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周时,境域属青州。[1]

春秋时属鲁国,鲁成公九年,在今县西北建中城邑。

战国时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初属薛郡,后改属郯郡。

西汉景帝封卫绾于建陵,在境内首立侯国,建陵今属新沂市。

西汉武帝时,始设厚丘县,隶属东海郡。县治厚镇,前有丘陵盆地,后有厚镇河,故名厚丘县。

汉成帝封楚孝王四子为阴平侯,阴平始为侯国。东汉除侯国,置阴平、建陵二县。

三国时魏黄初年间,立东海国,领厚丘、阴平、建陵等11县。西晋武帝裁阴平县,封鲁芝于阴平。阴平由县变为采邑。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省厚丘,并入襄贲,另置僮县,隶属南下邳郡。刘宋势力在南方,故僮县为侨县。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南下邳郡并入南彭城郡,僮县遂属南彭城郡。境内古有潼水故以僮名县。南齐复置厚丘县,寻废,置僮县。

袁枚手植藤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废僮县,置僮阳郡。

普通五年(524年),裴邃攻克北魏建陵城,省建陵县。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改僮阳郡为沭阳郡,兼置下城、临渣、服武、怀文等4县,隶属沭阳郡,复置建陵县。东魏还置临沭郡并县,寻废。

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命吴明徵、裴忌领兵10万进攻江北,击溃北齐,占领沭阳郡,下城、临渣、服武三县并入怀文县。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因治所位于沭河北岸,故名。北周废建陵县。隋文帝开皇年间废沭阳郡,县治迁入郡治,隶属海州。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土人反,改沭阳为沭州。

唐高祖武德年初,复置厚丘县,八年(625年)省,入沭阳县。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沭阳改属泗州。咸亨五年(674年),还属海州。五代、宋、元依唐制。

明洪武年间,沭阳从海州析出,隶属淮安府。

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沿袭明制,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海州。

沭阳行政(2)民国2年(1913年),属徐海道。

民国17年至37年,属东海专员公署、徐海行政公署。

民国29年(1940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对境内区划作较大变动。淮沭路以西、沭河以南,与泗阳部分地区合并,设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西北置潼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北与东海铁路南地区合并,建立东海县(铁路南)抗日民主政府;县东和柴米河以北,划归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所置县皆隶属淮海区专员公署、行署。

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沭阳属苏皖第六行政区。

1949年5月,撤销东海(铁路南)、潼阳、泗沭县,原辖区划归沭阳,宿迁部分辖区划给沭阳,隶属淮阴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属淮阴市。

1996年8月,沭阳隶属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

2011年,列为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之一,但是行政以及人事等仍归属宿迁市统筹。

中共中央批准: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1964年2月,江苏如东)任江苏省委常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宿迁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原属淮阴市,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

一直以来,位于苏北的宿迁向来是江苏的“经济洼地”,然而这个城市的主政者仕途升迁却颇为顺畅,被称为官员的晋升“福地”。

自设立地级市以来,宿迁共历7任市委书记,分别是徐守盛仇和张新实缪瑞林蓝绍敏魏国强张爱军

01

徐守盛(1996年7月-2001年8月)

1996年7月,地级市宿迁设立,时任连云港市长徐守盛(1953年1月,江苏如东)成为首任宿迁市委书记。在主政宿迁四年后,2000年12月,徐守盛跻身江苏省委常委。

任职仅一年,2001年9月,徐守盛跨省调任甘肃,历任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2006年10月出任甘肃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次年去代转正;

2010年,徐守盛再度跨省任职,出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2013年4月升任湖南省委书记;2016年9月卸任,转岗全国人大任职(至2018年3月)。

02

仇和(2001年8月-2006年1月)

第二任市委书记仇和(1957年1月,江苏滨海)因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闻名,曾被形容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8月,仇和调至宿迁,参与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其后出任宿迁副市长,并跻身宿迁市委常委。2000年12月出任宿迁代市长,任职仅半年多,接替徐守盛出任宿迁市委书记。

