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浴火凤凰

本号原创

前段时间,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一项由政府立项的科研课题。

时间虽说不长,只有10天,但由于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因而,我有幸能够与来自全国许多高校的专家教授们一同攻关。

根据科研课题的专业需要,参加攻关的人员被划分成为8个小组,另一所高校的一名年轻老师、一名硕士研究生和我被分在第3小组,而担任组长一职的则是一名资深教授。

可能是由于偏内向性格使然,我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但最起码的人情世故还是懂得,所以,对于教授组长、那位老师十分尊重,最起码的一些礼节做的还算得体。

而那位硕士研究生则属于善于交际、“很会来事儿”的类型,对于教授组长和那位老师,每天办公回来的路上帮忙提包、开车门、摁电梯,工作开始时茶水全部准备到位,并时刻准备为茶杯添水,用餐时也是跑前跑后,各类水果、小吃、饮料通通准备妥当,工作之中还时不时地说些笑话,讨得教授和老师的阵阵欢心。

有一天,教授组长对我们几个组员说道:

“我们做的这些课题都是很硬的,真刀真枪,跟你们在学校做的那些完全不同。你们跟着我干,一来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上,二来还能挣点零花钱,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收获很大吧!”

我和那位老师只是点点头,表示赞同。

而那位研究生异常兴奋地说道:

“教授,其实我最大的收获不是以上两点。”

组长十分好奇地问:

“那你仔细说说看。”

研究生说:

“我这次最大的收获,是能跟着您一起搞科研,接触像您这样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教授。通过和您这几天的接触,我真的从您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都大有帮助。”

听到这么悦耳的话,教授不由感慨了一声:

“你真是个聪明的学生。”

后来,我私下问了这位研究生,心里的真实想法真的和他嘴上的说法一致吗?

他倒也十分坦诚:

“说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那只是奉承的话罢了。不过,我真的非常喜欢参加这种课题活动,因为能够接触到很多知名的高层次专家教授,这一点对以后发展确实很有利。所以,参加这次课题的名额,是我向导师争取了好长时间才得到的。”

向我介绍这些XX大学XX专家教授时,他的兴奋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他还说,他的梦想是做学术名流,希望能够多多接触当今这些学术界名流,早日实现他的这一梦想。

研究生有梦想,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最重要的还是看实现的途径。

对于学术名流,我与许多高校老师也接触过不少,我们共同的一点感觉就是,和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打过交道,却没见他们的水平有多么高,其中,还真不乏“南郭先生”。

远的不说,就说这次课题攻关,每次我们所有人员集中研讨课题难点时,总有一位大腹便便、头发斑白、喜欢把眼镜顶在额头上的“老专家”,对每个问题都要发表一阵慷慨激昂的演说,少则10来分钟,多则半个小时,其余30多个人就只能默默听着。

他嗓门超级大,颇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览众山小”的味道,但我们感觉只是“夸夸其谈”罢了。

“这个问题,我认为...... ”

“那个观点不正确,应该是...... ”

“你的看法不科学,从理论上来讲...... ”

“学术界关于这点还有争议...... ”

但每次在慷慨激昂过后,大家问他究竟该如何解决具体问题时,他却总是同一回答:

“我只是阐述个人观点,具体解决途径还请各位专家共同攻关。”

后来,只要这位只会“Why”不懂“How”的耍嘴皮子专家一开口,有些人就借上厕所、接电话等各种理由出去清静半小时再回来。

虽然说不能“以偏概全”,但也可以“见微知著”,我们往往过分夸大了“接触高层次的人”的意义。与一个专家教授泛泛的几天接触,不太可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对于一名研究生来说,如果能在只言片语、杯酒盏茶之间,从刚认识的专家教授身上学到很重要的东西,说明他一定是个极有悟性的学生,而被他学习的那个专家教授,反倒很可能层次在他之下。

所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所谓“接触高层次的专家教授,学到所有的东西”,其实,只是一句骗人骗己的话,然而,这么说会显得很好听。

每一个内心极度渴望“接触高层次专家教授”的学生,其真实意图并不是想“学到东西”,而是想攀上他,能利用他得到一个机会。

但是,这样说听起来太刺耳。

要知道,研究生真正的内功是要依靠经年累月打磨出来的,而不是泛泛接触一下,靠吃顿饭、合张影、加个微信就能奏效的。

而在今天的研究生身上,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居然大行其道。

一味追求“接触高层次专家教授”的研究生,层次不可能太高。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攀附之心,首先就让自己甘居人下。

这是发自内心的自卑,和谦虚尊敬没有任何关系。

研究生即便学术能力上不足,在态度上也应当平视。

作家木心在他的《文学回忆录》里推崇尼采、贬低孔子。我认为,木心的态度是对的,虽然我并不认为他了解孔子。

木心比之尼采,水平上自然差了好远,但他虽然推崇尼采,也时有批评,并不甘居尼采之下。

木心和孔子,更无法相提并论,但他完全可以批评孔子。

所以,学术水平上,你尽可以仰视一个人,但学术态度上,你应平视所有人。

这不由让人想到今年年初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吹捧导师和师娘的神论文”一事。

徐中民在《冰川冻土》期刊上发表了两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的文章。

其中,《理论与实践(I)》分为“美与道”“导师的崇高感”“师娘的优美感”“生活之美与人生大道”和“结论”5大部分。

作者在论文引言中写道:

人如其名,我的导师程国栋,上海人,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

我的师娘张幼芬,宁波人,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

圆满的人生不只是诗中的字眼,也有生活中的写真,导师和师娘的人生就堪称圆满。

“导师的崇高感”部分,文中这样写道:

导师 有 才 而 性 缓,崇 高 而 不 骄 衿;有 智 而 气和,隽雅而不虚饰。

.....

导师提倡十年铸一剑,他的见识像天路一样高远而深邃,只冷却路基一招就轻松破解了冻土的难题;

导师提倡江海纳百川,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平静,让全国研究水土的英豪汇聚到黑河谷地;

导师倡行长空挥彩笔,他的精神就像时空一样玄妙而永恒,将我们带上了传承这个人生真正的舞台。

......

导师山不衿高自及天,当为我等效仿的目标。

“师娘的优美感”部分,文中这样写道:

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当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除了模样端庄,神情秀越,禾农而不艳,美而不骄外,师娘处事还有一种幽婉的态度,无论如何急事,她总是举止得体,毫无疾言令色,宛如丁香花开随风飘,优美感四溢。师娘现在尽管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形象更显雍容华贵。

......

师娘美丽如花,但与花不同,她能知雄守雌,所以能成天下溪。

师娘美丽如花,但与花不同,她能细水长流,所以能长开不谢。

师娘美丽如花,但与花不同,她能见利思义,所以有最会当夫人的美誉。

原来,作者在文中提及的导师程国栋,正是《冰川冻土》期刊的主编!!!

所以,学术态度比学术水平更要紧。

作为研究生,你可以在学术水平上低于一个人,但决不能在态度上低于他。

因为,如果他是黄金,有一百两重,你可能只有一两重,但请记住,你也是黄金,而决不能把自己看为破铜烂铁。

所以,你可以在分量上逊色于别人,但在成色上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