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美国陆军武器官员宣布已经与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Saab Bofors Dynamics)签署一份价值8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3亿元)的合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笔款项用于采购萨博最新型号的84mm无后坐力炮,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打击土木工事和装甲车辆的武器。据萨博官方新闻稿,这份为期七年的合同是不限数量采购合同,购买M3E1“卡尔·古斯塔夫”多用途肩扛式武器,首次交付将于2021年开始。

需要说明的是,M3E1“卡尔·古斯塔夫”就是萨博“卡尔·古斯塔夫M4”的美军装备型。M3E1最大的特点就是重量更轻,结构更紧凑,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空重6.7千克,比M3轻28%。相比之下,AT4火箭筒重约6.8千克,战斗状态的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重约22.7千克。M3E1还配备感应线圈,与火控系统连接之后,可以装定空爆引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就开始装备M3“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并受到下属的特种部队(例如第75游骑兵团)的喜爱。2011年,美国陆军轻步兵部队开始在阿富汗使用直接进口的“卡尔·古斯塔夫M3”,以弥补AT4反坦克火箭筒在实战中暴露的效能不足问题。由于M3为线膛身管火炮,可以打击1000米外的敌方目标。可以发射诸如破甲弹、高爆弹、烟雾弹、照明弹在内的多种弹药,可以执行多种任务。

鉴于“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在阿富汗战场的出色表现,2016年美国陆军宣布将其作为反装甲武器永久分配到步兵排,并于2017年批准了M3E1计划。萨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史密斯(Erik Smith)表示:“萨博M3E1经过优化,可以满足当今作战的需求。这种轻巧有效的无后坐力炮通过配备多种弹药,可执行反人员、反工事、反装甲任务,确保其在现代战场上的多用途能力。”

根据2017年9月美国陆军的官方新闻稿,可以看到他们当时正与萨博进行谈判,采购1100套M3E1无后坐力炮,并表示将努力确保该武器尽快装备部队。想不到这个“尽快”就是三年,当然,M3E1计划还包括了改进和测试的时间,因此整体速度并不算慢。将这两个方面的情报对照来看,此次美军宣布的采购M3E1数量应该在1000套左右,基本上保证每个步兵排可以装备一门M3E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美国陆军研究所外国比较测试(FCT)项目经理兰迪·埃弗里特(Randy Everett)曾表示:“美国陆军目前使用的AT4(如图)是一次性火箭筒,发射后就要丢弃。”开发与工程司令部表示:“有了M3E1以后,士兵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弹药,这让他们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得到了增强。”

M3E1是84mm无后坐力炮,发射时部分火药燃气从后方喷出,这样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抵消大口径火炮的后坐力。尽管M3E1并非真正的“无后坐力炮”,同时从后方喷出的火药燃气会产生巨大的危险区域,如果喷口后方有障碍物,火药燃气可能被反弹造成炮手受伤(这也是无后坐力炮在很长时间被认为是落后武器的依据)。如果不使用特殊弹药,士兵将无法使用这种武器在室内射击。目前,这种武器只有一种“封闭空间发射”的特殊弹药,而且还是反坦克弹药。

目前,M3E1配备美军标准的光学瞄准镜,但在未来可能配备集成计算机的火控系统。美军现役部队在接收M3E1以后,将充分利用已有的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帮助士兵可以更快更准地打击敌方目标,尤其是配备的弹药具有不同的弹道特性时,现有的装备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前握把的布线已经完成,因此在配备火控系统之后,可以在开火之前更改某些弹药的设置,例如重新设定碰炸和延期引信。最主要的是,这种发射器是可重复使用的,萨博研制了多种不同用途的弹药,因此一线部队可以根据目标性质,灵活选用针对性更强的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最初是作为反坦克武器研制的,因此首先研发的是空心装药破甲弹,并有标准的高爆榴弹、白磷烟雾弹和照明弹。萨博还专门研制了混凝土破坏弹,用于击穿混凝土墙和其他硬化结构。近距离霰弹配备1100枚小型飞镖,杀伤密集敌人。甚至还有一种温压弹,以超高压和冲击波杀伤封闭空间的目标,例如洞穴中的敌人。

