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平遥国际电影展贾樟柯在群访上官宣,从第五届开始平遥影展将不再是目前这批人员来办,影展将交给平遥政府。

贾樟柯说:我希望我以后会是一个观众参加(第五届第六届)平遥电影节,提前订票,看电影。我非常想看电影,四年电影节我几乎没看过电影。。。。。电影节是一代一代办下去的,不是离开一个人、团队就办不下去。要让平遥电影展摆脱贾樟柯的“阴影”,焕发生命力。所以要在它有最强壮的生命力时离开。

非常遗憾!!!

整体来说,今年的平遥比较两极。

尤其是影展的前半段,片子质量实在一般。

好在后半段电影的质量有所好转,出现了几部非常精彩的作品——《妈妈和七天的时间》、《野马分鬃》、《汉南夏日》都不错。

但如果一定要在看过的电影中选出,自己觉得最好的一部,我自己一定会选广东导演杨平道的《裂流》。

这部电影也是本届平遥电影展迷影选择荣誉奖的获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迷影选择荣誉奖,算是平遥电影展的一个平行奖项,由影评人团队评选和颁奖,评选对象为藏龙单元中华语导演的前两部作品(处女作和第二部作品),有点华语电影界“费比西奖”的意思。

迷影选择荣誉奖在对《裂流》的颁奖词中说到:

“(电影)呈现了对生活、人性以及电影创作的反躬自省,这种自省并不以过于严肃或抽离的状态出现,它举重若轻地自然糅合生活与创作的边界,将自曝与自嘲推向一种普通的感知,对人生与电影进行有结构、有深度的问询。在叙事和视听的酣畅中,自涌般地形成交错的层次与丰富的质感。”

这段颁奖词其实说得非常到位。

整部电影举重若轻,充满了趣味。它在人生和电影上都有非常独到的艺术表达,但又不是那种到处致敬塔可夫斯基、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恨不得给自己的电影写上“大师”两个字的表达。

在看到《裂流》之前,看到的大部分电影都有这种倾向。

大多都充斥着文艺病式的表达,各种不说人话,前言不搭后语,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似乎年轻导演们都有一种通病,一种自以为是大师的自负感,甚至还有导演说出了“情节和叙事是最末流的东西,不是我的追求”这样的话。

所以这些导演的电影都有着同样的问题,眼高手低,在学会叙事之前就想玩氛围,希望通过摄影、构图、色彩,营造出某种奇特的氛围,进而唬住观众。

当然这种方式并没错,确实有很多大师都是这么拍电影的。王家卫、维姆·文德斯、阿彼察邦都有这样的作品。

但是说实话,这届平遥电影展所展映的电影中,并没有任何一部做到了这个效果,反而让人觉得当导演的门槛还真是越来越低了。

直到《裂流》的出现,这部脚踏实地,简单而粗糙,以叙事为核心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裂流》的故事其实非常普通,甚至有点低俗:中年导演怀疑妻子出轨,带着自己甜美的女实习生去追踪偷拍,一路上导演精准地拿捏着尺度和女实习生暧昧调情,在追踪出轨的路上自己却陷入了出轨的边缘。

导演说,片名“裂流”其实是一种海洋现象,指一种往外海方向快速流动的强劲海流,可以将人快速带离海岸边,进而使人体力耗尽,疲倦而发生溺水意外。用此作为片名,也是暗指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能就像裂流一样,把人带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这种男女感情的设置、对生活的感悟,其实也有点类似洪尚秀,非常隐晦而细腻。而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推拉镜头,旨在不断提醒观众摄像机的存在,更是深得洪尚秀的真传。

整部电影都是非常日常的影像,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很平常的故事,无非都是些鸡毛蒜皮而已,就连台词都是极具生活化的表达,充满了不合时宜的停顿和“嗯嗯哦哦”之类的语气词。

但是这种看似非常简单和粗糙的呈现,其实是导演有意为之的结果。

就像是很多文物修复中最关键的“做旧如旧”一样,其实是一种非常难的表现方式。粗糙中隐藏着高级,简单中充满了设计。

比如电影开头的画面中,甚至直接出现了录音杆。这看起来像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但其实是导演有意地在提醒观众摄像机的存在,是打破第四堵墙的尝试,为后面纪录片和剧情片的混杂做好了伏笔。

其实这种录音杆出现在画面中的粗糙感也经常出现在丹麦电影导演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中。

他提倡的所谓“道格玛95”宣言,主张电影回归原始,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而不是技术性。而对于观众来说,因为意识到没有过度的人工痕迹而最终更加关心故事本身的情节和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裂流》的尝试也是拉斯·冯·提尔“道格玛95”的一种延续。

像电影《裂流》本身一样,导演本人杨平道看起来也非常普通,其貌不扬,却非常实在。

尤其是作为导演的他,所具有的执行力是非常惊人的——整部电影的拍摄时间不过11天而已,花费也不过5万块左右,可以说是非常省时省力省钱的一部电影了。

最初导演也是没钱靠着刷信用卡拍电影,后来在平遥电影展WIP(发展中电影单元)的添翼计划奖,拿到了5万块钱的奖金,靠着这笔钱把电影做完了。

今年年初也有过一部在影迷中引起热议,也是靠着刷信用卡拍的电影——《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两部电影都看起来非常粗糙,影像风格也有所相似,但是最终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所展现出来的戾气令人难以接受。就像是很多梦想成为大师的艺术片导演一样,总是有着一种电影至上、导演至上、投资人都是的偏执,这种偏执让他们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这其实和目前能看到的大多数三流文艺片导演是同一类人。

傻逼

而《裂流》却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把一部电影拍得非常有趣,这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举重若轻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就像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在他的书《樱桃的滋味》中所提过的那样:要在自己的周围寻找可以拍摄的条件。

《裂流》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其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含混不清,非常迷人。在糅合纪录片和剧情片的两种模式下,让观众甚至演员自己都分不清这就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

首先纪录片感来自于电影中的取景都非常普通,内景基本上都在导演的家中,外景也不过是街道和山区,加上摇晃的镜头、自然光、看似毫无设计的构图,看上去非常像是纪录片。

而在人物上,杨平道自己在其中饰演了面临创作焦虑和中年危机的导演本人,还让自己的家人以真实的生活姿态频繁出镜,更是反复提及自己的前作,记录自己家族故事的纪录片《生命的河流》,达到一种错位的效果,更具纪录片质感。

而在整个故事都在平平无奇的叙事中即将结束的时候,结尾却有着神来一笔的效果,反转了整部电影,化腐朽为神奇。

电影最终,中年导演带着女实习生来到荒野深山之中,把自己的电影《生命的河流》投影在一座落败旧屋的墙上,看完全片缓缓得打出字幕,又恰好和本片《裂流》的工作人员几乎重合。这种模糊不清的出片尾字幕方式,为本片赢得了满场的喝彩。

女实习生问:“我们在哪里?”

导演回答:“我们在拍电影啊。”

一语道破电影中纪录片和剧情片的模糊关系,看似真实的生活,其实又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两句台词一下子把这部电影的叙事和内涵拔高了一个层次,后劲绵长,值得反复琢磨。

整体而言,真的非常佩服这样的导演。脚踏实力,有能力、有才华、有执行力,比那些天天叫嚷着要玩艺术的导演真的好太多了。

希望大家能够由此多关注一下这位来自广东的导演杨平道,也希望《裂流》能够早日被更多的观众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