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碧山寺前的牌坊便可看出,虽然名气算不上大,但寺庙的规模不小。碧山寺位于五台山北台,始建于北魏。或是因为朝代更迭的原因,碧山寺有过北山院、北山寺、石北寺等诸多名字,直到清康熙年间,寺庙再次重建,以寺周"群峰凝碧"故,改称碧山寺,沿用至今。

寺庙布局规矩方正,如大部分平原寺院一样,建筑呈中轴对称分布。走入寺内达到的第一个大殿便是天王殿,殿外悬有“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的横匾,是1927年由赵戴文所题。殿外的墙壁和雕梁画栋都已显出破旧的痕迹,倒是多了几分古寺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其他寺庙,碧山寺有一个特别之处。许多人都知道,五台山虽然寺庙众多,但大多不提供住宿和饮食,而碧山寺是为数不多的十方禅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所谓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如果从这里启程时缺少路费,寺内还会周济一些,所以很多朝山教徒都把这里作为必朝之地。

雷音宝殿前,古柏相伴,身处这一方静谧之地,再浮躁的心灵也会通透起来。

雷音宝殿为寺内第二重大殿,又名毗卢殿。因佛经上讲,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与释迦牟尼佛(应身佛)合称三身佛,毗卢遮那佛声若惊雷,所以此殿名为雷音宝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行穿着朴素的僧人低头静默前行,不远处游客来来往往。此时无声胜有声,双方通过各自的眼神和动作,表现出对对方行为及共同信仰的尊重。沉默但有力量。

继续前行便到了戒坛殿,面阔五间,门楣上悬“护国戒坛”方匾。若是看得仔细,会发现碧山寺几个大殿和牌坊上的匾额都是方的,而不是常见的长方形,虽然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看起来却极为特别。

一路走来,寺内立有不少碑刻,有字无字不一而足,若是能读懂,想必会对寺庙的历史渊源,以及当朝当代发生的事有个更深的了解。

藏经楼台阶的缝隙中已经长出青草,殿前柱子红漆斑驳,看来年代不会太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静的寺庙中,有人跪在佛前诚心祈愿。山中有些寡淡的阳光打在身上,显得稀薄却也纯粹得多,有一丝清暖的味道,仿佛走在寺中的人,无论在寺外多么风风火火,进入寺内,大多心静如水。

或许是因为五台山太大寺庙太多,游客大多零散其间。或许是因为碧山寺的名气不够足,偌大的寺庙,游人踪迹罕见。无人打扰的寺内,过去和现在的时光缓缓交汇,天地在此刻似乎都静默了。(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