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通讯员/李艳艳

金秋时节,风过山川满眼绿。

登石峰山,放眼望去,湘江穿城而过,8座大桥跨江飞架;湘江两岸,风光带景色旖旎,城市比翼齐飞;大道广厦之间,神农公园、石峰公园、雪峰岭公园等大小游园苍翠如盖,万丰湖、神农湖、天鹅湖水光潋滟……

这是有着山水洲城特色的株洲,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透过灵动婉约的城市面容,你会发现,株洲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一座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路更畅,一座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正在傲立湘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中国动力谷。 谭清云 摄

天更蓝

“蓝天300天”达标在望

10月20日上午,尽管不是周末,河西湘江风光带依旧人气满满。人们在游步道上跑步、散心,沙滩上有孩童撒欢疯跑,树林间、草地上,有人席地而坐,烹茶读书、鼓瑟弄弦,享受闲暇时光。

“现在这空气多好咯,待在家里不出门是浪费,现在有事没事就出来溜达,生活滋润得很。”风光带的凉亭里,正同一帮老伙计吹拉弹唱的李春波说。

一位普通市民的切身感受背后,是株洲“让天更蓝”决心与恒心。

决心无须赘述,一个清水塘足矣:区域内包括株冶等大型冶炼化工企业在内的261家企业一举关停,清水塘整体实现搬迁改造。壮士断腕,决心如斯。

从河西遥望对面的清水塘老工业区,烟囱林立、乌烟瘴气的情景已经彻底走进历史,一座以科技创新、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口岸经济为主的产业新城,正从这片热土上拔节生长。

清水塘的蝶变,只是我市蓝天保卫战的一个切片。多年来,我市工作不断、力度不减,今年继续在控排、控车、控尘、控煤、控烧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治理。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启动工业炉窑综合治理项目15个,VOCs治理项目49个,锅炉深度治理项目15个,“散乱污”企业整治项目73个,其他污染治理项目5个,督促5家重点企业实行VOCs治理“一企一策”;

狠抓机动车尾气管控,切实加大机动车尾气检测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联合路检路查机制,2020年来累计查处超标排放机动车上路行驶违法行为582起,城区查处货运车闯禁限行区违法行为821起,淘汰老旧柴油车13辆;

持续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印发《株洲市2020年在建工地扬尘管控实施方案》,督促各工地严格落实“8个100%”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今年城市五区共督促施工方覆盖裸土面积约41.6万平方米,新建洗车平台24处,道路硬化520米,修建围档27处3050米,新置扬尘雾化炮机45台。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和督办函144份,立案查处扬尘污染案件49件,共计处罚69.9万元;

印发《株洲市城区散煤退出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0》,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排查整治,今年来共检查餐饮企业820家,发现使用散煤的违法行为23起,均已限期整改;

全面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印发《株洲市2019-2020年饮食业油烟污染整治攻坚方案》,累计劝导违规商户620余家,督促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535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03余份,立案处罚28起,行政处罚7600元。

众手拭得蓝天回。

通过空气指标“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2014天增加到2019年的280天,居长株潭地区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年实现“5连降”;今年至9月30日,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已达251天,同比增加33天。

▲ 美丽的神农湖。 谭清云 摄

山更绿

城市生长在林中,市民生活在景中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位于荷塘区金山新城的明照湖公园,成了周边市民休闲赏景的首选“打卡地”。

这个集生态水利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环境优美、植被丰富、湖水清澈,自行车道、游步道、景观平台、公共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

鲜为人知的是,公园所在的区域此前为排污集聚地,水域面积小,更无景观可言。但通过工程建设,对水体及周边生态进行修复,一个水清、地绿、景美的城市休闲公园就“长在了”居民家门口。

让城市生长在林中,让市民生活在景中,追绿逐景,株洲脚步不曾停歇。

绿,对株洲而言,意味着什么?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幸福的底色,是发展的亮色。”早在2016年3月17日,在城市“绿荫行动三年计划”启动仪式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毛腾飞这样说。

持续攻坚,一个个项目的完工,一幅“路在绿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画卷,正在缓缓铺开。

公园越来越多。雪峰岭公园、凤凰山公园、新苗公园、博古山公园、明照湖公园、神农生态带等一大批城市公园建成开放;

小游园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红旗花园、向阳广场小游园、天元区老年公寓小游园、市民中心小游园等100余个小游园,如璀璨的星星,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城市开启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新生活;

绿色,也沿着道路延伸。中车大道两旁,绿树如茵,树叶窸窣作响,航空大道、服饰大道、千亿大道、云龙大道、新丰路、迎新路等多条道路披上绿妆,车在绿中穿行;