有些弹药配备可编程引信,使某些特定类型弹药在敌方人员头顶爆炸,用弹片对其造成致命杀伤,或弹丸穿透墙壁、障碍物之后再引爆。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正在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合作,研究开发精确制导弹药的可能性。

美国陆军之所以决定将“卡尔·古斯塔夫”作为排级制式装备,充分考虑到它已经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服役,其中包括许多北约成员国,这也使美国陆军更容易与盟友、合作伙伴一起训练。如有必要,美军甚至可以共享后勤资源。图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体验瑞典陆军装备的“卡尔古斯塔夫M3”改进型无后坐力炮,炮身外侧的聚合物护套在炮口前有四个突起,与美军装备的M3E1有所区别。当然,更大的区别就是提把部分。

尽管这种无后坐力炮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阿富汗战场,武装分子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精确射手步枪(SVD)、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苏联B-10、SPG-9,中国65式,如图)袭击美军及其盟友,但美国陆军高层仍对采购M3E1的提议嗤之以鼻,多年来该计划一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对于执着于新式武器的美国陆军高层来说,“卡尔·古斯塔夫”绝对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新产品。

这种无后坐力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末,瑞典国家军工厂Carl Gustafs Stads Gevrsfaktori(意为卡尔·古斯塔夫镇步枪厂)研制了第一批无后坐力炮M/48,许多人称之为“卡尔·古斯塔夫”或“卡尔·G”,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今。1991年,博福斯收购了这家国有企业并将其私有化。过了几年,萨博又收购了博福斯的母公司Celsius集团,并更名为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继续对这种无后坐力炮进行改进和优化。图为最新的“卡尔·古斯塔夫M4”(上)与最初的“卡尔·古斯塔夫M1”(下)的对比,尽管两者细节差异非常明显,但总体设计并没有改变。

“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无后坐力炮长盛不衰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就是耐久性、可靠性和多用途性。尽管瑞典人最初研制这种便携式武器是为了反坦克,但很快发现它可以对付土木工事、建筑物,一枚高爆榴弹对轻型车辆和士兵也非常有效。图为1964年开始装备的“卡尔·古斯塔夫M2”。

二战期间的德国“坦克杀手(Panzerschreck)”(左)与美国M1“巴祖卡”(右)两种肩扛式火箭筒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卡尔·古斯塔夫”,但它采用了较老的无后坐力炮设计。不过,这也意味着它可以发射相对较重的弹丸,其飞行速度比火箭弹要快得多。而且重量较轻,可以单兵操作,甚至能够以立姿开火。

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美军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如图),火箭弹的最高速度为104米/秒,相比之下,“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的炮弹初速可达244米/秒,甚至更高。不幸的是,这种性能是以重量作为代价的。“超级巴祖卡”的空重只有6.8千克,甚至比同时列装的M60轻机枪还要轻便,因此成为美军大量装备的步兵武器。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瑞典人一直在努力减轻无后坐力炮的重量。1991年投产的“卡尔·古斯塔夫M3”(如图),重量仍有10千克,可见当时的材料技术和制造工艺,在保证性能不缩水的前提下,只能减重到如此程度。

同时,美军也意识到无后坐力炮的性能特点,上世纪60年代初,部分陆军部队开始装备M67型90mm无后坐力炮(如图),空重超过16.8千克。最终,美军步兵班通过配备M47“龙”单兵反坦克导弹,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多数美军部队将M67无后坐力炮退役。

