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贺卫玲 通讯员 成翥 缪放 长沙报道

面对重塑世界半导体格局的独特窗口期,发展半导体产业已成国家战略。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长沙望城区推出“产业攻坚博士团”人才新政,打出集聚产业高端人才组合拳,全力打造新一代半导体产业战略高地和人才高地,助推长沙“三智一芯”迈上新台阶。

2019年7月6日,国内首个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在长沙市望城区应运而生。2020年8月25日,《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通过院士评价和专家评审,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建设进入全面实质性推动阶段,近20余家创新机构建设全面启航,目前已有70余名高端人才明确进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效果图。

长沙布局千亿级新一代半导体产业

只要有用电的地方,就会用到半导体。半导体芯片跟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手机、电脑、运动手表,乘坐的地铁、高铁、飞机等等都离不开它。

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用“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国内各地纷纷展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战略布局建设。

谋创新局,长沙敢为人先。早在2018年,长沙按照“一条主线、三个中心、五个链条”完成了顶层设计和开篇布局,以第三代半导体为核心的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健康生态体系为中心,开展材料中心(浏阳高新区)、科创中心(湘江新区)、应用及智造中心(望城经开区)3大中心建设,全面布局材料芯片、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光电子、配套衍生5个产业子链,实现技术创新、资金筹措、市场配置、人才集聚等产业链核心要素的创新融合,激发产业创新创造力,打造产业健康新生态。

长沙计划用5-10年的时间,逐步建成以新一代半导体为核心的新一代半导体技术、产业及人才创新基地,建成覆盖材料、装备、芯片、器件、模块以及系列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重点布局电力电子、光电子、微波射频等典型示范应用,形成系列产业规模效应;打造技术、产业、服务体系化创新的先进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逐步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集群,成为国内有鲜明特色的新一代半导体产业集聚高地。

经过近2年的建设,当前,长沙产业链签约落地企业近40家,覆盖材料、芯片、装备、应用全产业链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望城应用及智造中心,签约落地17个产业项目,5个项目建成投产,产业基金联盟资金规模达200亿元。

望城构建半导体“应用智造中心”人才蓄水池

半导体是典型的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产业,专业人才的稀缺,是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关键技术面临“卡脖子”困境的根本因素。芯片虽小,但其中的工艺却十分复杂,涉及数十个学科、数千道工序,对上下游产业链都设有高门槛。此外,资金需求量大且研发周期较长,需要长期技术积累。

“当今掌握半导体材料制备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非常稀缺,全世界仅有数十人,而国内则以个位数计算。”湖南天玥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运营平台公司)负责人表达了他的担忧,“尤其是在基础理论研究和高精尖技术研发方面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如何吸引高端人才愿意投身北上广之外的城市,贡献智慧力量,又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新一代半导体科创中心。

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研究院,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对标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等国内外知名机构,采取“开放式、柔性化、自主式”的建设模式,各方共同合作,解决人才、知识产权、项目经费等有关问题,是技术、应用、服务全维度成体系推进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

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作为创新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半导体产业链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也是“科创中心”的承载主体,将为望城打造半导体“应用智造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国产化替代应用是初心与坚守

新一代半导体应用已在光电子、电力电子、微波射频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在创立之初,便规划设立了微波射频、光电子、电力电子等7个研究所,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团队,全方位开展半导体技术应用攻关工作。随着5G、自动驾驶、安检等民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成为了国际国内技术领域又一新鲜“香饽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25日,望城区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推荐暨2020年科技活动周活动正式启动,发布望城产业攻坚博士团人才政策。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梁四洋博士,便是毫米波技术领域的领先攻关者之一。20多年的科研和管理经历,使梁四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产业市场,2018年10月,他下海创办河北装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从设计、生产到技术服务的全国产化毫米波成像雷达应用产品公司。

