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辽太宗“观自在”之叹,管窥“辽以释废”之谬误

文/若采玲珑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一、耶律德光“观自在”的由来

公元946年底,经过3年多的战争,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灭后晋,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

947年的春日,耶律德光在开封城中,听到树上有鸟儿的鸣。兴趣盎然的他循声望去,却不认识,便问随行的新附大臣李崧,正在啼叫的是什么鸟。李崧端详仔细后,回答辽主说,此鸟名叫杜鹃,昔日唐朝诗人杜甫有诗名为《杜鹃》,开头就有“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恰巧开封和洛阳都有这类鸟的踪迹。耶律德光听完李崧的介绍,说道,:“偌大的一个世界,任由一类飞禽拣选它生存的地方。能生长的地就繁衍起来了,不能生长的地方自然就不存在。这就是佛经里讲的观自在。”

此事记录在宋陶谷所撰《清异录》中,给后人观察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鹃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契丹人耶律德光并没有见过杜鹃。而由经其亲眼所见,随即发出了“观自在”的感慨,这和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息息相关。辽朝在中原地区却没有执政的基础,遭到留存的各路军阀的反击,深入中原腹地的辽军倍感压力。

想必彼时,耶律德光的“观自在”的感叹,正是对其尴尬处境的所发。契丹在北中国的崛起虽然已经发生了许多年,在中原地区却一致被视为野蛮落后的部落国家。

虽然以武力攻灭石重贵的后晋,却得不到大多数人民的认同。耶律德光“观自在”的言论,想必已经认为辽国无法控制纷繁的局面,萌生出退意了吧。

而辽主所发“观自在”的感想,却是反应契丹上层精英所遵循的统治策略。认同接受“观自在”的观点,就是要在辽朝实行“包容、随性、因地制宜”的政治策略。

“观自在”出自佛经《观音心经》,其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天上咒,能除一切。”有能力除一切的观世音菩萨,对于胸怀大志,入主中原的耶律德光来说,在遭受困难不得不将到手的胜利拱手让出的时候。

其信仰无疑是的聊以慰藉精神寄托,观世音大士所有能力,必然是处在苦恼中的他所推崇和追求的。从耶律德光与臣子交谈便知,大辽的皇帝具有深刻的佛学造诣,必然深刻的研习了佛学经典。

《辽史》地理志关于木妙山建佛的记载,从耶律德光深谙佛教教义的修为来说,以观音菩萨作为家神,明显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活动。绝对不是偶然事件。可见弘扬佛法,以佛教为契丹首要宗教是辽代统治集团既定的政治目标,是有意而为之。

二、从“观自在”看“因佛而释”的错误

辽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契丹族先后征服统治奚、渤海国、女真,幽云十六州的汉族。对于整个辽朝来说,帝国各地社会发展水平及其不均衡,其辖下民族特点极为鲜明。这一切对需要稳定的辽朝统治者而言,如何管理这样一个国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而辽朝因地制宜,相应创造出“南北院”、“五京制”等行政制度对国家进行管理。但整个帝国还是缺乏联系的纽带,而佛教,就是聪明的辽朝统治者找到的解决办法。弘扬佛法,一方面为佛法宣扬修行善果,便于统治集团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佛教是辽统治者能找到的统一全境思想的途径。从耶律德光“观自在”的感叹,可以看见后世所谓“辽以释废”的片面和无知。从辽朝初入中原所遭到的排斥和敌意不难看出,辽朝之所以能够开始并维系统治,弘扬“佛教”,以宗教手段获得统治民众的认同是不得不实行的手段。

元世祖忽必烈在咨询大臣张德辉时,询问:“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张德辉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表明其对“辽以佛释”的不同意见。

确实,“辽以佛释”不得其所,“辽以佛兴”却是可以推敲出来的结论。与同有“鲜卑”血脉的前朝“燕”,“北魏”,“北周”等国家一样,辽朝的尊佛崇佛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而上述国家没有一个因为崇“佛”而亡国。倒是利用尊“佛”而巩固了统治。

与耶律德光谈论“观自在”的李崧历史上的境遇颇为传奇。可以说,后晋的兴起和李崧有着重要的关系,正是李崧在后唐的全力支持,石敬瑭才能保全性命得以建立后晋。而李崧在后晋朝得到重用,列为文官之首。

在晋少帝石重贵胡乱作为下,李崧重用大将杜重威不得施展,结果晋军大败后灭亡。不少人都说后晋灭亡都因为李崧。这和佛教对于辽朝何其相似,没有佛教,辽朝就无法顺利的崛起。不能因为后代继承的君王,其能力无法维持统治,就说其灭亡是因为佛教。

须知,在“辽”朝即将灭亡之时,给予“辽”最后倾力支持的,依然是佛教的寺院。

从“观自在”可见,“辽以佛释”本末倒置,颇有谬误。辽太宗慨叹“观自在”的时节,大辽的政权根本无法在中原立足,在攻取开封以后,遭到群起攻之,辽圣宗狼狈逃走,连性命都留在了栾城杀胡林。

大辽迫切需要能够被所统治的百姓认同,而佛教正是以此为契机,得以进入辽国统治者的视野。虽然,辽国疆土远大,民族众多,但因为佛教的缘故。使得被统治的人达成了对辽朝政权的认同。

不能不说,辽朝这一举措是十分正确的,“大兴佛法”不是辽朝国政,“观自在”的统治方略则是辽朝国政,终辽一世,辽人从没有统一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这种宗教上的契合包容,淡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得辽朝征服的奚、渤海、和幽云十六州的汉族百姓都服从了辽朝契丹族的统治。

反之,如果没有这个润滑剂,在辽朝这个契丹族占人口少数的大帝国里,更多的是充满语言、习俗、民族不同,无法获得相互之间的摩擦,祸乱之火必将随时可以燃烧起来。从此看,辽没有将佛教凌驾于其它宗教的强硬政策,虽然“观自在”取自佛经,但精炼的价值观却是辽朝包容的政治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一个证明

辽朝在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耶律阿果的混乱统治下,被北方崛起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推翻。但契丹族并没有立即灭亡,在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契丹向西扩展,在中亚打开一片天地。公元1132年,西辽政权成立。

作为流亡的辽国余脉,耶律大石何以可以迅速建立政权,而被中亚地区的人民接受呢。要知道,此前盘踞中亚的东喀喇汗国是已经皈依伊斯兰教的强盛国家。耶律大石何以翻盘且立足呢。

我想,辽代皇室耶律家族经过耶律德光的熏陶,早已经得到“观自在”的思想精髓。历史表明耶律大石在其统治中亚时表现出了极度的宽容性。几百年后,耶律大石想必也会和他的先辈一样,会发出“观自在”的感叹。耶律大石在“西域”多兴文教,至元朝仍然被“西域”百姓怀念。正是“观自在”的思维,使得耶律大石在统治区域包容间济,获得了人民的认同。

认为“辽以佛释”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辽朝顺其自然的统治方略,“观自在”是包容、随性的统治思想。辽朝的广兴佛法,是不受约束自我发展的结果。后续西辽的统治,提供了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