由于M67过于笨重,为了给步兵部队提供更加轻便的反坦克火力,美军列装了M72轻型反坦克武器(LAW),其实就是66mm一次性火箭筒。由于型号不同重量2.5~3.6千克,携行长度630mm,战斗长度881mm,初速145米/秒,有效射程200米。直至上世纪80年代,美军开始装备AT4反坦克火箭筒,定型为M136,这种火箭筒同样是萨博研制的。

当美国陆军将M67无后坐力炮退役后,第75游骑兵团却保留了这种武器,就是因为了解到它的价值,可以作为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和导弹的有力补充。1988年,第75游骑兵团决定采用更加轻便的“卡尔·古斯塔夫M3”来取代M67,称之为“游骑兵反装甲/反人员杀伤武器系统(RAAWS,Ranger Anti-Armor/Anti-Personnel Weapon System)”。随后,美军其他特种部队认识到无后坐力炮的实用性,陆军特种部队和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都先后采用了这种武器,并将其命名为“多用途反装甲/反人员武器系统(MAAWS)”。

但是,在美国陆军普通部队中,“标枪”反坦克导弹与AT4的组合持续了十多年,这就是陆军士兵在部署到阿富汗的前十年使用的重武器。当时大多数美军部队的主力枪械就是M16步枪、M4卡宾枪和M249轻机枪。

阿富汗的武装分子比伊拉克更多,而且更加专业,他们使用苏联制造的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SVD)、RPG-7火箭筒、无后坐力炮、迫击炮袭击美军部队。对于只配备了M16步枪、M4卡宾枪(如图)的美军来说,阿富汗武装分子经常采用远距离射击方式,利用射程优势袭击美军,让后者非常无奈。尽管M4卡宾枪的14.5英寸(368mm)枪管对于近距离战斗和进出装甲车辆都非常方便,但它减弱了5.56×45mm弹药的终端能量和有效射程。

阿富汗战场的情况非常糟糕,以至于美军不得不向敌方单兵目标发射昂贵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距离击中躲藏在岩石或土墙之后的武装分子。考虑到一枚“标枪”导弹就要80000美元,这样的成本让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有点吃不消。

驻阿富汗的美军部队大量使用“标枪”反坦克导弹,以至于制造商雷神公司的杰里·施拉巴赫(Jerry Schlabach)在2012年专门使用运营研究、建模、仿真和分析技术,在国防工业协会的年度联合军备会议现场展示了一个PPT。其中引用了在阿富汗作战的美军部队称赞“标枪”导弹有能力击退伏击的武装分子,打击躲藏在山洞内或坚固掩体后面的武装分子。甚至还有美军士兵单独使用发射模块上的红外瞄准装置,执行夜暗条件下的监视任务。

这是杰里·施拉巴赫PPT中的一张幻灯片,详细展示了当时驻阿富汗美军各种武器的性能参数。通过这张幻灯片可以看出,能够在阿富汗武装分子使用的德什卡重机枪、B10无后坐力炮有效射程之外,精确进行打击的只有“标枪”和“陶”式反坦克导弹。考虑到“陶”式反坦克导弹过于沉重,美军步兵能够携行的就只有“标枪”。不过,这也带来一个负面效应,就是美军徒步巡逻队会优先发射“标枪”反坦克导弹,因为这个导弹战斗状态重达22.7千克。发射之后,只需要背着瞄准模块进行剩余的路程,显然会让士兵更加身心愉悦。

杰里·施拉巴赫PPT中的另一张幻灯片,本人将其翻译了,可以看到美军发射“标枪”导弹更喜欢打击什么样的目标。能够发现,他们甚至喜欢直接用“标枪”来对付单兵目标,阿富汗武装分子每人都值80000美元。这么败家美军实在吃不消,要知道,“卡尔·古斯塔夫”最贵的炮弹,一枚也只要3000美元。

