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古天皇十九年(611年),百济国圣明王的第三皇子琳圣太子东渡日本,于周防国的多多良浜登陆,随后前往摄津国觐见圣德太子,获得了周防国的大内村作为领地,赐姓“多多良朝臣”。

到了平安时代末期,多多良氏的家督多多良盛房自称“大内介”,从这以后多多良氏便以“大内”作为自己的苗字。无论百济国后裔的传说是否属实,周防大内氏都对此深信不疑,素来以“渡来人”(归化日本的外国人)自居,甚至在室町时代的家督大内义弘,还曾以百济国后裔的名分对朝鲜提出过领土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内义弘

没错,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周防大内家的末代家督大内义隆(尽管大内义隆之后,还有大内义长继承过家督,但是周防大内家在大内义隆死去之时,实质上就宣告灭亡了),日本历史上流传着非常多对大内义隆的传说,据说大内义隆擅长和歌、蹴鞠,倾心佛法还略懂一些音律,是个极度风雅的武士。

不过,人们认为正是因为大内义隆痴迷于不符合时代的公家的风雅文化,才最终招致了大内家的灭亡,事实真的如此吗?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大内义隆的诞生

大内义隆出生于永正四年(1507年)十一月十五日,其母是周防国的豪族内藤弘矩之女,父亲为大内家的家督大内义兴。

自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大内家的存在感就一直非常高。早在“应仁之乱”之际,大内义隆的祖父大内政弘就曾率领军队上洛,加入了山名宗全为首的西军一方,甚至在山名家投降以后,大内家还一度出任过西军的总大将。

到了大内义隆的父亲大内义兴的时代,大内家成为了日本最有实力的几个家族之一。大内义兴扶持在“明应政变”中被废黜的幕府将军足利义稙上洛复位,之后便留在京都辅佐足利义稙。

大内义兴

足利义稙为了感谢大内义兴的帮助,曾想任命他为幕府管领,但是由于大内家并不属于斯波、畠山、细川三家,所以最终任命他为“天下管领代”。所谓“天下”,就是指京畿,“管领代”则是“代理管领”的意思。

永正十七年(1520年),十四岁的大内义隆元服,他的名字由幕府将军足利义稙下赐的上字“义”字与大内家的“氏寺”兴隆寺中的“隆”字组成。顺便一说,其父大内义兴的名字也来自幕府将军的上字与兴隆寺。

自永正十五年以来(1518年),西国地区的尼子家在家督尼子经久的领导下不断扩张,甚至朝着大内家势力范围内的安艺国侵蚀,大内家与尼子家从此开始围绕着安艺国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大永四年(1524年)五月二十日,大内家动员起周防国、长门国、丰前国、筑前国共两万五千人的军势对安艺国发起攻击。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内义兴亲自率领一万人,在攻陷佐伯郡的草津城、仁保岛城后,包围了友田兴藤防守的樱尾城。另外一路则以大内义隆为主将,重臣陶兴房为后见人,共一万五千人,包围了佐东郡的佐东银山城。

这一年的安艺国侵攻,也是大内义隆的初阵。按照战国大名的初阵传统,为了讨吉利,武家子弟的初阵通常都是找那种得胜率在90%以上的合战打的,佐东银山城之战也是如此,按照常理来说,只要不出意外,这一万五千人就算围城也能把佐东银山城给围死。

然而,大内义隆的初阵却出了意外。

在八月五日的夜里,尼子家派出了下属的安艺国国众毛利元就,率领安艺国、备后国的军势,趁着大雨奇袭了大内军的阵地,讨杀了数百名武士。大内军溃败后,大内义隆一路后撤,直至与父亲大内义兴合流后方才松了口气。

据说在这时候,大内义隆的后见人陶兴房对大内义兴说到:“毛利元就是一名年轻的良将,若他从属敌人,则是置我方于死地的毒药,若能够调略他,必将能够成为我方的良药。”

