事还在后面。日本早等着这一刻,一看清政府出兵,立刻也大举往朝鲜半岛调兵遣将。短短个把月,在朝鲜的日军就达到了一万多人,超过清军好几倍。而且,不断向清军挑衅,战争一触即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光绪为首的“帝党”和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还在不断扯皮。李鸿章还是秉持他的“以夷制夷”原则,指望靠列强出面主持公道。人家巴不得你东亚两个强国火拼,他们好坐收渔利呢。所以,这几个国家只是纷纷“谴责”日本,实际上是看戏。决定两个民族命运的决战,注定要在第三个民族的土地上展开了。

日本人打仗要先找借口。好歹清朝算是朝鲜的宗主国,就这么在朝鲜领土上揍人家宗主国,说不过去。于是在1894年7月23日,日军突然进攻汉城,俘虏了高宗和闵妃,组织了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派政府。

日本还缺一个台面上的代表人物。想来想去,他们看中了闵妃的死对头——她的公爹大院君李昰应,于是把大院君从床上抓起来,强迫他担任了名义上的“摄政”。这可以算是大院君第三次上台,不过完全是傀儡。

接下来,日军贼喊捉贼地宣布“清朝阻挠朝鲜改革”、“清朝阴谋攻击日军”,又让朝鲜政府“委托”日军驱逐清军。7月25日,日本巡洋舰“吉野”号等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说起来,虽然闵妃被日军软禁,大院君被日军抬出来当傀儡,但这斗了半辈子的公媳二人,在仇日亲华的“大义”上都挺坚持。闵妃偷偷派人去慰问清军将士,大院君更是暗中向清军传递军事情报。后来日本人发现大院君的把戏,很快剥夺了他摄政的权力,大院君第三次下台。

遗憾的是,清军烂泥抹不上墙,9月,清军接连在平壤之战和大东沟海战中输给日本人。从此,陆军一溃千里,北洋水师也保船避战,把黄海制海权拱手相让。战火随即向北推移,烧到了中国的辽东半岛。曾在朝鲜叱咤风云十年的袁世凯,也随同败军回国。整个朝鲜半岛,现在全是日本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