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英、法、意三国在地中海采取的分区巡逻体制反潜效率低下,协约国海军对构筑于奥特朗托海峡的潜艇封锁线寄予厚望。奥特朗托海峡的宽度与多佛海峡相似,大约为40海里,但峡口海水深度大大超过后者,达到500~1000米,因此想要用水雷全面封锁非常困难,德国和奥匈海军的潜艇依然可以通过深潜的方式冲出峡口,进入地中海作战。

为提高这条封锁线的封锁效率,从1917年5月开始,协约国方面在意大利塔兰托建立了航空兵基地,巡逻机的加入大大增加了潜艇昼间通过封锁线的难度,但夜间巡逻依然只能依靠拖船来完成。每天晚上大概有70多艘拖船携带着简陋的侦察装备,分散在长达40海里的封锁线上。即便如此,德国人依然能抓到机会。11月11日,UC38号击沉了"坚定"号驱逐舰和M15号浅水炮舰。此后双方的较量持续不断,但德奥海军潜艇这种零敲碎打的攻击无助于改变巴勒斯坦地区的整体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12月,在艾伦比将军的率领下,英军突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防线,抢在雨季来临前几天攻占圣城耶路撒冷,英国人的中东防线就此稳固下来。作为地中海反潜战的另一个焦点,卡尔索普也没有放松对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1917年5月15日夜,在奥匈海军少壮派将领霍尔蒂(Horthy)的指挥下,奥匈海军出动3艘快速侦察巡洋舰对海峡封锁线上的拖船实施了一次突击,导致约19艘拖船被击沉或重创。协约国为此一度暂停拖船在峡口水域的夜间巡逻。

此次突袭的影响颇有点类似于日德兰海战,奥匈海军痛殴了看守自己的"狱卒",但无力改变大局,依然被牢牢禁锢在亚得里亚海之内。由于缺乏足够的掩护兵力,这些火力贫弱的拖船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很难获得己方水面舰艇的及时增援。1917年5月上旬,在英国海军大臣贝尔福的强力推动和杰里科将军的默许之下,英国组建的第一支大型护航队从直布罗陀安全抵达英国本土。此后,英军加快了在本土及大西洋方向组建护航队的步伐。受此影响,掌握地中海战区反潜统一调度权的英军也开始尝试在本区域内组建商船护航队。

5月22日,4艘商船编队从马耳他港出发,在4艘高速武装拖船的全程护卫下直达亚历山大港。此举无疑是对科孚岛会议决策的一个突破。因为根据此次会议的决议,为降低潜艇拦截概率,禁止3艘以上的商船在地中海结对航行。1917年5月15日的奥特朗托海峡突袭战就在这一背景下爆发,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奥匈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击行动。此次出击行动的动议由奥匈海军新任司令戈涅万将军提出,具体执行者则是奥匈海军少壮派军官的代表霍尔蒂·米洛克什,此公战后出任匈牙利摄政,被战后的欧洲政界戏称为"在一个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以海军上将的名义统治着一个没有国王的王国"。

当时,霍尔蒂正担任奥匈海军最新锐的"诺瓦兰"号侦察巡洋舰舰长,这艘排水量3500吨的战舰最高航速可达27节,装备10门100毫米口径火炮,同级舰还有"赫尔戈兰"号和"塞达"号,这3艘战舰也是突袭奥特朗托海峡封锁线的主力。根据霍尔蒂的计划,这次袭击行动由水面舰艇、潜艇和航空兵协同执行。水面舰艇部队编为3个打击群,3艘最新型的诺瓦兰级巡洋舰编成主攻群,由霍尔蒂本人指挥。2艘驱逐舰"雀贝尔"号和"巴拉顿"号编为佯动群。奥匈海军潜艇部队的4号艇在瓦罗纳港附近待机,27号艇监视布林迪西至卡塔罗之间的海域,德军潜艇UC25号则前往意大利海军基地布林迪西港附近布雷袭扰,以上潜艇兵力构成侦察监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驻都拉斯港和卡塔罗港的奥匈航空兵将承担战场侦察和通信联络任务。不过,协约国海军同样面临反潜技术装备匮乏的难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反潜深弹和水听器的数量不足。例如,直到1917年底,地中海战区承担反潜任务的舰艇每次出航只能携带3~6枚深弹,这显然不足以完成猎杀任务。5月15日夜,奥匈海军的袭击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佯动群的2艘驱逐舰首先袭击了意大利海军的一支护航队,击沉了其中一艘军火船。午夜时分,霍尔蒂率领的3艘快速巡洋舰闯入位于奥特朗托海峡的拖船巡逻线,分头开展攻击。

直到这时,有些拖船还以为这些不速之客是英国或意大利军舰。面对敌强己弱的不利态势,有些拖船船长选择俯首投降,但更多的拖船则是奋起抗击。"高恩·李"号拖船在船长沃特的带领下,凭借一门57毫米口径炮勇敢挑战奥匈巡洋舰。战斗中沃特船长身负重伤,船只也被摧毁,战后他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当晚承担巡逻任务的47艘拖船中,共有14艘被击沉,5艘遭重创,72名英国船员被俘。16日凌晨5点半左右,完成突袭任务的3艘奥匈巡洋舰集结返航。

此前稍早些时候,意大利海军驻布林迪西基地的指挥官安克顿少将接到了前方发来的袭击警报。4点50分,英军巡洋舰"布吕斯托尔"号在2艘意大利驱逐舰的伴随下紧急出港。40分钟后,安克顿少将登上英国巡洋舰"达特茅斯"号,在3艘意大利驱逐舰的护卫下驶出布林迪西港,加速与"布吕斯托尔"号编队汇合。

16日上午9点左右,安克顿率领的英意海军联合编队与霍尔蒂指挥的3艘奥匈巡洋舰遭遇,2艘英军巡洋舰上的150毫米口径主炮给对手造成严重威胁,奥匈战舰凭借高速和烟幕不停地躲闪规避,但霍尔蒂指挥的"诺瓦兰"号依然屡屡被英方命中,一枚弹片甚至击穿了霍尔蒂的帽子。双方你来我往打了3个小时,期间还有航空兵助阵。兵力处于劣势的奥匈战舰明显不支,"诺瓦兰"号和"塞达"号被重创,只剩下"赫尔戈兰"号独自支撑。

此时,也许只要再打上10分钟,英意海军就能彻底消灭奥匈海军这3艘精锐战舰。然而就在此刻,一份并不准确的战场侦察情报干扰了安克顿少将的指挥决心。意大利航空兵报告奥匈海军由2艘装甲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组成的支援力量正从北面逼近战场。见势不妙的安克顿下令与奥匈战舰脱离接触。12点左右,英意舰只整理编队撤离战场,霍尔蒂手下的3艘战舰绝处逢生。

事实上,前来支援的只是奥匈海军的1艘装甲巡洋舰、1艘驱逐舰和4艘鱼雷艇,即便加上霍尔蒂麾下尚能战斗的"赫尔戈兰"号侦察巡洋舰,也不足以对抗英意舰队。意大利人的保守与谨慎使其丧失了洗雪半个世纪前利萨海战耻辱的良机。在英意编队撤回布林迪西港途中,英国巡洋舰"达特茅斯"号被埋伏在此的UC25号击伤,于次日清晨被拖回布林迪西港。另有1艘法国驱逐舰在出港救护时被UC25号布设的水雷炸沉。此次海战的影响与英德海军日德兰会战的结果非常相似,从战舰损失来看协约国方面要大于奥匈海军,但这并不足以改变亚得里亚海的总体态势,奥匈海军主力依然被牢牢地禁锢在奥特朗托海峡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