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地缘看世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 [第68回]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第68回 汉中之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辨之战”失败后,张飞和马超由武兴道退往阳平关与刘备合并。与他们一同北攻下辨的吴兰、雷铜,却在撤军过程中被杀。杀害吴兰的是来自广汉属国的氐人。两汉的行政设计中,“属国”是来安置边疆部落的特别行政区,如果说“道”对应的是现在的民族自治县,那么属国就相当于自治州,当时与郡国属于同一行政级别。

有的属国是边疆部族内迁后,特别划出的土地成立的。比如安置乌桓人的“辽东属国”,有的属国则是对左近边疆部族控制区的一种承认,广汉属国就是这种情况,在西汉时期它还是广汉郡的一部分。与之类似的还有原属蜀郡的“蜀郡属国”。这种分割意味着,东汉时期的成都平原,对边缘山地民族的控制力有所下降。

广汉属国位于白水关和秦南谷地之北,地理上属于秦岭山脉的最西端。贯穿这片山地的水系是白龙江中游河谷,及其右岸支流属性的“白水江”。整个广汉属国的地缘政治中心,是位于白水江河谷中部的“阴平”县(甘肃省文县)。但凡对三国演义有了解的人,都对“阴平”这个名字不陌生,邓艾后来就是从“阴平小道”进袭蜀地的。

阴平小道到底是怎么走的,并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广汉属国的行政性质决定了,这片山地并不是沟通南北的官道所在。除了阴平城会驻有汉地官吏以外,整个区域都为氐人部落所覆盖,这些氐人当时被称之为“阴平氐”。这次选择投靠曹操的,便是阴平氐王强端。

武都郡的南部也包括部分白龙江河谷,对应现在的甘肃省陇南市。在下辨前线被曹休击溃的吴兰,可以选择先退入白龙江河谷,然后再顺江而下至白水关,而这就需要经过阴平氐的地盘。吴兰是青州人,从这个出身来说,当日在刘璋手下很可能属于东州兵系统;雷铜则是益州土著,而且就是阴平人。雷铜也在这次战役中阵亡,史书并没有记载他是死在谁手上。如果熟悉阴平情况的雷铜是和吴兰一起由阴平的控制区撤回白水关,并由此一并被强端劫杀,一切都还是很合理的。

可以确认的是强端杀了吴兰,并率族人和土地归顺曹操。在强端归顺之后,曹操将广汉属国改建为“阴平郡”。刘备北伐汉中,本来是想一并连地属凉州的武都郡都拿下的。结果非但武都郡没拿到,连本属益州的“广汉属国”都变成了曹魏的“阴平郡”。这个结果显然是不能让刘备接受的。好在所有问题的关键都在汉中,如果能拿下汉中,阴平和武都迟早都能被拿到。

曹操当然知道汉中才是西线战事的胜负手。派出曹洪曹休只是第一步,目的是为了快速解下辨之围。刘备都亲征汉中了,曹操怎么能不来会会这个老冤家呢?补给汉中不比在东线可以利用漂流,穿越秦岭保障后勤,需要耗费成倍的人力、粮草以及时间。曹操需要时间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各项工作都到位后,曹操终于于当年七月离开邺城西征,九月进抵长安。

刘备和曹操都到了汉中外围,在这种情况下,汉中之战就变成了一场国运之战了。为此,刘备可以说是押上了全部身家。战况进行到了最激烈时刻,留守成都的诸葛亮为了支援前线,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程度。意思是说所有能打仗的男丁都调入前线,后勤保障则由妇女负责。

这样做实属无奈,蜀汉是三国是人口最少的,而且古蜀国当年就是被从关中而来的秦人给灭掉的,一直以来蜀地之民在对抗北方入侵的问题上都信心不足。马超南下当日成为压垮成都城抵抗之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曹操南平张鲁时,蜀地之民更是被吓得“一日数十惊”,刘备虽强力镇压亦不能止。

从曹操这边来说,赌得同样很大。夏侯渊这边驻守汉中的兵力就有五万。曹操在派出曹洪、曹休去解下辨之围后,又过了半年时间方西至长安,之后又在长安呆了半年,才于建安二十三年三月亲抵汉中,足见后勤保障之艰难。整个汉中之战,从建安二十一年末,刘备使张飞、马超北入武都算起,到建安二十三年五月,曹操退回长安止,历时共两年半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复杂的地形,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整个战争期间,曹操这边共调集了数十万人力(包括士兵、民夫)支援前线,仅靠陇右、关中供给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由其它地区分担。已经被曹魏控制十年之久的宛城,甚至因徭役过重而激起民变。就连许都这边,亦发生了由太医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发动的叛乱,叛乱矛头直指曹操留在许都的丞相府长史王必。虽然这些叛乱都先后被镇压,但可以看出曹操这边因汉中战事吃紧,已经在后方引发了连锁反应。唯一有利的是二战濡须之后,魏吴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已然和解,江淮这边暂时不用牵扯太多精力。

