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的死,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他不值,有人为他感动。毕竟,这样的“死谏”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很罕见了。

正如他的绝笔所言,人生五十未满,少年勤勉,青年奋进,中年有成,却因职业选择的最终失误走入绝境。

正因如此优秀,更加令人惋惜。

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调查。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斯通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通纳》,写的就是一个大学老师的故事。但他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经历着普通人经历的一切:求学、工作、恋爱、结婚、买房、生孩子、职场烦恼、婚外情、中年危机、疾病、死亡……

普通即是永恒,是斯通纳用自己的一生跟所有人对话的基础。

在斯通纳平凡的一生,稍微不平凡的选择,是他和院长的斗争。因为一个有才无德的学生,斯通纳选择了和院长对着干,为此还赔上了职称和爱情。

从矛盾冲突的角度而言,斯通纳远远不是权势的对手。但这却是他最有人格光彩的一次。他对学术和大学纯洁性的捍卫,意外地显示出了敢作敢当的一面。虽然,很快就被他的婚外情中的软弱退缩掩盖了。

但,毕竟也曾经争取过。

虽然斗争过,但说到底,斯通纳适合大学,他就是为学术和大学而生的。在大学里,他不只是一个享受了自己身份感的“英雄”,更是一个幸运儿。

每当他“往前,看不到任何自己渴望享受的东西,往后,看不到任何值得费心记住的事物”的时候,每当他无法回答“自己的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是否有过生活”这种问题的时候,他都会退回到大学。

大学,是他的避风港。

斯通纳不是一个斗士,面对苦闷和焦虑,他不反抗,承受和忍耐,他用内在的自我说服、自我修复与整个外部世界对话、乃至和解。

即使是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真地想一下,如果毛洪涛碰巧读过这本书,会不会能体会到斯通纳那种在绝望中自我转圜的力量呢?斯通纳对生命和生活的敬重,一边保全自己一边追求意义的方式,会不会也能给他启发呢?

卡夫卡说: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毕竟,知识和理想、意义和价值,本来都是为生命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