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论坛在昆明举行,以“聚焦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陕西、黑龙江、广东等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省内外相关政府部门、高校代表、智库以及福建、江苏等驻滇总商会企业代表等近百名嘉宾云集昆明、汇智聚力,通过主旨演讲、成果发布、协议签署、政策宣讲等多个环节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经验,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经验和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光溪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分会会长 刘光溪

“我就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进行阐释。”刘光溪解释说,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内,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

张学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 张学源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开启了广西开放发展的新征程。

首创铁路集装箱与海运集装箱互认机制、开创“一口价” “一单式”国际多式联运定制化服务、创新开展互市贸易“集中申报、整进整出”通关新模式、推动友谊关口岸实行全信息化智能通关……一年多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面向东盟、陆海联动和沿边开放三大特色,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通过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强化制度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经验。

同时,张学源介绍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坚持把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建设成效的“试金石”,紧密围绕片区主导产业,既注重对内开放,更注重对外开放,着力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建平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张建平

“目前,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需要同步提升广度和深度。”张建平解释说,例如提升自贸试验区网络和空间设置的广度,对标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推进贸易和投资化与便利化等自贸区的深度发展。针对自贸区产业发展趋势,自贸区应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同时,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助力双循环,激发消费、投资、对外贸易、金融、物流、航运等多领域的活力。自贸试验区企业应当主动应用自由贸易协定,拓展自贸伙伴国家市场。

刘英奎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 刘英奎

海南省改革税制推动自贸港建设,2011年海南实行离岛免税购物限额政策,自2020年7月1日起,海南离岛旅客每人每年免税额度从3万元提升到10万元;化妆品每次离岛限购件数从12件增加到30件;免税商品种类由38种扩大到45种,并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

广西大力实施东融战略,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梧州市“六融”建设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

河南大力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郑州1小时通勤圈建设、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跨省市区域合作。

甘肃着力打造兰州新区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在理念、制度、机制、政策、流程上先行快试;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绿色化工、新材料、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十大产业全链循环发展;坚持创新开放双轮驱动等。

对此综合各地开放经验,刘英奎建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可打造东南亚南亚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大力发展跨境经贸合作,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贸易等。

马仁洪

广东物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 马仁洪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当前,两洋四大通道新格局逐步形成,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一点联四道’,创新发展实现合作共赢。”马仁洪解释说,据《云南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若干措施》显示,云南通过实施通道联通、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协调创新等6大行动,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力“大通道”和“大平台”,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与合作,助力云南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中赢得主动。

同时,依托通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自贸区合作新平台、创新构建双区合作新途径,构建跨国跨省物流大通道,开展功能互换、商贸物流,带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符正平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 符正平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以‘边贸’为重点探索差别化发展道路。”符正平建议,云南的边贸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可探索对等机制的建设,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的建设,提升贸易双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等性。在软件方面,探索贸易双方在口岸技术标准、单证规则、数据共享等方面合作,扩大互认范围。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例如:以文旅、服务外包等为重点探索服务贸易,以智慧旅游、智慧康养为突破口探索数字贸易发展新模式等。

同时,以“三零”原则为基础,按照FTA协定的难易程度进行“阶段式”先行先试,为FTA谈判探索经验。此外,依托地理优势,与毗邻国家在安全领域和文化领域积极开展交流,坚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理念,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民意基础。

杨敏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自贸区研究》副主编 杨敏

据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舆情监测系统数据,2020年1至9月,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刚刚获批的北京、湖南、安徽未在监测范围)发布相关信息共计2017条。从各月报道量走势来看,整体呈现上升态势,7月份产生报道高峰。主要是由于半年时间节点到来,各个自贸试验区纷纷“晒”出半年建设成绩单。

其中,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报道量处于第二梯队,在沿边和内陆自贸区中,表现突出。

从舆情监测情况看,杨敏建议要加强自贸区建设宣传报道,增强自贸区影响力。把握好时、度、效,提高舆论引导力;用好典型案例,讲好创新故事;加强与媒体的交流合作,丰富表现形式等,助力自贸区功能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于勃

普华永道综合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 于勃

创新意味着开放,坚持将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之路,从数量到质量,从外延到内涵探索构建纵深发展的自贸区新格局,开辟创新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紧扣战略定位进行制度创新,着力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沿边’‘跨境’特色,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创新开放高地。”于勃解释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要落实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特别是对越、对缅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构建“桥梁”“通道” 和“辐射中心”,打通印度洋“门户”方面发挥开放前沿的作用。

2020年以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紧扣“沿边”和“跨境”特色,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共收集经验案例线索119项,上报经验案例39项,截至今年6月,在省内复制推广18项。

云南网记者 杨萍 段芃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