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大连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发生了一场“取外卖”冲突。现场视频显示,站在墙上的人,向墙下的学生,猛砸外卖。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真的下外卖了,这是一幅奇观。而比这更奇观的是,该校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情况下,冲突至少是两方。这所学校是如何定义“两方”的呢?

一方是外卖商户,一方是校内修大门的施工队临时工。注意了哈,还不是学校的临时工,而是施工队的临时工。

高,实在是高。

而且,在另外一家媒体的采访中,该校上来还给人家扣了一顶“不法商贩”的大帽子:

你们已经查实他们违反了哪条法律吗?哦,不对,你们不是执法部门啊。

怎么样,完美撇开了和学校的关系吧?完全把责任转移到他方了吧?

但问题是,这个发生在学校里(至少是墙里墙外),直接涉及学生利益的事情,怎么经过一番语言表达艺术,就变得和学校无关了呢?

而且,在此前的回应中,该校可不是这么说的,而是明明确确说的“学校安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应里还有一句,仔细读也是自相矛盾:“担心他们在高墙下取外卖不安全,建议从大门处接收”。

你们既然担心这种取餐方式不安全,为何又出现了在高墙取餐的现象?你们的担心转换为实质行动了吗?先不说对错,“施工队临时工”把你们的工作干了?

从学校的回应来看,学校不是不允许学生点买卖,而是只“建议从大门处接收”。这才是为什么造成了“墙头交接”现象的关键原因。

然而,对于外卖员来说,小区能进,商场能进,唯独学校不能进,这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

说白了,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懒政,觉得让外卖小哥进校园,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如交通事故,如疫情防控。

但问题是,在谁的一亩三分地上不会有安全问题呢?跑在马路上不也有风险吗?交管部门是不是也可以禁止外卖员上路,从而杜绝自己属地管理上的事故?

正确的治理思路应是,在谁的地盘谁管理、谁负责,积极承担,用心服务。

按照该校的处事逻辑,把一切潜在的隐患堵在校园外,校园内就安全了,这哪里是开放包容、成风化人的高校,而是看管囚犯的监狱思维。

从这一点来说,高墙上的外卖,活生生成了一个隐喻。

坦白说,我相信学校回应的内容有事实,至少也是局部事实,但回避自身责任也是绕不开的事实。哪怕两方都不是学校的人,这件事也实在和学校息息相关。

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学生放着食堂不吃非要舍近求远的点外卖?食堂的饭口味如何?多样性如何?为什么没有满足学生们的日常需求?这些问题,是不是又可以归结为承包食堂的临时工的责任?

这套甩锅的逻辑太纯熟了。这样的无能单位,这样的粗暴部门,实在太多了。别的不说,仅仅以“外卖、保安”为关键词,最近就爆出了很多案例。

10月14日,有网友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广州一所学校,把学生买来的外卖扔到脚底下踩了个稀碎。

9月下旬,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流出一则视频,一名男生从学校围墙顶部接过外卖,保安发现后紧追不舍。

9月23日,四川传媒学院传出一则保安砸踩外卖店家招牌的视频。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防疫,却均未按规定佩戴口罩,其中一人还半叼着烟,“让你吃食堂你非得点外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了,还有安徽亳州的某中学,也向高校看齐了:

高校之高,绝不在于建立外卖都进不来的高墙。

小小的一个外卖问题,把全国各地的不少高校都搞得鸡飞狗跳。这实在令人担忧,如今的高校,除了严厉粗暴地管人,还能做什么?

高墙上的外卖下不来,骑在风口浪尖上的高校也就下不来。

或许,相比有形的高墙,高校更该破除的,是那些强加在学生身上,蕴藏于管理者心中的无形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