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名叫于鑫慧的“女护士”,成了武汉疫情中众多英雄的代表人物,获得巨大的社会荣誉,但随后,一系列被扒的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于鑫慧被炒作成为“最美女护士”,简直成了武汉疫情期间众多志愿者的“英雄代表”。

● 2019年,获得“优秀志愿者”;

● 2020年3月,入选江苏好人榜;

● 2020年3月24日,“因事迹突出”被江苏省批准火线入党,成为南通市唯一火线入党的志愿者;

● 2020年南通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 2020年江苏最美人物江苏最美青年抗疫先锋获得者;

●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于鑫慧的事迹——其中多为官方权威媒体。

● 2020年7月,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20”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

● 2019年度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最美女护士”。

于鑫慧在2月18日,从南通来到疫情中心武汉,作为志愿者,工作到4月10日疫情结束。

这算得上“英勇”的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荣誉上的。

然而,爆出的一系列“作假”的污点,又让这些无以复加的荣誉显得滑稽。

可以说,所谓的“最美女护士”,是不折不扣的人造“英雄”。

不说清楚这些问题,对不起那些真正在抗疫第一线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和那些真正当之无愧的荣誉获得者。

这令人联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

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觉醒来后,变成了一只甲虫,此后,他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嫌弃和排挤,最后孤独地死去。

变形记说的是在现代社会人的异化,而于鑫慧的经历,则是“异化人”一次活生生的表演。

卡夫卡描绘了一个魔幻的世界,而于鑫慧的“变形记”,也是她本人的投机色彩,和一个荒诞、扭曲大环境结合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投机者:异化的人

于鑫慧有明显的投机色彩。

2019年,她在老家南通做过医疗服务的志愿者,并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荣誉。

这次荣誉背后是否有什么“背景内幕”,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她尝到了甜头,开始把志愿行动作为获得名利的途径。

她在武汉隔离点工作,几乎每天都会发照片、发视频,到社交平台。

她刻意夸大了自己的工作和贡献,把简单的康复患者照料工作,自我包装为“护士”,甚至发布了虚假的名校学生证封面:没有露出内容、照片,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她本人的证件”。

加上面容姣好,以及身为“95后”,于鑫慧在网上红了。

于鑫慧在很大程度上,把疫情中的志愿服务,作为自己的秀场,希望从中谋求名利。

她一下子成功了,而且程度恐怕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因为,需要塑造“英雄”

于鑫慧在成为网红之后,被“一些部门”视为香饽饽。

于是,从火线入党,到被家乡南通冠以各种荣誉称号,再到上报到更高层,被大媒体热炒,纷至沓来。

她的“事迹”,被粉饰甚至添油加醋的,越来越多。

有报道说她获得了“外省支援武汉优秀自愿者”荣誉,但最新的消息是,武汉有关方面否认进行了这样的评选。

形象越发高大上,但距离真实的于鑫慧,则越来越远。

她的“护士”身份和种种事迹,在各种塑造英雄的报道中,非但无人核查,相反,还为她戴上了一顶“最美女护士”的荣耀桂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实际上她并没有护士资格,甚至并无相关学历,而且在如东县某乡镇医院从事的也是内勤工作。

真实的于鑫慧,对幕后推动力量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需要“英雄”。

于是,闹剧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离谱。

就像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令人欲笑而哭的遭遇,其背后,是一个物欲横流、功利至上,人情却淡薄如纸的时代。

这样的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让几乎每个人,都难免失去本真,人性异化。

魔幻的社会:需要高于事实

有投机心态的于鑫慧,赌赢了一把,但她对自己“被工具化”,并无觉察,相反,她很享受这个过程,

她到处作报告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对“最美女护士”的虚假头衔,坦然接受,假戏真唱。

甚至,于鑫慧的贪欲胃口,也越发膨胀,公开表示:想嫁给兵哥哥。

而她本人,之前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

幕后炒作的力量,更把此事,作为一个“大卖点”。

于是,“最美女护士渴望成为军嫂”成为热搜新闻。

“幕后推手”和于鑫慧,再次互相利用、互相消费了一把。

在各界的牵线搭桥下,于鑫慧结识了多位军人。

她分别与多人交往,待价而沽,但每个军人都以为自己是她选中的唯一。

其中有个年轻的军官王某,为了追求于鑫慧,不惜甩掉了相处多年的女友。

在他看来,一个有着英雄光环的伴侣,大概能成为自己继续往上爬的资本!

