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饮食文化游记《寻味中国》系列第111篇,您可关注作者阅读相关文章。

近日读台湾著名史学家、美食家逯耀东先生的《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其中的“灯火樊楼”一文,描绘了开封夜市七点开场的情形,将其形容如野战演习一般。逯先生的这段生动描述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数年前的河南游记中(见《溯源 15 牛肉汤、水席、洛阳城》),我就将洛阳十字街小贩们的入场称为“解放军打洛阳”,热闹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那年夏天到洛阳,下午在老街闲逛,六点左右掉头回西大街吃水席,再次路过十字街。所谓的十字街就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在北方那种街道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城镇中很常见。一般在这个位置或者附近有座钟楼,显然洛阳的钟楼早已被拆了。

从十字街口的八角楼到中州路这一段,只有两百米长,风格却与老街迥然不同,也是不通车辆的步行街,道路却很宽,两侧的店铺都是现代风格的楼房,也就五六层高,有些还是楼上住人的居民楼,显然将原来的老街扒了新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吸引眼球是这条马路的装饰,几十根造型特异的灯柱,顶部悬臂伸出,如糖葫芦般挂着数十只红灯笼。灯柱的标牌上写着“洛阳十字街——小吃一条街”,还有特别设计的Logo,设计感还真不错。

这里号称小吃一条街,两旁的店铺却多是卖衣服的,也没有一家排档。更奇怪的是,路上铺着一块块红色的塑料垫,再看地上的石板,黝黑油亮黑,这种颜色和包浆,只有在厨房才能见到。显然这是小吃街,只是还没开市。为何天色已晚还没开始?又见路边站着或蹲着一些男女,都叉着手,朝着一个方向眺望,显然是在等待着什么,难道是武则天准备驾临此地?

顺着众人的目光方向走,到了十字街口拐向狭窄的西大街,眼前的景象吓了我一跳,两个小时前还不是这样。

一溜地摊车从街口排开,长龙般见首不见尾,推车的大小形制差不多,镀锌方管焊成,镶着有机玻璃,挂着菜单,上下的写着摊位的名称和售卖的类型,有洛阳水席、炒酸奶、臭豆腐、涮牛肚、台湾香肠、铁板豆腐、烤生蚝、鸡鸭脖子等等,除了部分本地特色,别的也都是各地夜市常见的廉价小吃。

每个地摊车旁都守着一两位摊主,各个朝街口张望。我过去问一位大嫂,她说在等时间开摊,不到点不能进,因为影响市容,阻碍交通。这个管理逻辑也是奇怪,那么宽的步行街不让上,都在窄窄的老街里挤着,难道不阻碍交通?

“几点开张?”我问道。

“六点。”大嫂说。

“如果早进去呢?”

“一分钟罚两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表,时间马上到了,摊主们的表情也都紧张了些。突然想到,当年刘邓大军打洛阳,解放军战士们躲在掩体后面,扶着云梯等待总攻开始,或许也是这种状态?

没有号令,没有冲锋号,突然间东西大街的地摊车同时涌动,有推车的,有骑三轮的,这人民的洪流瞬间涌入小吃街,高效而准确地向着自己的作战位置进发,不一会儿就整齐地组成了相对两排。

更让我惊奇的是,大堆的装食材的箱子、碗筷、水桶、煤气罐等瞬间从两侧店铺附近冒出来,它们原来都藏在什么地方?每个地摊车旁都围上了三五个摊主的家人或者伙计,推进来还是空荡荡的车子立即被充实,小龙虾、蝉蛹、臭豆腐、牛肚、生蚝之类的大堆食材码上去。

炉火点燃,小吃街仿佛“轰”地一声就开了锅,各种味道开始蒸腾,大群的食客,也不知刚才都在哪儿,从四面八方甚至可能是天上地下冒出来,仿佛有默契般将摊位团团围住。

就像在演戏,一个超大型舞台剧,成百上千的场务、灯光、道具和群众演员,他们演练得无比纯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转场布置,将大幕开启,面向满堂渴望的观众开始精彩的表演。

据说洛阳十字街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夜市,我不能肯定这种评选是否可靠,但洛阳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人数在河南省独占鳌头,洛阳十字街,至少是河南最大的夜市。

我没在夜市买任何吃食,看看热闹就离开了,为的是去尝尝洛阳水席,要给自己留肚子。

晚餐后,再次走入西大街,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这条以游客为主的老街比白昼更热闹了,马路边也撑起了座椅,街道更是拥挤。我很喜欢洛阳的西大街,喧闹、市井,特别接地气,不像是那些新“老街”,过度的齐整和商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向西走,就到了丽景门。丽景门是洛阳城的西门,又叫丽京门,最早建于隋唐,它标志着洛阳城昔日的辉煌。一千多年前,这里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处,平日里船舶千万艘,商人云集,车马拥塞,货品堆积如山。

原来的丽景门跟着洛阳城墙一起毁了,现在的这些年重建的,不但修了城门围墙,还弄了个椭圆形硕大无朋的瓮城。洛阳为了再现昔日的荣光,不仅新修了很多所谓的历史建筑,而且完全不顾古代建筑规程,全都往又粗又大的路数上走,比如那吓死人的武则天通天塔。中国的传统建筑有规范的营造法和比例关系,放大拔高其实很难看,就如上篇提到的“真不同”,修得像个堡垒一般,哪还像个饭店?

这几十米高的丽景门更是夸张,而且为了商业目的还在城墙、瓮城里弄出陕北窑洞模样的宽窗,是不是真的以为大家没见过城墙、瓮城?这是典型的地产开发商做商业综合体,以重建传统文化的名义挂羊头卖狗肉。

拥有那么多优质旅游资源的洛阳,被弄成这等不伦不类的模样,可惜了,我就不相信老洛阳人会喜欢这些玩意儿。

罢了,还是喝点小酒找点吃食。夜宵就不必找本地特色了,传统的小吃到了夜宵摊上也不会保持本色,还不如找点刺激。

我来了一份烤鸭肠,这也算是洛阳现代特色吧,北方别处也有,南方夜市中少见些。烤鸭肠十块钱一大把,如烤鱿鱼般,在铁板上“呲呲”一会儿就好,味浓,重口,有韧劲,是典型的不健康食品。追求健康,谁会去夜晚的小吃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洛阳老城夜市的评价:

观赏游憩价值:★★★★

传统文化存留:★★★★

商业市场规模:★★★★★

特色饮食服务:★★★★

消费者舒适度:★★★★★

综合评价:★★★★☆

点评:洛阳老城较好地保存了老街区风貌,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饮食小吃类相对丰富,以大众化为主,亲和感很强,但商业服务类别相对单调。

后记:

“十一”期间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洛阳十字街的游客太多,垃圾来不及清扫,一位清洁工从下午六点开始,一个晚上要拉走万斤垃圾。

看到这消息挺欣慰的,夜市的安全距离很小,也没法防疫——你总不能戴着口罩吃臭豆腐。夜市更是大批城市下层从业人员养家糊口的地方,它的全面恢复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生活回归正常。“十一”期间清洁工人辛苦了点,我想他们也会理解甚至高兴的,若是商业萎靡、街市萧疏,扫地的饭碗也保不住。

原创图文,转发请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