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可能已经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正在做一个新的把戏:制造成对的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当希格斯玻色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被发现时,它是粒子物理难题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这个粒子长期以来被理论化为与夸克、电子、中微子、μ子、胶子、光子和其他已知粒子共存,但从未见过。

另一种观点是:质量越大,基本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及其场)的相互作用或耦合就越强烈。

证明希格斯粒子和其他粒子之间耦合的一种方法是观察它的衰变产物。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是转瞬即逝的,一旦它弹出,它“存活”的时间只有156000亿分之一秒,几乎立即分裂成其他粒子。

物理学家说,每次物理学家发现一个新的希格斯衰变粒子,就证明了希格斯粒子和从其衰变中出来的粒子之间存在“耦合”。这种耦合证明了希格斯场确实给出射粒子注入了质量。

这就是为什么自从希格斯发现之后,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这些衰变产物的线索。

通常,希格斯粒子会衰变成更大质量的粒子,比如对底夸克。但是,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制造出足够多的希格斯玻色子,其中一些会衰变成与之耦合的更轻的粒子,比如μ介子。

如果希格斯粒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衰变为两个μ介子,这是我们能探测到的最罕见的“上帝粒子”衰变之一。这将首次证明μ子-希格斯耦合——再次证明一个基本粒子的质量来自希格斯场。

现在,有令人信服但还不是压倒性的证据表明希格斯粒子正在衰变为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的μ子对。研究人员在研究小型μ介子螺线管(CMS)的数据时发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飞行的μ子“过多”。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一个充满强烈碰撞质子的环境,它有很多意外产生μ介子的方法。证明希格斯粒子正在衰变成μ介子对意味着在大量的背景噪声中找到了额外μ介子的细微信号。

在机器学习算法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小部分无法解释的μ介子只有0.27%是随机出现的。尽管已经有很大的数据可信度,但斯皮罗普鲁依然谨慎地说希格斯-μ介子耦合还没有完全被证明。

从事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相关实验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希格斯-μ介子耦合的证据,但数据探测的精确性还有待论证,他们的信号有4.5%的几率可能只是背景噪音。

尽管如此,物理学家们相信,希格斯玻色子衰变到它所耦合的每一个粒子的频率可以通过该粒子质量的平方来预测,因此更重的粒子出现的频率要高得多。

斯皮罗普鲁说,大型强子对撞机在探测较轻的希格斯衰变产物方面,可能正在突破其灵敏度的极限。例如,对撞机的功率和灵敏度都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希格斯电子衰变,供科研人员测量。而且它远不及测量希格斯粒子和超轻中微子之间耦合所需的设备水平。

未来的对撞机可能会调整到希格斯质量,并产生足够的事件来产生更罕见的耦合。她说,随着探测器变得越来越灵敏,它们可能会发现与标准模型不符的地方,从而引领新的物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