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李白不仅诗写得好,词也同样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不过受时代及文体的影响,他所写的词大多数也是婉约柔情之作,就中最豪迈壮阔的,该数《秦娥月》中的最后一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两句写得真好,好到什么程度?有人说这一语之间,就让人分清了盛唐词与后世之词,人处在盛唐那样的盛世当中,无论写什么,都是打着时代烙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短短8个字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具有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萧瑟与壮阔。西风是几万里的长风,带着西域的水土气息,残照是大漠地平线上的最后一抹,于沙子上反射无限霞辉,汉家陵阙,则在一片广漠之中,默默讲述着王朝的故事。

可惜盛唐来时,是逐步积淀才得盛世,去时却如惊鸿闪电,一瞬之间,王朝已经崩塌。再以后的文人们,只好徒然瞻仰曾经的辉煌盛景了。

【临其诗境】

今天来欣赏晚唐杜牧的一首诗,这首诗中有两句,实在有李白的味道,而又是写在晚唐末世,另有一番风韵,所以拿来与大家分享。

常称杜郎诗歌俊爽,因其人平生志气深长,而且意气纵横,除报效国家之想法未曾完全实现之外,一生过得也还算潇洒,所以诗中自然清词丽句,俊爽明朗,有几分李白之气。

公元850年,杜牧之前在长安,担任吏部员外郎这样一个清闲官职,很难有所作为,这对于一心想要报效国家闲不住的杜牧来说自然是接受不了的。他不想就这样虚度光阴,浪费自己的心血才华,所以上书自请调任外地。

在得到了批准后,杜牧也是有所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来倾诉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典原文】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代: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条分缕析】

杜牧与唐朝很多诗人的区别在于,其他诗人向往边疆,向往建功立业,往往是说说而已,实际除了诗词歌赋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治世之道。而杜牧则是在青少年时期深入研究过兵法,又天资聪颖,出身官宦世家,有着很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因此,他的述怀诗也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不会显得空荡荡的,唯有一腔豪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的是比兴手法,写到了孤云和僧人来衬托自己。

在国家太平的时候,像我这等的无能之人反而能过的有滋有味。喜欢孤云飘荡天空之中的闲适,也喜欢僧人静伴青灯古佛的寂静。

这里其实在说自己的闲与静,不过以孤云与僧为意象托出,将抽象的闲静变为了具象可感的情绪,给人的体验也更加真切而具体。

前一句抒情,写昨日;写一句记行,写今日及以后。

自己申请外调得到了批准,马上就可以去广阔天地间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了。这里杜牧是被封了刺史,相当于汉代太守,是一城之长官,以旌麾为信。这里说“欲把一麾江海去”,语气豪雄而境界阔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走之际,杜牧登上了长安城南的乐游原,眺望“汉家陵阙”。这一举动,意旨遥深,首先,长安城内诸多繁华,杜牧并不去看,而是去远眺历代帝陵;其次,长安周围帝陵亦多,杜牧唯望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是唐朝盛世的奠基者,是万国俯仰的天可汗,身处衰世而回想初盛唐之昂扬,怎能让人不伤心呢?如今的皇帝亦不知知人善任,惟贤是举,使自己之大才无处发挥,只好自请出京,种种无奈,难举一端,于是以昭陵作结尾,万千之意,皆在夕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