大约就是在这时候,善战的毛利元就给大内义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督继承

享禄元年(1528年)十二月二十日,五十三岁的大内义兴病逝,大内义隆正式继承了大内家的家督,大内家也进入了大内义隆统治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内义隆

彼时,大内义兴给大内义隆留下的领地有周防国、长门国、丰前国、筑前国、石见国五国,除此以外,大内家还向安艺国扩张,收服了曾经击败自己的毛利元就。可是,此时大内家的领地正如同其他室町大名一样,看似庞大,实则非常松散,很容易崩盘。再加上大内家在周防国居住了数百年,所以大内家的庶族遍布各地,例如大内家的家臣陶氏就是大内家的庶流出身。

早年间大内家以在厅官人的身份统率一族,到了镰仓幕府时期,因为大内家在“源平合战”时站在了源氏的一方,所以也成为了幕府的“御家人”。可是,镰仓幕府灭亡以后,大内家失去了领先庶流的地位,许多庶流便都开始觊觎起了宗家,直到室町幕府建立以后,大内家出任了周防国守护,方才稍微稳定了一些。除了大内家的庶流外,大内家领地的许多豪族也都非常强势,在南北朝时代甚至与大内家的庶流结盟对抗宗家。

大内义隆继承家督后,首先对大内家的家臣们制定了许多规定,将许多庶流、国人给统合,最终编入大内家的家臣团。当然,这个家臣也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臣服的庶流、国人们需要居住在大内家位于山口的根据地,也就是战国大名的“城下集住”政策。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许多拥有数国守护的家族都被守护代架空,例如斯波家的领地内,越前国守护代甲斐氏、尾张国守护代织田氏就架空了主家。大内家的领地一点也不比斯波家少,大内义隆为了防止悲剧在大内家重现,参考了室町幕府的“守护在京制度”,规定守护代们必须居住在山口,重臣的子弟们也需要在山口向大内家奉公,实际上就是做人质。

北九州侵攻

少贰氏是镰仓时代幕府的“镇西奉行”武藤氏出身,世袭大宰少贰、筑前守等官职,在北九州拥有相当的势力。为此,前家督大内义兴曾经出阵北九州,灭亡了少贰家,但是少贰氏的遗族少弐资元却在丰后国大名大友政亲的协助下,趁着大内义兴上洛时举兵作乱,是大内家在北九州的头号敌人。

西国地图

享禄三年(1530年),大内义隆派遣筑前国守护代杉兴运攻打少贰家,杉兴运在肥前国的豪族筑紫尚门、朝日赖贯的的支援下侵入东肥前,击破了少弐资元之子少贰冬尚。少贰冬尚逃往势福寺城笼城,该城随后被大内军包围。

就在这个时候,少贰家的家臣龙造寺家兼得知主君有难,率领一族来援。龙造寺家兼的家臣锅岛清久率领着被称为“赤熊队”的军势突入大内军阵中,打乱了敌军的阵脚,最终击败了大内军。

为了获得攻取北九州的大义名分,大内义隆多次向朝廷提出申请补任大宰大弐的官职,甚至在后奈良天皇继位时献上了两千贯礼金,最终在天文五年(1536年)出任大宰大弐。在调略了龙造寺家后,大内家与龙造寺家一同消灭了少贰家。

月山富田城合战

天文九年(1540年)九月,尼子经久之孙尼子晴久动员起三万大军,对安艺国发起总攻。此时,从属大内家的毛利元就在吉田郡山城笼城防御,整座城池里的男女老少加上狗,也不过八千人左右,实际上可以作战的士兵仅两千四百余。

尼子军来势汹汹,大内义隆不敢怠慢,连忙命令重臣陶隆房(陶兴房之子)率军来援。两军的决战在次年的正月十三日展开,由毛利元就率先从城内出击,随后陶隆房也指挥军队朝着尼子晴久的本阵发起猛攻,一举击败了尼子军。

