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朗读君

来源 | 朗读君(ID:langdu120)

很多家长困惑,孩子的成绩怎么“一波三折”?明明一二年级“满分学霸”,三年级却“跌宕起伏”。

其实,就像很多小学班主任坦言:

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

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们的成绩差距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呢?

一方面是知识的难度增加了,另一方面则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面对同样难度的学习,“习惯”便是很多孩子“弯道超车”的法宝。

换句话说,保持好成绩的秘诀就是——保持好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智力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习惯”才是决定孩子成绩优异与否的“终极大招”。

要想孩子保持好成绩,下面这5个习惯,家长一定要用心抓!

01

保持阅读的习惯

研究表明: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

很多小学教师直言:

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 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 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阅读,不仅是孩子学习各科的基础,也能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1. 设立“家庭阅读日”

家长能陪伴孩子读书,孩子才会爱上阅读。

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设立“家庭阅读日”,一起读书,共同分享。

在读书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也可以多询问孩子的阅读感受。

2. 汲取“经典”的力量

在选取阅读作品的时候,家长可以盯紧“经典”这两个字。

很多经典作品,都是经过时间和世人的考验才流传下来的。市面上“快书”很多,看似紧跟热点,却经不起推敲。

此外,家长也要注意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3. 勤记“阅读笔记”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很多人读完书,就只是读完,而没有收获。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孩子虽然小,但哪怕几个字也是他的思考。

“阅读笔记”不仅能让孩子记得读过的书,也能让孩子思维更加开阔。

附:阅读笔记表

阅 读 笔 记

日期

作者

书名

主要内容:

“一句话”精炼故事梗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两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好词积累:

佳句摘抄:

读后感受:

02

及时总结的习惯

弗洛伊德说: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学会总结,则能让孩子步步谋略,赢得喝彩。

1. 记录心情,加强交流

孩子小的时候,更多关注的不是事情,而是情绪,他们更在意身边人如何安放他们的情绪。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情绪卡”,挂在门口,让孩子每天打卡,注意到自己情绪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孩子有意识地知道自己的情绪变化,才能去关注情绪背后的事情。

只有这时,家长才能和孩子开始“有效交流”。

透过情绪看事情,会让孩子在面对学习的困难时,更加从容,知道思考原因,而不是钻牛角尖。

2. 固定“总结日”

人生是由一段一段的时光拼凑的。

只有每段时光都“有理有据”,人生才能“充满智慧”。

家长要养成孩子做总结的习惯,每周小总结、每月大总结。

这样的总结,不仅可以包括学习方面,也可以包括情感、兴趣各个方面。

只要孩子在记录,他就会反思。而反思,能让他明白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附:学习总结表:

学 习 总 结

日期

姓名

班级

本周学习总结:(知识点查漏补缺)

语文:

数学:

英语:

品德与生活:

科学:

继续保持:

需要改进:

下 周 学 习 计 划

语文:

数学:

英语:

品德与生活:

科学:

03

学会专注的习惯

蔡元培说:

“惟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专注力能让孩子快速地建立知识网络,让学习更加系统化,这对课程学习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此外,专注力强的孩子,对于事物本质的思考更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

但研究表明,成人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时间是35分钟,而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有15分钟。

为此,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特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1. 创造安静的环境

很多高效率的人常常吐槽:

最讨厌在思考时被打断。

因为人的注意力一旦中断,就会造成脑海中最新的信息被更换,难以连接之前的思考。

这个点可以参考心理学中的"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比如,在学习中,你先学习英语单词,忽然又去学成语,你的不连贯学习,导致英语单词被成语填满,而成语也受英语单词影响记不牢。

突然的打断,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百害无一利”。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才有可能变得专注。

如果孩子正在思考,家长总是走来走去,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加重孩子的烦躁心理。

2. 找到孩子兴趣点

很多家长会说:

“你看我家孩子,叫他学习,他就“左顾右盼”、“浑身难受”,嚷嚷着要学街舞,还真像那么回事,专心致志,看着满头大汗的,都不喊累。”

其实,这就是因为兴趣点的原因。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更倾向于做“自己能掌控的事情”。

但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在学习和兴趣间架起桥梁,孩子也会在学习上更加专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孩子喜欢总结,但不喜欢做题,家长可以告知孩子,只有多做题,总结才会做得更好。