在执政期间,曾多次发布和施行让外界意外的举措和命令,比如官员招商、铁腕强拆、干部公推公选制度等。2004年2月,《南方周末》发表的一篇题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仇和也因一系列激烈的改革手段一度成为媒体爆炒的话题。

当时,不少人对仇和的仕途前景并不看好。

然而,仇和却在争议中升迁,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完成两次攀升:2006年升任江苏省副省长,2007年12月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2011年起,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直到2015年3月因涉嫌违纪被调查。

03

张新实(2006年4月-2011年4月)

第三任市委书记张新实(1951年6月,江苏南京)因善于通过博客针砭时弊、发动官员招商引资而被外界称为“博客书记”“招商书记”。

与仇和一样,张新实也是在1996年调任宿迁,参与宿迁市筹建工作,其后任宿迁市政府副秘书长、副市长,并跻身市委常委。在仇和担任市委书记时,张新实任宿迁市长,仇和升任江苏副省长后,张新实顺利接棒,出任市委书记。

彼时的宿迁,是一座被打上深深仇和烙印的城市,他投射在宿迁的影响仍然存在,无论继任者是谁,仇和仍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媒体和公众仍在争论所谓“后仇和时代”的宿迁。

2009年,张新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宿迁根本没有所谓的后仇和时代。外界对于宿迁的误读是以一种定势的思维拿固定的尺子和框框来衡量,而这是对宿迁的最大误解。

出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张新实已经55岁,在政坛上,这个岁数意味着已很难再有更大幅度的晋升空间。2011年,张新实年满60岁,不再担任宿迁市委书记,出任江苏省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副组长、省交通控股公司党委书记。

04

缪瑞林(2011年4月-2013年1月)

接替张新实的缪瑞林(1964年11月,江苏如东)是宿迁第四任市委书记,他自2004年起长期扎根宿迁,历任宿迁常务副市长、市长,2011年4月出任宿迁市委书记。

缪瑞林主政宿迁仅2年便获得晋升,2013年1月跻身副部级,出任江苏副省长。在主政宿迁期间,缪瑞林力挺仇和,也被批评“执政风格霸道,颇有仇和的影子”。

在副省长任上不满一年,当年12月“空降”南京,接替被查的南京前市长季建业,作为“救火队长”火速上任。

在南京市长任上工作4年后,2018年1月,缪瑞林再度担任江苏副省长。不过,这次与此前大不同,“从副省长任上来,又到副省长任上去”的履职经历,坊间早有解读,曾被外界视为被查的征兆。因为,在南京任职,与其搭班的同事,要么提拔,要么落马,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2018年11月,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靴子落地,缪瑞林落马了。

05

蓝绍敏(2013年2月-2014年7月)

第五任市委书记蓝绍敏(1964年1月,广东大埔)也是目前主政时间最短的一位。

自2013年2月出任宿迁市委书记,到2014年7月调任泰州市委书记,不足一年半。即便算上其担任宿迁市长时间,也不过2年半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张新实相似,蓝绍敏对于网络的运用也比较熟稔。他曾公开表示,领导干部要想用好网络、掌握网络,就必须“重视网络、融入网络、放下架子、接触网民,决不能把自己放在网络之外做旁观者。这既是对网民的尊重,也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调任泰州市委书记不到3年,2017年3月蓝绍敏跻身副部级,出任江苏副省长,仕途晋升的步伐加快。2018年1月,接替缪瑞林出任南京市长,2019年8月跻身江苏省委常委,兼任苏州市委书记。

今年9月首度跨省履新,出任贵州省委副书记,仕途看好。

06

魏国强(2014年7月-2018年4月)