尼子军惨败以后,前家督尼子经久也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以八十四岁高龄去世,尼子家的领地因为这次的双重打击而出现动摇。此时的大内义隆意气风发,他不顾文治派重臣的反对,当即下令远征出云国,想要一举灭亡尼子家。

天文十一年(1542年)正月十一日,大内义隆率领养嗣子大内晴持、陶隆房、杉重矩、内藤兴盛等人,率军一万五千余从山口馆出阵,一路上前来参阵的国众不断,至出云国时,大内军的军势已经达到了四万人。

出云远征

尼子经久在出云国经营许久,国众们都相当拥戴尼子家,坚决抵抗大内军。当大内义隆开始对尼子家的本城月山富田城发起攻击时,已经是天文十二年(1543年)三月的事了。不过,因为尼子晴久与一门众“新宫党”的奋战,大内军对月山富田城的几次攻击都宣告失败。不仅如此,尼子方的国人还不断地袭扰大内军的后勤补给线,到了四月末,许多在大内军来袭时投降的国众举起了反旗,重新加入尼子家麾下。

五月七日,大内军开始撤退,随后遭到了尼子军的追击,许多家臣战死。另一方面,大内义隆的养嗣子大内晴持在撤军时选择走海路回国,可是在海边乘坐小船前往大船之际,被尼子军追击的败兵也赶到了海边。这些从山口馆出阵的败兵跳入海中,抓着小船的船沿,想与大内晴持一同离开。

小船自然是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人的,大内晴持情急之下,拔刀砍向了败兵们抓着船沿的手,吓得败兵们连忙撒手。可是,另外一边的败兵们还紧紧抓着船只,小船就这样一个重心不稳在海里倾覆,大内晴持也淹死在了海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子晴久

痴心文化

大内家的“出云远征”简直就是尼子家“安艺远征”的翻版,两家都因为远征他国惨败而元气大伤。

战败归国的大内义隆失去了喜爱的养嗣子,从此便一蹶不振,再也不抱有对尼子家的领土野心,而是一心防御邻国,并开始醉心于文化。大内义隆的山口馆内,收集了许多汉书与佛书、小说典籍等等,这在当时的武士们眼中简直是耻辱。要知道,虽然大内家的历代家督都有一些风雅的爱好,可是他们无一不是一生征战,最终死于阵中,像大内义隆这样画风突变变成宅男的,少之又少。

在为远征出云国而召开的军议中,文治派的重臣相良武任曾经反对此事,认为远征出云国将会像尼子家攻打安艺国那样惨败,而武断派的重臣陶隆房却支持远征。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大内义隆从此也开始倾向于文治派的家臣。

陶隆房出身的陶氏是大内家的庶流,历来都是大内家的中流砥柱一般的重臣,对大内家忠心耿耿。可是,在大内义隆的统治之下,以武名闻名的大内家开始走向文弱。在陶隆房的眼里,打仗这种事本来就是有输有赢,为何主公战败之后突然变得消沉了起来呢?等到他定睛一看,才发现主公之所以喜欢娘娘腔的东西,都是因为“奸臣”相良武任以及一帮操着京都口音的娘娘腔公卿。

陶隆房

当然,除了政治理念的不同,大内家的几个守护代以及重臣之间也是不断地明争暗斗,削弱了大内家的实力。杉重矩原本与陶隆房不和,但是两个却因为都看相良武任不爽而走到了一起,除此以外,家老内藤兴盛也被二人拉拢。

天文十八年(1549年),毛利元就携子元春、隆景来访山口馆,在此期间,毛利元就与陶隆房私底下也结成了同盟,双方约定废掉大内义隆的家督之位,改立其嫡子、时年才五岁的大内义尊为家督。与之相对,对阴谋毫无察觉的大内义隆非常喜欢毛利元就,称赞毛利元就是当世的良将。

