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晗和马冬昕曾走红网络的“最牛学习计划表”华裔心理学家安吉拉-李-杜克沃斯

凭借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清华学霸姐妹花,马冬晗、马冬昕成为了学霸的代名词。当年,她们的计划表在人人网发布后,几天的点击量和转发量过万。这对姐妹花成为了莘莘学子眼中膜拜的对象,也是众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对姐妹花之所以受瞩目并不单是因为这一张计划表,而是她们有如开挂的学生时代,她们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期间,分别以综合评分第1和并列第2的成绩获得清华本科生的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姐妹俩双双被保送“硕博连读”

.

在此之前,姐妹俩在高中,分别获得化学和物理竞赛国家级一等级,双双被保送清华大学。而在初中阶段,姐妹俩就已是获奖无数,荣誉加身,中考成绩总分排在大连市第三和第六名。

由此可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霸也不是一天能炼就的。

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时,马冬晗说:这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在小学阶段对姐妹俩的培养。

她在清华百年校庆活动时,给父母写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为什么我能在那么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全国最好的学校?一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有坚韧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这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多是靠着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影响贯穿了姐妹俩整个学生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毅力

妈妈:“她们从小就很有毅力,只要定下了目标,就坚定不移地去努力。

马冬晗和马冬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从最开始只能写几句话,到初中时,她们的每篇日记都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姐妹俩初三的时候,每天都会背一篇美文,就算第二天参加竞赛,也不会间断。

如此毅力,让人叹服。

正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毅力,支撑起了学霸姐妹优异的成绩。

事实上,毅力才是学霸孩子和学渣孩子的真正差距。

华裔心理学家安吉拉-李-杜克沃斯在《学霸和学渣的真正差距》的演讲中提到:“IQ(智商)的高低并不是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唯一差别,一些在学业上表现优异的学生,并不具有非常高的IQ分数,而相对应的,一些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业表现并不让人满意。”

她和她的研究团队去西点军校调研,去观摩全国拼字比赛,去企业研究那些员工,他们试图预测哪些人能坚持下去,直至成功。在无数的测试过后,他们发现一个与成功关联度极大的性格特征凸显出来,并不是高的IQ,而是毅力,毅力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成功。

安吉拉-李-杜克沃斯说:“毅力是对长远目标的激情和坚持。毅力是你对未来的坚持,日复一日,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要想考入好的大学,必须经历长达12年持续的学习,没有毅力的孩子,会畏难,中途放弃,而有毅力的孩子,则会排除困难,坚持到最后。

在孩子性格形成和逐步定型的小学阶段,父母一定要注重对孩子毅力的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2020年高考结束后,有很多接受采访的高考状元都表示,自己从来不上补习班。对此,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在他们看来,不上补习班,靠自学就能学得如此出色,这根本不可能。也有一些人选择相信,但他们认为学霸都是天赋异禀,天生是读书的料,不会读的怎么努力都不行。

但事实是,很多学霸的成绩真不是靠补习班“补”起来的,而是凭借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

马冬晗姐妹俩的父母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他们一直跟两个女儿强调:“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就好。”他们不给孩子报补习班,也不想给孩子施加额外的压力。

对于补习班,妈妈说:“补习班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只有踏实地自己学,所有问题都自己解决,才能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姐妹俩因为父母不给报补习班,所以,她们从小学开始,上课就特别认真,不懂就问,生怕遗漏了知识点,就这样,慢慢地,她们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本文开头所提及的那个引起轰动的学习计划表正是她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呈现。

这份计划表,其实也是一份备忘录,它大大地帮助姐妹俩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同拥有了比其他同学更长的时间,使她们即使在高手如云,学霸扎堆的清华大学,也依然处于领先的位置。

不做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学霸姐妹花,并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在本科期间,姐妹俩都在班委、社团等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工作,她们还在课余加入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每周一早上5点30起床,准备出旗。除此外,她们经常参加学校和院校的各项体育比赛,比如,羽毛球,中长跑等。马冬晗还是精仪系乒乓球队,排球队和羽毛球队的队长。

很多人都很惊讶于她俩平衡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马冬晗说:“我不一定比别人聪明,但我比较会控制自己。”这种自控能力,跟父母的教导和从小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家庭教育真的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那么大吗?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博士丁亚东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家庭教育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教育硬环境和软环境越好的学生,总体学习成绩越好。在硬环境中,家庭基础设施越完善,学生的学习成绩越高,在软环境方面,父母与孩子沟通次数越多,孩子学习成绩越好。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但这种影响力会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而慢慢减弱。等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父母的影响力甚至可能荡然无存,那个时候再去管教孩子,引导孩子,孩子已经很难听得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玫瑾教授就曾指出:12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父母的话对于孩子而言如同黄金,但在12岁之后,父母的话犹如垃圾。

孩子的问题大多处于青春期,但形成却在早年,也就是12岁之前。

所以,要想好好引导孩子,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12岁之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