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动辄三四万吨甚至五万吨以上的战列舰与战列巡洋早已成为了历史的丰碑,诞生数百年之久的巡洋舰也已经走向了消亡。

当今时代2万吨以上的大型水面主战舰艇只剩下了航空母舰,诸如补给舰,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海上预制舰等两万吨以上的舰艇全部是两栖类或者辅助舰艇,。那么将来的水面舰艇会不会越来越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恰相反是现如今绝大多数的舰艇都在大型化。

水面舰艇越来越小的错觉从何而来?

战争巨兽无非是战列舰以及战列巡洋舰。

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列巡洋舰的生命走向了尾声,各国海军中新造的战列巡洋只有胡德号,1948年全世界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声望号走进了拆船厂。

但是战列巡洋舰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诞生背景就是在动力系统不发达的条件下,大型水面舰艇。必须在防护火力速度的选择题中选择两个选项。要防护要火力,那么没有速度,航速只有23节左右的老式战列舰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要火力要速度,那么就没有防护,战列巡洋舰都属于这个类型;要防护要速度?那么必须在火力上做出牺牲。

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动力系统的发展突飞猛进。锅炉功率密度暴增,原先需要20 30台锅炉才能够拥有20多年的航速,现在八台锅炉就够了。也就是说提高航速不会导致舰艇水线长度的恶性增长,所以战列舰不再需要做艰难的防护火力,还是速度的选择题了。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建造的舰艇除了big seven以外。绝大多数的舰艇都拥有27节以上的航速,甚至于航速高达30节舰艇都不在少数,那么想在这些军舰面前拥有航速优势,航速至少得35节,而航速到30节以上,每增加一节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航速是增长不下去了。因此原教制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融合为了快速战列舰,直接后果就是战列巡洋舰被淘汰,老式战列舰消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此再也没有任何的新造战列舰,1991年衣阿华级战列舰的退役标志着战列舰时代的终结。

但是战列舰消亡的实际背景是什么?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的水面主力舰艇的地位。航母成了军舰的扛把子,水面舰艇的舰队核心由战列舰转为了航空母舰,在这种条件下战列舰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钱都掏了总不能直接不要了吧?因此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三到五年内,各国纷纷停止了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但是已经服役的战列舰,在战争结束之后依旧服役。

真正将战列舰的棺材板钉牢的是反舰导弹。200吨的导弹艇能够拥有4万吨的战列舰,才能够拥有的火力。就算200吨导弹艇只能携带两发重型反舰导弹,战列舰能带20发(倾斜导弹发射架)但是20艘导弹艇的成本加起来能比过一艘战列舰吗?明显比不过。20艘导弹艇能干着一艘战列舰吗?那肯定的啊。武器都一样,导弹艇一方的火力通道数量明显更多,战列舰妥妥得跪!

(巴尔的摩级导弹巡洋舰,丑的有点不好描述)

就算考虑到防空问题,那么1万吨的重巡洋舰为基础改装的导弹巡洋舰,它的防空火力也是和战列舰一个层次的,毕竟防空导弹你必须把它放到高点的地方,而且导弹之间不能互相干扰,也就是说战列舰的甲板再大,它也不可能放四座以上的防空导弹。一万吨的巡洋舰无论是火力还是防空,都和一艘4万吨的战列舰差不多,甚至于巡洋舰做得更好,毕竟10,000的巡洋舰远比4万吨的战列舰机动性高,那么战列舰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因为反舰导弹的实用化,防空导弹的大量装配。战列舰成为了大而无当的代名词,因此战列舰被历史所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巡洋舰的失落不是因为不需要万吨级水面舰艇而是因为水面舰的大型化

在海军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巡洋舰在经历了了风帆巡洋舰,无防护巡洋舰,钢壳巡洋舰,穹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伪装巡洋舰,轻型巡洋舰,重型巡洋舰,导弹巡洋舰,和彼得大帝这种巡洋舰进攻能力的巅峰,与提康德罗加的巡洋舰最强之盾之后,巡洋舰的生命也已走到了尽头。

时至今日,彼得大帝垂垂老矣,就算是即将服役的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他的重新服役,也不过是因为俄罗斯缺乏大型船壳制造能力而已,对于美国而言,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提康德罗加号,已经走进拆船厂!

但是巡洋舰的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一种吨位比较大的,能够跟着主力舰艇远洋的舰艇。

1885年动工的致远号穹甲巡洋舰标准排水量2300吨,航速18.5节。注意关键词,2300吨。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的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6000吨,满载排水量7400吨长164.9米,宽16.1米。

注意关键词6000吨。

那么现如今各国主力水面舰艇吨位为多少吨?

055型驱逐舰长180米,宽23米,标准排水量11,000吨。

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长165米,宽21米,标准排水量7700吨,满载排水量10,500吨。

45型驱逐舰,长154.2米,宽21.2米,标准排水量5800吨,满载排水量7350吨。

巡洋舰和驱逐舰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巡洋舰能够向大洋深处航行,而现在别说驱逐舰的,就是护卫舰都能驶向大洋深处。因此在军舰大型化的背景之下,驱逐舰已经取代了原先巡洋舰的定位,现在的驱逐舰已经能自由自在的航行四大洋。

再加上随着现代造船业技术的不断上升,大号舰体的制造成本日益降低,再加上军舰电子设备的成本日趋高昂,直接后果就是舰体在军用舰艇总造价中的占比一路下滑,与其把一群装备塞到一千多吨的舰体里还不如奢侈一把塞到八千吨的舰体里……(日常黑德国)居住条件还能有一个显著提高,全都住上二人间也不是没有可能。

为什么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以及mlp等舰艇是全世界少有的平均吨位在万吨以上的舰艇。

对于战斗舰艇而言,水面舰艇尺寸增加确实能够更多的武装与雷达,以及更好雷达和居住空间,但是尺寸上升以后军舰的机动性会直线下滑,会对军舰的动力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建造的成本也会更高,并且导弹可是很贵的,一发导弹动辄几百万。坑再多不填满有啥用?在兜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不如造两艘小点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对于航空母舰而言,尺寸越大机库空间就越大,携带的舰载机就越多,性能也越强!而且4万吨以下的航母往往会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起降冲突严重,因此对于航空母舰而言,还是造大点的好。所有海军大国都在穷尽一切地想办法建造更大的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也是如此,舰艇尺寸会直接决定机库尺寸及飞行甲板尺寸and坞舱尺寸。小了以后钱倒是省了,但是战斗力打了个对折,所以各国海军在能够制造大型的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时宁愿选择牺牲雷达,火力,甚至航速也不会选择牺牲吨位来确保其他性能。

补给舰因为携带的大量的物资,对舰艇的空间要求特别高,这就会舰艇尺寸提出较大的要求,对于这类型舰艇而言尺寸小,直接等同于性能糟糕!所以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MLP、补给舰等需要能装的舰艇吨位日益增加。

小结

对于军舰而言,大型化是必然的,曾经的定远级战列舰吨位也就8000多吨,到了一战时期,装甲巡洋舰的吨位都是8000吨起步。到现在德国的f125级护卫舰的吨位都8000了,也许在未来8000吨的导弹艇都有可能诞生。

实际上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一些极度特化的舰艇会失去其生存空间。风帆舰艇的极致一级战列舰是如此,大舰巨炮的极致战列舰也是如此,将来的航空母舰也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