次年,因为听说陶隆房想要暗杀自己,相良武任出逃。同时,大内家内风传陶隆房想要谋反,大内义隆也穿起了甲胄,在居馆笼城,同时向陶隆房派去了质问的使者。此时相良武任也想将女儿嫁给陶隆房的儿子,与陶隆房讲和,不过陶隆房却不喜欢相良武任一家,拒绝了这件事。在此期间,大内义隆的侧近冷泉隆丰曾建议大内义隆摆下鸿门宴诛杀陶隆房,但是大内义隆却对忠心的陶氏一门抱有幻想,拒绝了这个提议。

大宁寺之变

天文二十年(1551年)八月二十日,陶隆房、杉重矩、内藤兴盛突然举兵叛乱,毛利元就也起兵响应,占领了佐东银山城等地。与之相比,大内义隆对叛乱的反应却非常迟钝,陶隆房谋反后的八月二十三日,大内义隆还在山口馆召开酒宴宴请大友家的使者,直到出阵前的二十七日,大内义隆还在欣赏能乐的表演。

面对来袭的叛军,大内义隆放弃了山口馆,前往法泉寺笼城。同时,在山口滞留的前关白二条尹房自告奋勇充当使者前往叛军阵中,想以大内义隆隐居、大内义尊继承家督为条件与叛军议和,却被叛军拒绝。

大宁寺之变

二条尹房也不想想,叛军们反感的不正是听信了这些公家之言变成文艺青年的大内义隆吗,这时候自告奋勇做使者,岂不是去添堵?

随着法泉寺士兵的逃亡,大内义隆决定放弃山口,前往长门国走海路逃向石见国,投奔家臣吉见正赖。可是,来到长门国后的大内义隆却因为暴风雨而无法出海,只能暂时前往大宁寺躲藏。

这里,也将是大内家的终点。

九月一日,大内义隆在大宁寺中自尽,冷泉隆丰为主君介错之后,冲入敌阵中战死。除此以外,前关白二条尹房在前往长门国时走失,被乱兵所杀。二条尹房之子二条良丰、大内义隆之子大内义尊等人在出逃以后被叛军生擒。顺便一说,武田信玄的岳父三条公赖这时也在大内家滞留,同样死于这次叛乱。

陶隆房原本是放过大内义尊一条生路,拥戴他作为家督,但是仅在九月二日陶隆房就变了卦,下令杀死大内义尊。其实陶隆房在举兵之时就派出使者前往大友家,想迎接曾经被大内义隆收为犹子的大友晴英为大内家的新任家督。可是,陶隆房忘了一件事,废黜大内义隆、拥立大内义尊是和毛利元就商量好的事,擅自逼死大内义隆、杀死大内义尊,无疑是埋下了与毛利家决裂的伏笔。

当然,这是后话。

毛利元就

纵观大内义隆的一生,此人可以说是典型的前半生励精图治,后半生昏庸无能的典范。作为一名战国大名,大内家家督的权力在大内义隆时代达到顶峰,大内家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名文化人,大内义隆开创的山口文化影响深远,收藏了由著名文化人三条西实隆抄写的《源氏物语》,培养了无数的儒学家、画家。

作为一个战国大名与文化人,大内义隆都是合格的,他的失败不在于外,而在于个人的性格。虽然大内家远征出云国惨败,可是在日本战国时代哪有百战百胜的将军?且不说织田信长、羽柴秀吉、德川家康都遇到过挫折,即便是在同时代,也有尼子晴久这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他的眼前。

尼子晴久输得不够惨吗?他一蹶不振了吗?没有。与之相反,尼子晴久经过不断地努力,在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获得了山阴、山阳的出云、隐岐、因幡、美作、备前、备中、备后、伯耆八国的守护职役以及幕府相伴众的地位。

在我看来,大内义隆麾下有相良武任、陶隆房、毛利元就这样的人才,要是他继续专注于统治的话,大内家再次迎来鼎盛时期也不是不可能的,他这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