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明朝274年的统治戛然而止,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城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正式宣告了明朝的灭亡。明朝京城沦陷,明朝中央朝廷灭亡,残余在中国大地的政权,主要有农民军和清朝。虽然明朝的中央朝廷灭亡了,但是明朝在中国东南方的势力还在。盘踞在东南方的明朝遗臣相继拥立明朝亲王自立,建立了南明政权。

在计六奇的《明季南略》中,记载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政权发展的历史。从1644年——1665年,计六奇以一个客观史学家的角度,详实记载了南明政权的发展,为日后的南明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在阅读《明季南略》后,对南明政权亦有充分认知,这个腐败的小政权,只存在了几十年不到,而且政权皇族交替迅速。

那么是什么,使这个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其中又有什么原因,使明朝复兴的救命稻草付之一炬?在《明季南略》中,计六奇也对南明政权迅速的灭亡进行了分析,并以可靠的语句记载了南明政权的荒诞。其皇权的沦丧,官员的腐朽,军队的罪恶,民心的离失,导致了南明政权的快速倒台,其中究竟有何始末?便需要通过《明季南略》的史料内容,进行解读。

南明皇权的沦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权一直是政权发展的主线。中央朝廷灭亡后,想要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复兴,便需要皇族亲王继承皇权,来引导政权的发展。如西汉政权与东汉政权的交替,就证明了这一点,从此,亦被中国人视为定制。可是南明政权继承的皇权,并没有将明朝开国时期的良好精神传承下去,而是选择偏安一隅,奢淫无度。在《明季南略》中,亦有详实记载。

1、大兴土木,注重名号

当南明政权的皇权确立后,皇族并没有像他的祖先朱元璋一样“广积粮,缓称王”,而是选择大兴土木,来宣扬自己的名号。“至是,曾后至,遂大兴工作,扩构宫殿,卮匜之属皆用黄金。开织造府,造龙袍;后下体衣,皆织龙凤”。

由此可知,南明政权所确立的皇权只是借口,他们并没有兴复明朝政权的伟大理想,而是想通过皇权的建立,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其以仪仗的奢华来宣扬皇权的正统,只能说是自欺欺人。

2、沉迷奢淫,无法自拔

当皇权确立后,南明政权的皇帝并没有将天下事视为己任,反而通过皇权的权威,来发泄自己的私欲,强抢民女,强征民粮。“时上(弘光)深居禁中,惟渔幼女、饮火酒、杂伶官演戏为乐”。更有甚者,“淫死童女二人”,可见皇权成为了南明皇帝用以奢淫的手段。皇权作为政权发展的主线,对政权发展起着领导作用,可是皇帝淫乱不堪,上行下效,又怎能使南明政权获得长足的发展呢?

3、皇权渐失,权臣为政

在弘光政权倒台后,相继建立的南明政权成为了权臣争先抢夺皇权的借口。各方权臣争先抢立自己选择的亲王,以延续明朝正统,获得更广泛的支持。甚至于唐王与桂王还同室操戈,互相征伐,为清军留下了可乘之机。

由此可见,南明政权的发展中,可谓群龙无首,并没有一位亲王,能可靠的掌握皇权,率领明军重新夺回明朝的江山社稷。随着历史的发展,明朝皇权权威渐渐消逝,权臣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皇权作为赌注。

官员队伍的腐朽

1、选官制度的腐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弘光政权为例,在选任官员的过程中,跳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核,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称为“中旨”,又称“内传”。虽然此项制度源于崇祯时期,但是在弘光时期,内传成为了朝廷选官的主要制度。可是其跳过了户部的审核,导致“其所得阁臣,则逢君殃民、奸俭刻毒;其所得部臣,则阴险贪猾;其所得勋臣,则力阻南迁、尽撤守御;其所得大将,则纨绔支离;其所得言官,则贪婪无赖之吏”。

由此可知,南明政权的选官制度出现了问题,导致官员集团也发生了问题。但是导致这个问题扩大的,并不全是选任的官员,而是历史遗留问题。

2、以阉党为首的奸邪

在崇祯上位后,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进行了肃清,打击了阉党在明朝政权上的大好局势。可是由于纠正过甚,使大部分阉党退居二线,进行隐秘的朝廷斗争。在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建立时,阉党随着皇权的步伐,再次崛起,并控制了南明政权的发展,使南明政被阉党掌握。

