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板蓝根又火了。

根据广州日报等媒体近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研讨会上透露,其团队的体外实验表明,白云山复方板蓝根颗粒对新冠病毒有效。该言论引爆了抢购板蓝根的热潮,北京、广州等多地脱销,部分网店月销量过万件。

与此同时,关于板蓝根是否真能治新冠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对此,10月19日,广州白云山紧急发澄清声明称,有关媒体报道所涉及的相关结论只是针对本公司合营企业白云山和黄公司复方板蓝根颗粒开展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体外筛选的实验结果,后续还需对该产品开展进一步相关工作,相关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疫情爆发,由媒体报道或专家发言,引发抢购防疫物资、药品,已经屡见不鲜。早在年初,人民日报官微发初步研究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就曾引发民众深夜排队买双黄连口服液。

本次事件的主角——板蓝根,更是频繁在各种疫情中亮相,时常引发抢购潮,被业界戏称为“神药”。

在此基础上,相关企业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根据白云山的澄清说明,全国板蓝根颗粒共有981个批文,复方板蓝根颗粒147个批文。2019年,二者的销售额分别达到10.6471亿元和4.3029亿元。因为双黄连口服液销量增加,市场占比最高的福森药业2020年上半年收入增长了26%。

遗憾的是,双黄连、板蓝根等受到热捧的药品,对于新冠肺炎的作用都没有得到临床数据的证实。即便是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治疗药,也不乏被调出的案例。对于抗疫药品研究成果的公布,权威专家、机构要更加慎重,避免闹剧一再上演。

走下神坛

多款神药已不受官方推荐

在经过本轮抢购风潮之后,业界感叹,板蓝根还是来了。

近年来,小到伤风感冒,大到SARS、甲流、禽流感、每年的流感,乃至登革热、埃博拉,板蓝根都是备受关注的药品。因为受中医药“清热解毒”概念的影响,板蓝根几乎成了中和机体一切有害物质的“万能药”。甚至有人一箱一箱往家里搬,拿板蓝根当茶饮。

钟南山团队对板蓝根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其2015年药理研究发现,白云山板蓝根独家含有抗病毒吲哚类化合物,不仅广谱抗病毒,还能抑制病毒。此后,钟南山在一次流感论坛上,再次证实板蓝根具有抗病毒和抗炎双重药效,揭示其对流感病毒“攻守兼备”的作用。

然而,从后来官方的推荐目录看,板蓝根已经不再受到重用。2018年1月,原国家卫健委时隔7年再次更新流感诊疗方案时,将板蓝根剔除。

有临床专家表示,板蓝根对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还没有确定,对胃肠道还有副作用。盲目饮用,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可能加重病情。

走下神坛的不止板蓝根。除了2020年的双黄连口服液,每到流感季就面临断货的奥司他韦,也被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王晨光博士拉下马。更多人了解到,“达菲”并非万能药,不仅须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而且WHO已于2017年6月将其降级为辅助用药。国家卫健委在诊疗方案中,更是宣布了奥司他韦对新冠病毒无效。

药品的安全有效性需要经过体外验证、动物实验、三期临床试验等多轮验证,即便是已经获批上市也需要经过再评价。

目前,全球新冠病例报告仍在增加。进入秋冬季节,正值抗疫情关键期,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人心。在这种情况下,正如知名药师冀连梅所说,类似重大消息的发布,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还是要谨慎。

规范升级

研发生产流通使用门槛全抬高

疫情期间的闹剧还不止抢购板蓝根、双黄连。

在寻找新冠肺炎“特效药”的过程中,,研究机构、临床单位,都曾上演令人啼笑皆非的剧情。特别是在体外实验中,甚至还出现过茶水对新冠病毒具有良好的细胞外杀灭与细胞内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结论。

而在临床试验中,也存在大量不规范情况。如:大豆水提取物、太极拳、火神颗粒等治新冠;以及药监局只发出5个批件,却已有数百个试验上马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试验,挤占了大量的临床资源。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牵头人、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曾透露,其项目在招募病人方面遇到了困难,最终该项目也因无法获得足够样本量等原因未能得到有效结论。

此后(2月26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发文对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进行规范,并要求提高整体效率。

健识局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网数据看,包括大豆水提取物、 坐式八段锦疗法、大量维生素C、人类胎盘生物制剂、6分钟步行训练等大批疗法针对新冠肺炎治疗的临床试验已经撤销。

而在2020年中国药典,最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规则等新规执行之下,实际上,包括板蓝根、双黄连在内的大批“神药”,还面临着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