曹操坐镇长安,曹洪和曹休则在杨阜的配合下,负责约束武都境内的敌人。在汉中前线抵御刘备大军进攻的主力,依然是夏侯渊和他的副手张郃、徐晃。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阳安关并不仅仅是一个关口,而是位于今陕西省勉县之西,扼守汉中盆地西端的一系列防御工程的统称。单凭张鲁之弟张卫,修筑于高地之上的山寨,并不足以防御刘备大军的进攻。这个节点除三面环山以外,还是汉水北岸支流沮水与之相交之处。除在周边高地修筑山寨以外,在汉水之北,沮水之东布设营寨。方能同时把来自武兴道和关城道的进攻阻挡在汉中盆地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说,夏侯渊的阳平关防线,并不只是张卫在阳平山上打造的山地防线,而是阳平山下的以沮水河口作为阻击线,布设营寨。这样的话,无论刘备大军从武兴道还是关城道进攻,都能够被阻挡在这条防线之外。这条依水建的阳平关防线,后来成为了勉县县城的所在地,20世纪30年代,县城东移5公里到了现在的位置。再后来勉县老城则充分发掘历史资源,在“阳平关镇”的名头已经被隔壁宁强县占去的情况下,合并周边乡镇建制了以诸葛亮为代言人“武侯镇”(老城的具体位置在最西端的武侯村与涟水村一带)。

面对依水而设的曹军防线,刘备进攻起来依然非常困难。整条防线北依阳平山,南临汉水,以南北向的沮水为依托。这其中张郃的驻地被称之为“广石”,以这个名字来看张郃应该是负责防线北端,夏侯渊则驻于汉水之阳。整条防线中最难突破的就是张郃这边,刘备曾调遣精兵一万,分为十队,夜袭张郃的营地,被亲率亲兵卫队上阵搏杀的张郃给硬生生的挡了回去。之所以要分为十队轮番攻击,是因为攻击面实在是有限,人数再多也没办法展开。这点曹操当日就吃了亏。

一直到建安二十三年春,历时一年时间,在诸葛亮拼尽全力的后勤保障下,刘备才在阳平关防线的南端突破了一个缺口。突破之后的刘备却并没有继续向东攻城拔塞寨,而是当即南渡汉水,贴着山麓东南行至盆地的西南角依山扎营。这一角落分布有米仓山北麓的一系列丘陵,其中最核心的一处便是著名的“定军山”。定军山海拔700余米,东西宽约五公里。东端与汉水相接,西北与阳平关距离亦为五公里。定军山之西与米仓山融为一体的山体,名叫“兴势山”。刘备即驻军于兴势山与定军山之间,两山间的谷地当时被称为“走马谷”。后来诸葛亮死后即葬于此,因此可以用“武侯墓”来定位这个走马谷这个古战场的所在。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汉中盆地除了夏侯渊的数万军队以外,关中那边还有曹操率领的主力随时准备南下支援。如果刘备此时逐城与夏侯渊展开争夺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在开阔地带,遭遇曹操与夏侯渊内外夹击。刘备的策略是暂时不进入大平原地区,而是在拿下汉中盆地的西大门后,依托地形按兵不动等着你来攻。曹操要应对的战线可不止汉中一处,时间一长必定撤军,到时候再攻拔汉中的城邑。

之所以要进驻定军山,是因为阳平关位置上,南北山地相距只有一千米。如果刘备突破起来兵力没办法展开,就算对手全线后撤,只守这一个点,对手反攻的话很容易再重新建立防线,把蜀军堵在外面。定军山与阳平关之间的距离为五公里,刘备以阳平关、定军山为支点,沿线依山据险布设城寨的话,即可保障两地点的联系,又可大大扩张攻击面。如此一来,汉中盆地的西大门才算是真正被打开。

汉水与定军山之间并无城邑,与之距离最近的城邑是汉水北岸,西距阳平关约十公里的“沔阳”城(勉县旧州村)。夏侯渊见刘备不攻城,而是渡过汉水依山扎营,自是能判断出他的意图。遂与张郃等率军渡水前来相争,试图拔掉这颗钉子。两军结寨相持于定军山北。

定军山整体呈东偏北走势,两军营寨亦顺着这个走势一字排开。就夏侯渊这边来说,他自己负责的是连营的西南部,靠近走马谷或者说武侯墓这一侧,称之为“南围”;东北部则由张郃负责,称之为“东围”。扎营后不久,刘备即率军发起猛攻。两军扎营,依例会在营寨外围布设鹿砦,以防对手袭营。刘备在进攻之时,先是着人放火焚烧这些鹿砦。再以张郃的东围为目标,全力猛攻。

