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观复美术院
承办单位:观复美术馆
学术主持:刘龙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展标题字: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序):
雷正民 庄寿红 苗重安 王其祥 王 涛
王生义 郭石夫 贺 成 赵宁安 胡永凯
刘巨德 赵成民 田 力 刘二刚 聂 鸥
朱道平 陈良敏 彭增文 孔 紫 鲍国增
邓维东 谢冰毅 廖勤俭 田 源 方 土
李 兵 吴春晓 刘万鸣 唐慧纹 田孝军

前 言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为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取智慧。对于中国画而言,画家为物象传神,要忠实描写观察对象,穷尽物理,就首先必须“格物”,“格物”之后才能“致知”,这个“知”是物之体貌,也是画家心源所在。“格物”是面对自然和传统,有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现,它不是为了刻画而刻画,而是讲求传神、富有生趣的表达。通过格物、致知、乃至进一步对生命与自然思考和体悟,从而在创作上达到传统、生活、心源三位一体,才能进入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有鉴于此,这次展览以“格物致知”为题,意在倡导艺术家在观察现实生活时,要有一种“格物”的意识和精神。在面对自然、客观事物的物情、物理和物态,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把它提炼成绘画语言,最后使自己超越物理羁绊,超然于物象与自我形骸之外,达到内心的豁然贯通。

画家简介
田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书画艺术版权网艺术顾问。1946年出生,北京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1987年毕业于北京民族大学美术系。
作品曾参加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第十二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多幅作品参加中国文化部中国展览中心及对外友协在日本、巴西、新加坡等国举办的《中国当代版画展》、《中国现代版画展》、《新中国版画展》等出国展。
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馆》、《山东齐鲁美术馆》、《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单位及国内外藏家收藏。
版画《家园》获中国文联主办的《二十一世纪首届中国艺术精品大展》金奖
1996年8月中国版画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办《田力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版画、中国画作品共计50余副。
中国画《皇宫遗梦》参加《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并被齐鲁美术馆收藏。
近期展事:
2005年3月《辉煌紫禁城田力版画展》(可创铭佳艺苑)
2005年5月《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韩国首尔艺术殿堂)
2006年12月《皇城平安夜田力版画推荐展》(可创铭佳艺苑)
2007年10月《胡同.情节田力版画作品新作展》(可创铭佳艺苑)
2014年9月《皇城系列田力油画、版画作品展全国巡展》(北京云峰画苑)
2016年8月《当代中国地域画风代表性画家学术研究展》参展中国画作品《墨象紫禁城》
2017年4月8日《皇城遗韵.田力版画、水墨画展》(香港云峰画苑总部)
2017年8月2日《全球水墨画大展》参展中国画作品《皇宫遗梦》跻身全球500强水墨精英。(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作 品 欣 赏

气韵 . 笔意 . 意境

——中国山水画解读

田力/文
百年来中国美术界努力向西方学习,大有“东施效颦”之意。西方的艺术观几乎笼罩了整个画坛。即便在国画界,西方的艺术观也几乎成了中国画学的金科玉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归隐听泉图 》 138cmx70cm

▲《 春水行舟图 》 138cmx70cm

其实,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观则恰恰相反,西方的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等一套所谓科学的造型理念在这里几乎成了悖论。如何品评中国画,中国艺术史上也有一个金科玉律,那就是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时期南齐谢赫所提出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中“气韵生动”是统领,其他各法只有在气韵生动的前提下才更有意义。中国艺术的“气韵观”直指精神世界,与西方艺术科学求证的造型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学境界。黄宾虹讲“太极图是书画之秘诀”讲“内美”其实质也应是气韵之美。

▲《 翠岭飞瀑图 》 138cmx7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山隐图 》 138cmx70cm

中国画的画法从来就不是一个写实画法,中国山水画的皴法如同中国京剧的一招一式,都经生活中提炼而成。中国画家面对景物但又不被景物所扰,而以自己所掌握的成法与深厚学养与自然对话,不着有意,以道合一。我们看黄宾虹画的大量黄山写生稿,几乎辨认不出黄山的某地某时,便得知此理。西方画家如何参透呢?

▲《 山居图 》 138cmx70cm

▲《 山野茅舍图 》 138cmx70cm

中国画以书入画是完成气韵生动的唯一手段。中国画的点线用笔并非只为描绘物象,更是以笔法笔意去参悟物象的机缘。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以书入画的是元朝的赵孟頫,他那首著名的“枯木竹石”画题诗至今令人难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种以书法审美界定绘画的艺术标准直指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核,是中国艺术的独特现象,又一次与西方写实绘画划清了界限。

▲《 云谷仙居图 》 138cmx7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春水行舟图 》 138cmx70cm

我们还看到清朝石涛的“一画论”曰:“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为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这种表述很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的,这就是中国画,也可以说是中国画的大意境,他不是局部,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整体观。中国画的全部理念就发源于老庄哲学。中国画家就是在这种充满生机,相生相随的意境中探寻和生息,并最终融入其中,寻求心灵的化境。

2016年8月18日

▲《 春江碧影图 》 138cmx70cm

▲《 深山有隐者 》 138cmx70cm

▲《 绝壁孤亭 》 138cmx70cm

▲《 暗崖艳谷 》 138cmx70cm

▲《 山亭图 》 138cmx70cm

▲《 高峡行舟图 》 138cmx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