军人出身的梁四洋,执行力极强。创业以来,连续几个月连轴转、24小时泡在实验室、驻扎在偏远山区都是家常便饭,但作为长期“坐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梁四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并且甘之如饴。他在寂寞清苦的工作中保持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只专注地把工作做实、做好。“我很少会去想艰辛与否这个事儿,困难是科研工作的常态,也已经成为了我的工作习惯,每一次攻克难关取得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什么都比不了的。”他说。

科研创业之路并非坦途,科技行业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慢,面前是充斥着荆棘的曲径,每一步冒险,也是擘画蓝图的每一笔。毫米波成像雷达技术的关键核心在于射频收发芯片和信号处理算法,而国内这一芯片全部依赖进口,中美抗衡之下,芯片进口这一大门亦随之关闭。

梁四洋博士头顶时刻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刻不敢松懈,近800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数千次实验、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团队终于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他应用最新研发成果,采用国产化芯片完成了微小型毫米波成像雷达样机设计,摆脱了技术封锁,大幅度降低产品的成本,能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目标探测与智能识别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在亲身参与公司各大项目研发、落地的过程中,梁四洋对于这番话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也更坚定了他决心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实现技术国产化,冲破被“扼住脖子”的命运。

筚路蓝缕与攻坚克难,生活没有辜负这份真诚的理想与情怀——梁四洋团队陆续斩获多项殊荣: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863课题和973专题等国家级项目、预研基金以及科研院所行业合作项目近30项;正在申报的技术专利达5项。

博士团加持 筑梦望城百亿半导体产业发展

随着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各省市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导入竞争激烈。各大中城市的政策跟进,买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物质奖励或者本科落户等户籍政策已经大同小异、彼此趋同。

为促进新一代半导体产业链等保持稳定性、增强竞争力,望城区政府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找准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的切入点,着力打造人才优势,于今年8月,推出“产业攻坚博士团”引进计划,帮助企业引进开展攻关项目的高端技术人才,加速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干事创业的支撑体系。

经长达近一年的反复沟通谈判,今年8月,梁四洋团队以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为平台,落户长沙望城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毫米波探测技术与应用创新中心,作为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微波射频研究所下属的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

智慧交通系统。

“望城区政府这一人才引进计划,具备的产业链闭环、创新闭环、政务服务闭环等互动融合优势,与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三元耦合’模式(即人才在企业入股形成效益、在研究院任职转化成果、在学院兼职获得激励)相得益彰,方式灵活,转化率高,充分保障了人才的经济、社会和学术利益。”梁四洋说,这是他最终选择长沙望城的原因。

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梁四洋带领团队深耕燕赵,布局全国,现在北京、河北、湖南等多个省份展开了业务。对于更遥远的未来,他还有着从青萍之末,成为浩瀚江河的理想,他希望通过1至2年的时间追平国际毫米波技术,创建一支国内领先的创新团队,3年内在长沙建立年产值数亿元的毫米波成像雷达研发生产基地,以满足国内智慧交通、智慧住建、自动驾驶以及军事领域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

作为国内毫米波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梁四洋的到来,将在望城半导体智能终端市场形成前瞻性技术研发和装备产业化技术能力,积极牵引智能终端相关产业在望城新一代半导体应用及智造中心集聚,联合长沙新一代半导体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在5G通讯、自动驾驶、智慧基建、国土资源等民用领域,以及军事雷达、遥感领域开展射频芯片器件、模块设备以及智能终端产品的广泛应用。

未来,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还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创新采用高校兼职、职业培训、短期聘用、定期服务等灵活方式,加快从全球靶向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等多层次人才梯队;依托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联合攻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建立技术经纪人(经理人)培育和评价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机制,通过技术入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

“我们计划三到五年内实现五百个亿以上的产值,培育二三十家的半导体产业的上市公司。”望城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目前,望城已经聚集了人才、政策、资金等多方面要素,为望城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下一步将实现产业链条式、主题式、体系化的集群建设,全力建好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打造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科研创新基地,在上海、北京等地探索建设两到三个试点“产业飞地”。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成翥 缪放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0/10/20/853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