绿色,还在向上生长。丽景滨江、时代·云龙城等项目屋顶绿化建设完工。这些项目,全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成为社会参与和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示范项目;

绿色,重新定义着城市停车场。职教城实训中心、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和审计局林荫停车场等项目但完工,让市民的私家爱车也有了一片树荫;

……

城市是书,城中人每日都在阅读;园林是城中的一首诗,升华了城市的品位、涵养了市民的品性。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人工造林90.33万亩、无林地和疏林地封山育林13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湘江沿线夜景。 谭清云 摄

水更清

守护一江春水,碧湖点缀城区

城因水而灵,居因水而秀。你可见过江河湖相连的城市公园?

株洲万丰湖公园,湖里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岸上绿草如茵、鲜花绽放,远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这个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种植了椰树、海枣等热带植物,1万多平方米的沙滩让人流连忘返,为株洲市民提供了新的“洗肺”圣地。

在芦淞区神农公园附近、省直中医院旁边,包裹在各种建筑中,有一口总面积约1.28公顷的池塘,名曰“翠塘”,绿叶如盖,碧波荡漾。2017年,通过河道清淤、净化水质,沿岸建设景观绿化工程,翠塘塘如其名,成为都市闹中取静好去处。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天鹅湖。治理后的天鹅湖,将周边生活污水管接入箱涵;公园中心湖区水面设置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清理湖底淤泥防渗截污堵漏等,多管齐下改善公园水体景观,从空中俯瞰,翩翩“绿天鹅”,起舞弄“清影”。

在枫溪港,水体清幽,两侧树木郁郁葱葱,鸟鸣蝉聒参杂其间。治理后,昔日“龙须沟”,已成今日峡谷风光。

水体除黑臭,城市增景观。

时下,建宁港、白石港、荷叶塘干渠、太阳直流、桂花路水系、东司塘等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加速推进,金山污水处理厂、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二期等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建设,源治流清的新图景正逐一照进现实。

锚定“全域二类水”的目标,“碧水攻坚战”在全市持续打响。通过对河流水体方面“一条一条”的清,全面落实“河长制”,圆满完成了第一、第二个湘江保护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并实施了第三个行动计划;全市6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29个,在建39个,年内实现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2013年的90.6%上升到2019年的97.32%;大力实施“六大创建”行动,打造渌水省级样板河。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渌江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 改造完工的响石广场。 谭清云 摄

路更畅

绿色出行,站在桥上看风景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百姓的乐园。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市民住得更舒心,近年来持续实施的交通畅通行动,则是让市民走得更舒心。

不久前,洞株路完成快速化改造,响石广场改造完毕顺利通车,北环路C、D段完成建设,快速环线终于成环。从株洲出发,半小时抵达长沙、湘潭;市区全域,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快速环路全线通达;市内穿行,各街巷通小区、接大道,处处路畅景美……

用车轮上的畅快感,增强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用城市道路的通行力,夯实城市发展的硬实力。交通畅通行动,株洲持续5年发力——

洞株路快速化改造完工,铜霞路三期提质改造完成,株洲正式融入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东城大道、湘江大道一期、渌口大桥等一批路桥的建成通车,为株醴融城、株渌融城提档加速;新马工业园、武广、清水塘、轨道城、职教城、金山新城、商贸城、枫溪、云龙等片区路网建设持续推进,大部分产业园区的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

骨干大道、融城通道、园区路网的相继拉通和完善,再次撑开城市骨架,城市发展的空间和格局正加速重构,产业发展的后劲越蓄越足。

“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增强市民“车轮上的幸福感”,小街小巷不容忽视。

对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路段及节点实施拓宽提质改造;新增中央隔离栏设施,优化人行过街设施,交叉口精细化治理,交通痼疾微改造等,提质增效了一批道路交通设施及节点。重点完成了响石广场节点改造工程;建成了庐山路、红旗路等4处人流密集节点的人行天桥建设;城市六区共完成新建及改造支路、小街小巷项目166条,占总竣工项目的45.36%,城市社区环境明显改善。

至今年9月底,株洲累计完成投资402.63亿元,实际完工386项,新增道路320公里,提质改造道路32.15公里,目前,还有96个项目仍在实施。

株洲市交通研究所研究数据表明,至今年9月,株洲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市道路里程达到1053公里,比2016年增加319.2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15.73平方米每人,提升至22.72平方米每人;从道路行驶速度来看,2019年底株洲市中心城区的主要道路晚高峰平均行驶车速为27.34km/h,平均行程车速为16.79km/h,较2016年分别提升7.77%和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