美军后勤部门非常清楚这样的败家行为意味着什么,他们寻求一种最佳性价比,同时能够快速实施的解决方案。2011年,美军从某军火库中挖出了一些老式的M67无后坐力炮,以及配套的90mm炮弹,紧急配备给第101空降师第4旅战斗队,然后将他们一起空运到阿富汗。即便是这样的过时武器,美军依旧非常激动,他们可以发射多种弹药对付各种各样的目标。小规模的步兵单位终于有了远射程、多用途的重火力,M67的轻型人员杀伤榴弹给士兵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图为第101空降师第4旅战斗队的士兵,正在操作M67无后坐力炮进行射击。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预算控制法》,造成预算优先级与削减军费的矛盾不断升级,最明显的就是影响了“卡尔·古斯塔夫”进入美军的步伐。当时美军正在从阿富汗主要地区撤军,尽管已经明确立刻需要这种武器,但一切都无济于事。2011年,通过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合同,购买了60门“卡尔·古斯塔夫M3”无后坐力炮送到阿富汗前线进行实战检验。图为驻阿富汗的第25步兵师的士兵正在炫耀他们装备的“卡尔·古斯塔夫M3”。

2014年,俄罗斯派兵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并向乌东部武装组织提供直接支持。面对俄罗斯更具进攻性的外交政策,北约通过加强与俄罗斯接壤的盟友之间的关系,来表明自身的立场。从那时起,美国陆军越来越担心与大国正规部队进行所谓“相似实力冲突”,重新审视一线部队的反装甲能力。这对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执行任务的美军来说,几乎是完全不需要的,但是,很快这个方面成为美军的当务之急。

2016年,美国陆军明确表示,将推动“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列装常规部队的计划。与此同时,阿富汗局势朝着令人担忧的新方向发展,部署在那里的美军需求再次受到重视。FCT项目经理兰迪·埃弗里特表示:“我们最初的300万美元的投资,最终导致了陆军采购了大约4000万美元的装备,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回报。最重要的是M3E1可以重复使用,让士兵在战场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很多资料上认为将美军M3E1与“卡尔·古斯塔夫M4”等同起来,但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多区别的。这是萨博发布的“卡尔·古斯塔夫M4”的广告照片,可以看到身管上并没有聚合物护套,在一些细节方面同样有区别。这说明,美军对于这种成熟的货架产品,依旧要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加上各种测试,并制定相应的训练和考核标准,能够在立项后三年列装,这样的速度并不算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发挥M3E1出色的性能,当然要配备相应的火控系统。嗯,对的,瞄准镜都不行哦。2020年6月,著名的光学瞄准镜制造商瑞典Aimpoint公司宣布,已经与美军签署提供第二批FCS13RE火控系统的合同。Aimpoint在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市设有美国分公司,为美军研制和生产各种瞄准镜,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后勤服务。这种火控系统就是为M3E1无后坐力炮配备的,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的包括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在内的轻武器。

FCS13RE是一款无倍率动态通用反射式瞄准镜(DURS),集成了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根据目标的距离、弹药类型、地形角度、环境条件等因素,弹道计算机将给射手一个经过校正的瞄准点。FCS13RE还可以串联使用倍率镜、热成像仪进行功能加强,并与所有类别的军用夜视仪兼容。有了FCS13RE的帮助,“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对固定和移动目标都拥有了很高的首发命中率。

由此可见,M3E1在列装美军排级步兵部队时,会配备了FCS13RE火控系统,并有较为完善的操作规程、培训规则、技术考核标准。毕竟第75游骑兵团在1988年就已经开始使用“卡尔·古斯塔夫M3”无后坐力炮,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完全可以作为培训与考核的依据。另外要说的是,其实外军班组内都是将机枪、反坦克火箭筒、无后坐力炮这类武器当作“不占编”装备。所有士兵的标准武器就是步枪,只有根据任务需要,才从载具上取出重装备。在使用之后,还会放回载具,只要有载具的情况下就不会随身携带。

