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学历不等于能力,但也只有到达一个学历标准之后,才有人愿意了解你的能力。所以"学历"二字在当今这个社会还是相当重要的,它相当于一块行走社会于之间的一块敲门砖。

不知从何时开始,学历也如同钱币一样在前进的时间中不断贬值,谁能想到在大约三十年前,全国上下最吃香的学历竟是"中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有考不上中专的人才会考虑高中考大学,听上去十分不可思议,这与今日的情形正好完全相反。

去念

可以见的是,如今中专的水平自然不可与往日相比,那么在那时,能上中专的人到底什么水平,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

28年前的中专到底什么水平?

如果翻看许多上一辈领导的履历,我们时常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第一学历是中专,别怀疑别轻视,要知道这恰恰是他们超脱于一般人优秀的证明。

1990年之前的中专大致上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初中毕业后考入的中专,第二种是由高中毕业后考上的中专。

先说第一种,初中毕业的中专生是凤毛麟角的尖子生,当年的中专生待遇很好,有些地区的政策甚至到了只要有考生收到中专录取通知书便可立即为他办理户口迁移的地步——从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令人羡慕的是,学成后也不用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因为在当时中专毕业是包分配工作的,并且多半是有编制的"铁饭碗"。这才叫真正通过读书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轨。

如果你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取中专生,那么恭喜你已经胜过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年轻人,只要不出大的差错,这一生的平安富贵皆有了保障,单从这一点来说,那个年代的中专可比今天的"985"、"211"来的划算得多。

它与今天的中专学校所教授的内容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差别,当年的中专不是在教育人一门必备的谋生技能。而是除了英语之外的课程,都和今日的大学课程有些相似。

毕竟这些初中中专生的报考名额都是有限制的,并且常常是要在地区排名前五十的学生才能够报考,这样的人才条件绝不亚于今日的大学生。

第二种高中中专毕业生,含金量略比初中中专生差些,不过这单是从毕业后的待遇条件来说,评判得不免有些片面。

高中后考上的中专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升为了大专甚至是大学,也就是当年高中中专生的学历含金量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值。

而且他们本身也是十分具有能力的一批学生,毕竟从前的高考录取率极低,以1980年的数据举例,当年的报考生为333万人,但是最终考上大学的学生只有28万人,换算下来录取率只有8%。

对比三年前的高考数据,全国"211"大学录取考生共46万,一本录取为114万。经过多年来的计划生育管控以及等等人口条件的要求限制,前后两个年代的同龄考生基数已经有了差别,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也在不断的革新。

结合这些客观条件以及数据来看,当年的高中中专生起码也混的上是今天的一本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天之骄子"到今日的"落后差生"

史料记载,科举制度是在隋唐时期兴起的,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不在乎门第身份等等世俗条件的限制衍生而来的人才选拔制度,读书而后考试继而出关入仕,已然成为千年来的传统。

由此可见,当年包分配有保障的中专生毕业生,更符合老一辈人的思想,当时城市化的程度并不像今日这样普及,在农村学校中若能出一个中专生,那么这是名副其实的"全村的希望",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不过二十几年的光景,中专生的地位就迎来的断崖式下跌,这并没有学历歧视的意味,而只是从大多数的现实情况出发,现在我们接受的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之后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去读中专,而且此时的中专生再也捧不起当年的"铁饭碗"。

从如今的企业招聘条件上看,最次的学历要求往往也要达到大专水平,好一点的公司要求员工起码拥有"211"大学的毕业证书,更甚的还要求硕士研究生、海归留学经历……

中专生的出路越来越窄,从昔日"天之骄子"到今日的"落后差生",中专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一切还要归结于社会进步还有知识水平的发展,中专生含金量下跌的这段时间恰好与中国各个方面的腾飞相撞。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经历了大学扩招、互联网的普及、科技上的革新,两代人的的差距已经不仅仅是学历"性价比"之间的鸿沟。

人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人才政策。但是无论怎么变,也不会让真正有才学有能力的人明珠蒙尘,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十八年前的中专生如果放到今日,至少也是一本大学学历以上的水平,甚至他们的"性价比"已经超出了一本大学毕业生的水平。

不过从我个人角度来出发,是绝不愿意将"性价比"这样满含着功利感的词汇与学习之事挂钩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能够坚持苦读十几年将人生大半时间苦心孤注在一件事上,已然十分具有挑战意义。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通过读书才能获得最好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的读书经历为一个人培养出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是真正使人受益终身的内容,不管是当年的中专生,还是今日的"985"、"211"毕业生,他们的身上都有共同的优点例如专心致志、热爱学习。

世界的变化千奇百怪,能够抓住时代的机会固然难得,若是不能如此那么以不变应万变也是好的,最重要是能够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倘若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管他是中专生还是大学生,他都是一个能够干出一番事业,生活得多姿多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