有的孩子偏科,但不一定讨厌别的学科,可能只是之前在那些学科上有所打击。

家长可以多把他们感兴趣的科目和不太感兴趣的科目连接起来,让孩子有更多体验,孩子说不定会“一百八十度转变”。

04

规划时间的习惯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成就不同的原因,在于如何利用时间。

就像培根所说: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孩子要想保持好成绩,就要学会规划时间,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更多的价值。

1. 根据时间,分割时间

自主学习时,很多孩子会浪费时间,玩玩这个,搞搞那个,眼瞅着大晚上了,作业“一筹莫展”。

其实,孩子这样,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规划”能力。

这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对时间进行划分:

(1)、先把吃饭、娱乐、休息的时间固定。

如:17:30放学 18:00吃饭 20:30娱乐 21:00睡觉

那么剩余”有效学习“时间段为:18:00—20:30

(2)、将“有效学习”时间根据课业类别分段。

如:偏文科类、偏理科类。

18:00——19:00 文

19:00——20:00 理

20:00——20:30 家长检查改正

2. 根据兴趣,匹配科目

先标注各科目作业量,安排科目学习时间,告诉孩子要在时间内做完规定作业。

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样他进入学习状态也比较快。

孩子感兴趣的科目,完成速度也会比较快,之后家长便可安排孩子觉得较为吃力的科目。

这时,孩子因为先轻松完成感兴趣科目,便不会很排斥接下来的学习。

接着,家长可以针对性辅导孩子,帮助孩子完成最难的吃力的科目。

最后,要让孩子继续做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孩子便会在圆满完成作业的想法中入睡,不会对做作业这件事产生很大恐惧。

05

耐心与细心的习惯

学习是件既考验耐心,又需要细心的事情。

看似0.1分的差距,其中是对知识点的“懵懵懂懂”和“了然于胸”的区别。

只有足够细心,又沉稳耐心才能把知识“学透”,而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平时的时候,可能这两种学生的差别不是很明显,但一旦到“真枪实弹”的考试,高下立见。

1. 慢下来,学得快

很多孩子常被老师说:

“这孩子脑子好得很,就是没耐心学。”

听到这话的时候,有的家长沉浸在前半句的“夸奖”里,却忘记转折句的精髓,全在后半句。

是的,没有耐心是学习很大的克星。

换句话说,哪怕脑子再好,却没有养成耐心的习惯,孩子也很难有长远发展。

没耐心的孩子,不止学习上会“毛毛躁躁”,在生活各个方面也是容易“一点就燃”。

为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心。

父母可以试着“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面对孩子的请求时,家长可以试着循序渐进的满足孩子,而不是立马给予,这样会磨炼孩子的心性。

此外,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体验“耐心运动”:爬山、长跑、跳棋等等。

性格急的孩子在进行“长效活动”时,很容易分心和放弃,家长可以多加运用“激将法”。

2. 字字斟酌,句句揣摩

很多学生常常在考试后“悔恨不已”。

他们后悔的并不是不会的知识点,而是“眼瞎”没看清的题目要求,甚至看错答题位置。

这种“遗憾”比原本就不会的遗憾更让学生“备受煎熬”。

这时候,很多学生会把“细心”两个字用红笔写在卷子最显眼的位置,生怕自己再犯。

这样的提示是有用的,但也是短时的。

只有在日常学习中,就养成细心的习惯,才能避免“垂头顿足”。

以下三点,能帮助孩子减少粗心次数,变得细心:

(1)家长可以结合考试情况,加强孩子对“不细心—会后悔”的情感体验。

(2)要培养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做到“字字斟酌,句句揣摩”。

(3)与孩子达成协议,引进奖励处罚机制,在孩子犯错后,取消一项他想要的“礼物”,做得好的话,则可适当奖励孩子。

这世界上,时间是最公平的存在,习惯是最强大的武器。

而习惯又能让时间“事倍功半”。

家长们要想孩子一生有为,就要紧抓孩子的习惯问题。

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让孩子“生活优渥”,但习惯是家长能给孩子最“实在”的财富。

最后,文章底部点亮“在看”,并且“分享”给更多家长,将“习惯”这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钥匙,交到孩子手中,让孩子做自己的“大富翁”吧。

*来源简介:作者:朗读君,朗读君(ID:langdu120),每日分享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学习资料和家长教育心得。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sy_5387)。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您的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