以上是“卡尔·古斯塔夫”进入美军的全过程,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美军在拥有最强支援火力的情况下,依旧寻求最佳的步兵可携行的重武器,其目标就是可以独立对抗任何潜在的敌人。在发现阿富汗战场的特殊性之后,立刻纠正以往淘汰无后坐力炮的错误,要么拿库存补充轮换部队,要么直接采购成熟的货架产品(“卡尔·古斯塔夫M3”)进行应急。而在大规模列装的装备上,则直接瞄准萨博最新型“卡尔·古斯塔夫M4”进行有针对的改进,力求占据装备优势地位。

其实,中国陆军在相关方面的问题比美军还要严重,美军M240机枪(口径7.62×51mm)在安装三脚架之后,还有1800米的有效射程。而中国陆军连级部队能够打到这个射程的武器只有89式重机枪(口径12.7×108mm),考虑到其糟糕的射击精度,其有效射程应该打个大问号。因为M240在安装两脚架之后,可以用短点射打中1800米的单兵目标,而89式重机枪在射击精度方面真的有些力不从心。

这张照片可以充分展示出“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与AT4反坦克火箭筒(上)的区别,品种齐全的弹药,可以满足各种作战任务的需要。尽管AT4也有多用途弹,却无法在前线进行更换,因此使用灵活性方面相去甚远。“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采用线膛身管,所以弹丸初速高,弹道低伸,有效射程远,精度高,有了火控系统的加成,完全可以在远距离保持很高的射击精度。就算使用普通瞄准镜的情况下,美军在阿富汗多次创造过1000米距离准确命中的战例。

中国陆军现役的反坦克武器主要是PF98型120mm火箭筒,尽管使用了玻璃纤维缠绕的薄金属发射管,发射器重量仍达到10千克,寿命只有200发。这样的重量与“卡尔·古斯塔夫M3”相当,但弹药重量相差甚远:PF98配备的破甲火箭弹和多用途火箭弹,重量分别为6.28千克和7.6千克,而“卡尔·古斯塔夫”一枚炮弹重约3千克,因此在火力持续性和使用灵活性方面,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很多人有意无意地称PF98火箭筒射程为2000米,但这个距离是三脚架状态曲射实现的。实战中,直射打击目标时有效射程只有400米,加上火箭弹速度慢、风偏大等因素,射击精度并不高。“脱离射程、精度,谈威力就是耍流氓”,这话本人说过很多次,但重复一次又何妨?曾有人表示,战场上地形复杂,完全可以携带战斗状态的PF98火箭筒,抵近射击在侧面击毁敌方坦克。但是,本人要提醒的是,战斗状态下的PF98火箭筒重量超过16千克,长度接近1.6米,你想扛着做出什么战术动作?反坦克的任务还是交给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还是对付其他目标好了。

不要动不动就说120mm火箭筒是为大国对抗准备的,“卡尔·古斯塔夫”只能打治安战。人家美军正是看到与俄罗斯这样实力相当的强敌,发生直接对抗的几率增加的情况下,才考虑增加步兵部队的反坦克能力。换句话说,美军列装M3E1正是为了大国对抗,当然,打一些不入流的武装组织更是得心应手。实事求是对待武器装备存在的问题,才是进步的前提。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的重要内容:

1.“卡尔·古斯塔夫”能够装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由其优异的性能决定的;

2.武器的有效射程需要参照精度确定;

3.弹种全面,可重复发射的无后坐力炮是未来较长时间的步兵支援火力之一;

4.无后坐力炮并非落后武器类型,通过先进技术的改进,可以实现螺旋上升;

5.无后坐力炮与一次性火箭筒并不矛盾,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6. 对一线部队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根据实战经验修正武器发展路线非常重要;

7. 看待武器就应该保持客观态度,不能因为这个是中国装备的,那个是美国装备的,就厚此薄彼;

8. 对外态度方面,寻找差距才是进步的基础,寻找认同感就是“遗老遗少”卖弄情怀;

9. 经常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对自身知识进行迭代,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