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陋室铭》印象深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篇文章就是写得和县。

和县地处皖东,濒临长江。公元前221年置历阳县。公元555年,南梁、北齐在此议和,遂改名和州,后来又改称和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现有“和县猿人”、霸王祠、天门山、陋室等历史文化遗址列入中小学教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县“青山绿水到江沿,土地一半是良田”的生产环境,被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全县现有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113万吨,产值达23亿元,素有“北寿光、南和县”、“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菜园子”之美誉。去年,和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县辣椒被认定为安徽省特色农产品。

和县山水资源丰富,坐拥天门山、鸡笼山、如方山等三座历史名山,香泉湖、半月湖、如山湖等三个风景名湖。官场不幸,文坛幸事。刘禹锡在这个小城留下了安贫乐道的逍遥。古代居住讲究依山傍水,讲究回归自然,刘禹锡的“陋室”依山而被绿色环抱,院子虽小,亦称得上有风水的宅子,是不能因房屋里面简陋而看轻此地的。

其实抛开《陋室铭》之外,历史上的和县本就是座著名的军事重镇,这与和县的地理位置有关。长江进入安徽后,明显呈由南至北走向,古代的江东就是指长江以东的苏南等地区,江西则指长江以西的今安徽地区,并不是指现在的江西省。如果坐船从和县顺江而下,用不了多久就到了我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

现在,和县依托毗邻南京的发展优势,拥有41.6公里长江岸线,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前沿,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几十年,和县搬了多次家。最早时候,曾经和含山县在巢湖家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一起又去芜湖家过了一段日子,几年后去马鞍山家里待了一年又回到芜湖家里,再又去了巢湖家里。谁曾想,10年前巢湖又分家了,和县再次投奔马鞍山。

改换门庭,对于和县来说,真的习惯了。要是哪天再被划到南京家里,或者合肥家里,倒也是很不错的。说起来也是有意思,不管是在巢湖家,还是芜湖家,或是马鞍山家,和县和含山县倒是从来没有分开过,甚至有段时间还合并成了和含县。

但比起含山县,和县的日子要好过多了,而且最近甚至有了些躺着也会赢的感觉。以至于不少和县有识之士批评家乡:发展不够主动,甚至不如含山。

那么,和县为什么就一定要发展得比含山县好?含山县都是山,刚好处于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交汇处,说说是大家的后花园,就是离谁家都远。

相比含山,和县的位置要优越得多,占据长江北岸肥沃之地,江港资源优势突出,如今成了马鞍山手上的香饽饽,合肥看着都眼红。老念叨,当初分家的时候,真得该把和县给抱过来啊。要是和县属于合肥,那么合肥才可以真正说自己“纵横江湖”。

很多人看玩笑的说,要是当初和县给了合肥,那合肥可是真与南京接壤了,传言中的江苏省合肥市可能就变成了现实。

一桥之隔的南京,照样向和县伸出了橄榄枝。具体我们可能不知道,今天到底有多少和县人在南京生活和创业,不过可以计算的是,南京在和县投了多少文教卫项目。相比之下,和县对南京的地域认同感可能是最高的,这点上马鞍山也无话可说。

近年,和县先后举办了善厚龙虾美食音乐节、功桥茶文化节、林海百花节、农业嘉年华等文化旅游活动,全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