夏侯渊这边见张郃那边情况危急,当即分兵一半前去救援。同时又看到自己外围的鹿砦被蜀军破坏,遂亲自带着四百兵将前去修补。然而就是这一举动,让这位魏军主帅命丧黄泉。刘备这边是背靠定军山扎的营,夏侯渊的鹿角则是布设在山前的平原地带。换句话说,高地优势是在蜀军这边的。蜀军可以在山麓扎营以外,还可以依山坡而上,把营寨向定军山上延展。这样做更多是出于防御考虑,同时亦有利于观察敌军的变化。

驻军于定军山之上的不是旁人,正是老将黄忠。见曹军这边只有数百人出营,黄忠当即领军从山上杀了下来,直入敌阵。出战之时黄忠未必知道出营的夏侯渊本人,不过真交兵之时就能感觉到这仗没那么好打。身为主帅的夏侯渊虽然身边只带了四百人,但都是全军中最为精锐之士。

不管黄忠是看准了夏侯渊才出战的,还是临到交兵才发现面对的是敌军主帅,都只有拼死一搏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史书记载,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主将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后方战鼓敲得振天响。士气高涨、欢声雷动的蜀军,一个冲锋便击溃这四百曹军精锐,阵斩夏侯渊。

阵斩夏侯渊完全是一个意外,因为刘备这次出击倒还真不是调虎离山,的确就是冲着张郃去的。在刘备看来,张郃才是汉中曹军的主心骨,身为主帅的夏侯渊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这次刘备能够顺利渡过汉水,进驻定军山,本身也是从夏侯渊的防区突破的。事后刘备还遗憾的说“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意思是说要是能杀了张郃才好,杀了夏侯渊对曹军损失不大。

曹操那边听说夏侯渊被黄忠阵斩,也是觉得很丢面子,说军中之人一直称他是“白地将军”,意思是说不会用兵,只会逞匹夫之勇。在曹操看来身为统管全局的主帅,临阵杀敌都是忌讳的,更别说自己带人去修补鹿砦了。不过曹操这样说,多少也是气话。夏侯渊是曹操任命的汉中主帅,要是真这么不堪,该承担主责的就是曹操自己。更何况曹操本人就经常只带数百人临敌,虽然多次身陷险境,但都有惊无险。

说到底,曹操是认为夏侯渊没自己的判断能力,不知道分轻重。最起码曹操自己就决不会亲自去做修补鹿砦这样的工作。此外,按曹操的说法夏侯渊丢命的地方,已经离自己的大本营有十五里之遥。不过定军山离汉水的距离也没有这么远,这个距离应该指的是离阳平关曹军大本营的距离。不管距离营地多远,夏侯渊这样为了下级军官就能带队做的事,把自己置于险地并丢命的做法,的确是挺让人无语的。

另外夏侯渊也算是碰到了硬茬,居高临下攻击看起来是更容易势如破竹,但如果不是黄忠这样的骁勇之将,冲到阵前也可能是送人头。后来马谡在街亭想学着做,结果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破坏了诸葛亮的北伐计划,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尽管刘备更希望黄忠斩的是张郃,但夏侯渊作为主帅被斩,毫无疑问的会引发全军震动,并乱成一团。乘胜追击的黄忠旋即冲垮了夏侯渊的营寨,斩杀了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颙等将官。关键时刻是夏侯渊的司马太原人郭淮,与督军颍川人杜袭及时收拢败退的兵卒,号令诸军接受张郃的统帅,方才稳住阵脚。张郃在这场战役中,一直在硬扛刘备,深为后者所忌惮,由他代理统帅,所有的将领都没有意见。

在张郃、郭淮、杜袭等人的带领下,原本在汉水之南结寨的曹军,有序退至汉水之阳、阳平关之东的大本营。现在蜀军无论从兵力还是士气是都占据优势,而汉水成为了曹军抵御刘备主力的天然防线。为防御刘备,诸将的意见都是应该沿河岸结寨。不过郭淮却有不同的看法。

刘备主攻阳平关时,攻击面只有一千米左右,沿沮水防御是可行的。定军山所直面的这段汉水,长度达到十公里。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沿河岸布防的话,很容易被刘备找到薄弱点突破。这种情况下,郭淮的意见是远离河岸结营布阵,让对岸的蜀军看不透自己的虚实。一旦斥候发现蜀主力军从哪个点渡河就及时做好出击准备,然后半渡而击。

刘备本来的确想乘势渡河攻击,一举拿下汉中。现在郭淮这样布阵,等于把前线所有曹军都变成随时准备阻击蜀军登陆的机动部队,反倒无从下手了。与此同时,身在长安的曹操也已接到夏侯渊战死的消息,以及前线呈上来的防御计划。曹操对此大为赞赏,当即扶正了张郃统帅的位置,并以郭淮为张郃的司马,然后亲领大军向汉中开拔。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