以马士英为首的阉党组织,成为了阉党之中的权威,并直接导致了弘光政权的灭亡。在朝政之上,民间歌谣唱到:“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正是因为马士英以公谋私,使南明政权很快走向颓势。

3、党争的影响

虽然马士英对弘光政权造成了极大影响,但是在南明后期政权的建立中,马士英并没有插手,可是南明政权还是迅速倒台。这是因为,阉党的势力并没有被剿除。在南明政权建立之后,不少大臣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出仕,没有将明朝的国家大事视为己事。由此,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选择与阉党抗衡,最后的历史证明了阉党的胜利,南明政权迅速灭亡。

南明军队的罪责

在政权建立的基础上,需要军队的保障,可是南明政权的建立,失去了可靠的军队。与南明政权并存的,还有农民军政权和清朝政权,所以南明政权所面对的外部压力是很严峻的。在南明军队中,有敢于为民的史可法等人,亦有为己谋私的小将。

《明季南略》中,记载着更多的是为己谋私的小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将兵戈指向平民百姓,面对强敌,又苟且而逃。正是一只毫无斗志、罪恶满贯的明军,导致了南明政权的迅速灭亡。

1、屠戮百姓

“渡河劫掠,至泗、至扬,四厢之民何啻百万;杀人则积尸盈野,污淫则辱及幼女。新旧城环围,绝粮已经月余”。在政权的发展中,是需要可靠的政权掌握的,所以军队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政权。明朝的建立,也与其良好的军队形象脱不了干系,可是南明政权的军队,凶于盗匪,在民间和历史上,闯出了难以原谅的罪责。

2、勇于私斗,怯于公战

除了屠戮百姓,对内施压以外,南明政权所依附的军队,其形象不亚于土匪。在对皇权的争夺中,拥有军权的武将奋力抢夺皇位的正统权,并且在朝廷之中,相争不下。“命四镇各率兵由六合驰赴督辅调用;皆不奉诏”,来以此展现自己的权力。当“二将既出关,疏称候饷,不行;逗留月余”,面对敌人来犯,又止步不前,如此,又怎能指望自己的政权获得长足的发展呢?

3、毫无斗志

在南明军队表现的种种罪责中,可以看出南明政权的军队毫无斗志。“不恢已失之州邑而杀自有之良民”,将依附于自己的良民当作羔羊,任其宰割,面对强敌则“一战而败;阖城上下斫北关,弃釜飧而走”。在战争史中,最好的武器便是军队的斗志,可是南明军队毫无斗志,南明政权由此岌岌可危。

民心的离失

皇权丧失、官员腐败、军队唾弃的大背景下,真正受苦的是江南百姓。在仕途上,他们发挥不了自己的才智,更不用提有可靠的领导来带领他们走出苦海,只要南明军队不侵犯自己的领地,便是幸事。苦难会使农民百姓开始寻找自己生存的方法,最后的历史,也终会使百姓脱离苦难。

“小民不恨贼而恨兵,甘心合顺而从逆”,在南明政权昏庸的统治下,百姓也开始忽略明朝政权的正统性,而选择能保证自己生存的政权。从“民苦兵”到“兵与民相杀,民又与兵相杀”,就已经证明了南明政权的民心离失。政权的最基本因素,便是农民百姓的支持,可是南明政权已经失去了民心的取向。

结语: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最害怕农民百姓的起义,来推翻自己的政权,甚于对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说法产生了排斥。在近300年后,明朝最终还是亡于农民百姓之手,朱元璋再怎么改变制度,都无法保证自己政权的长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朱元璋并没有对政权的结构有一个正确和充分的认知,在制度的建立上,他想方设法来满足统治者的利益。所以明朝最终灭亡于农民百姓之手,而南明政权的建立,在其发展态势上,对明朝局势的挽救,可谓杯水车薪。

《明季南略》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明政权客观的历史发展,皇权的沦丧、官员的腐败、军队的罪责,导致了政权根本的民心离失。政权的存在,代表的是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倘若政权的拥有者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重视普通百姓的利益,那么这个政权就是腐败的,普通百姓迟早会推翻它。

这便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可是许多统治者在权威的虚荣之下,迷失了自我,使事物的发展本末倒置,那么其结局是凄惨的,历史的评价自然也是贬低的。南明政权,正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教训,亦是一段令人叹息的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