蓝绍敏的继任者、宿迁第6任市委书记魏国强(1964年11月,江苏丹阳)是共青团干部出身,在镇江深耕近20年。

他先是担任丹阳中学教师、团委副书记,后在共青团江苏省丹阳市委担任干部,并一度出任共青团丹阳市委副书记,此后,转任丹阳市界牌镇党委书记,随后又出任丹徒县副县长、丹徒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句容市委书记,镇江市委常委、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等职。

2003年4月,魏国强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2008年,再次从共青团下放到地方,出任连云港市委副书记(正市级)、市委组织部长,2011年9月,任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随后转正为盐城市市长。

2014年7月出任宿迁市委书记,2018年4月当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担任江苏省总工会主席。

07

张爱军(2018年4月- )

张爱军(1964年2月,江苏如东)曾任原海安县委副书记,原海安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等职,2001年11月出任原海安县委书记。

2006年7月,张爱军来到扬州工作,担任扬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09年1月任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12年6月任扬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4年12月任扬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2015年3月任扬州市委副书记,2016年9月任扬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17年2月任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2018年4月任宿迁市委书记。

张爱军也成为地级市宿迁设立以来,继徐守盛之后,第二位任上晋升省委常委的市委书记。

来源:江苏网络舆情 人事风向站

一起点亮右下角小星星↓↓↓

和大家一起互动一下↓↓↓

对此,你怎么看

阳西周时,境域属青州。[1]

春秋时属鲁国,鲁成公九年,在今县西北建中城邑。

战国时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初属薛郡,后改属郯郡。

西汉景帝封卫绾于建陵,在境内首立侯国,建陵今属新沂市。

西汉武帝时,始设厚丘县,隶属东海郡。县治厚镇,前有丘陵盆地,后有厚镇河,故名厚丘县。

汉成帝封楚孝王四子为阴平侯,阴平始为侯国。东汉除侯国,置阴平、建陵二县。

三国时魏黄初年间,立东海国,领厚丘、阴平、建陵等11县。西晋武帝裁阴平县,封鲁芝于阴平。阴平由县变为采邑。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省厚丘,并入襄贲,另置僮县,隶属南下邳郡。刘宋势力在南方,故僮县为侨县。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南下邳郡并入南彭城郡,僮县遂属南彭城郡。境内古有潼水故以僮名县。南齐复置厚丘县,寻废,置僮县。

袁枚手植藤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废僮县,置僮阳郡。

普通五年(524年),裴邃攻克北魏建陵城,省建陵县。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改僮阳郡为沭阳郡,兼置下城、临渣、服武、怀文等4县,隶属沭阳郡,复置建陵县。东魏还置临沭郡并县,寻废。

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命吴明徵、裴忌领兵10万进攻江北,击溃北齐,占领沭阳郡,下城、临渣、服武三县并入怀文县。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因治所位于沭河北岸,故名。北周废建陵县。隋文帝开皇年间废沭阳郡,县治迁入郡治,隶属海州。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土人反,改沭阳为沭州。

唐高祖武德年初,复置厚丘县,八年(625年)省,入沭阳县。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沭阳改属泗州。咸亨五年(674年),还属海州。五代、宋、元依唐制。

明洪武年间,沭阳从海州析出,隶属淮安府。

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沿袭明制,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海州。

沭阳行政(2)民国2年(1913年),属徐海道。

民国17年至37年,属东海专员公署、徐海行政公署。

民国29年(1940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对境内区划作较大变动。淮沭路以西、沭河以南,与泗阳部分地区合并,设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西北置潼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北与东海铁路南地区合并,建立东海县(铁路南)抗日民主政府;县东和柴米河以北,划归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所置县皆隶属淮海区专员公署、行署。

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沭阳属苏皖第六行政区。

1949年5月,撤销东海(铁路南)、潼阳、泗沭县,原辖区划归沭阳,宿迁部分辖区划给沭阳,隶属淮阴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属淮阴市。

1996年8月,沭阳隶属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

2011年,列为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之一,但是行政以及人事等仍归属宿迁市统筹。

整编摘自:网络综合 整编 | 老坛 审核 | 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