十一长假末尾,在王某的邀请下,于鑫慧来到其驻地,做了一场正能量爆棚的演讲。

并且两人联手出演了一场轰动全网的公开求婚。

这“两口子”,也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然而,这仅仅是他们的“人品问题”吗?

当于鑫慧被冠以“最美女护士”的光环,她的公众形象,乃至演讲稿,都可想而知,是经过各种设计的;

从“火线入党”,到被某机构授予类似“军人身份”的殊荣,其中的不少操作,都超出了既定的制度和程序。比如:相关的预备期和考察程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于鑫慧,逐渐被作为一个符号和工具……

而事实,已经不再重要。

《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曾一直备受家人的尊敬、爱戴、夸赞。

然而,这是因为在他的父母和妹妹看来,身为推销员的格里高尔,是这个家庭的收入来源。简言之,就是“他对我们有用”。

格里高尔内心深处,也对这样的现实,并不满意。他渴望老天的眷顾,能够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过上另一种生活。

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当格里高尔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丧失了劳动价值。

格里高尔遭到了家人的厌恶和嫌弃,被视为废物,被逐出家门,孤独地死去。

即使于鑫慧没有人设崩塌,一段时间过后,当新冠成为历史,不再具有新闻价值的时候,当初热炒她的,也会冷落她:

一旦快速爬得过高,就有可能跌得很惨。

从光环夺目的“最美女护士”,到被争相扒皮的造假者、老赖,只是一线之隔。

其中的每个人,以及一直处于幕后的“人造英雄”推手,都是魔幻现实的一部分。

有评论家说,卡夫卡的小说,其实是超越时代的现实记录——除了人名和地名是虚构的,其他都是真实的。

要不要原谅于鑫慧?

于鑫慧的高位跌落、人设崩塌,被打脸最重的,显然是制造虚假“英雄”的那些力量。

这些狗血的翻转,让大家看到所谓“英雄”的荒诞诞生,也让很多人,为那些真正作出很大贡献却默默无闻的人们,深感不公。

一定程度上,于鑫慧成了大众的一个发泄对象。

然而,也有另一种声音,来自于鑫慧工作过的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中心卫生院,在网上公开发布的“情况说明”。

这个“说明”,文字水平非常高明。

于鑫慧在疫情期间逆行到武汉,参加了50多天的志愿工作,这些都是事实,也确实值得肯定。

针对“老赖”传言,“说明”中称,于鑫慧的债务均已清偿;至于婚恋,则属于个人事务,“相信她会依法妥善处理”。

在“说明”的最后,呼吁“对成长中的年轻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他们扬长补短,更好地服务社会”。

平心而论,这份“说明”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非常在理。

把一个24岁的年轻人“一棍子打死”,并非好的解决方式。

然而,于鑫慧毕竟已成为公众人物,她从中也得到了很多,从这点看,她对社会公众,确实负有责任。

她应该把通过包装获得的过多荣誉退还回来,并且,应该做出一个真诚的道歉。

如果希望人们原谅她,这是她得到原谅的前提。

然而,于鑫慧一直没有发声,或许,当初把她捧上天的媒体和有关部门,也不愿意她主动认错,而是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种狗血都会被大家淡忘。

因为,人类总是健忘的。

于鑫慧的经历令人叹息,即使这次没有败露,长期以往,将来恐怕也难逃更大的悲剧。

无论于鑫慧,还是这件事上同样狗血的其他人,都和变成甲虫的悲剧,非常类似——即使外表光鲜,内心的真实自我,也已经被排挤出躯体,在嘈杂而冷漠的世界游荡……

更加不可原谅的,是把人异化为“甲虫”的“人造英雄”大舞台……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