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数人组成的社会组织中,必然形成有上级与下属的组织关系,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否则,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对于上级来说,下属的忠诚度,对于他实施有效管理十分重要。怎样才能让下属忠诚于自己,从而保证组织正常、快速运转呢?

这个问题2000多年前的鲁定公也曾问过孔子,孔子告诉他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国君用“礼”来对待其臣属,臣属就报之于忠诚。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上级要想让下属对自己忠诚,就对下属以“礼”待人,这里关键的一个字就是“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 1 上级与下属是对等的

孔子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离开了任何一方,人际关系便不能成立;双方在交往时是对等,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必须共同努力,不能单方面的付出,并不能因为上级与下属职位的高低不同,就只能是下级单方面的付出,而上级只收获成果。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也就是说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常言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要想让下属忠诚于自己,上级尊重下属,下属就回报知遇之恩。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刘备为什么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不是诸葛亮碰巧不在家,而是诸葛亮有意不在家,他是要试探刘备为人,看他到底对自己有没有诚意。从三顾茅庐中,诸葛看到了刘备请自己出山是充满诚意的,对自己是尊重的,深深感动了他。诸葛亮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0 2 上级对下级要尊重

上级面对下属时,要以礼相待,不能因为职级高、社会地位显贵,就轻视下属。上级与下属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因为工作的分工而形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必须克服自身心理上的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下属,不要摆架子,不能因为在工作中具有领导与服从的关系而损害下属的人格。而有一些上级随着职务的不断升迁,有了骄傲的资本,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待人接物已经没有了平常心,矜己傲物,盛气凌人,对下属是指手画脚,气使颐指,把下属当家奴一样对待,随意驱使,甚至辱骂。

如果上级不尊重下属,对下属不当人对待,下级心里一定不舒服,干工作一定不会积极努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后果很危险。

孟子曾对上级不尊重下属的严重后果用比喻进行了十分具体而又形象。他说,上级对待下属就像对待手足一样爱惜,那么下属对上级就像对待自己的五腑心脏看重;相反,如果上级对待下属像狗和马一样任意驱遣,那么下属对上级就像对待路人甲一样冷漠,把他看作是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人。如果上级把下属看成是泥土、小草,任意践踏,那么下属看见上级就像见到仇人一样。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样的关系是多么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 3 上级要以上率下

任何一个组织,要想正常运转,必定有一套规章制度,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

有些上级觉得规章制度是为下属制定的,自己是领导,有特权,可以不受约束,不遵守规则,也不受到处罚。这样带了一个坏头,上行下效,规章制度最后变成了摆设。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上级,自己的行为不端正,怎么能端正别人的行为?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呢?

三国时,曹操率领军队路过麦田,他下令官兵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于是,官兵上下都特别小心翼翼地走过麦田。曹操骑在马上,他的马忽然受了惊吓,蹿入麦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要求执法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当然是不敢定他的罪,曹操就举刀自杀,被众人众人死死拦住。于是,他就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就用我的头发代替我的人头吧。”中国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割发可以算是不孝的大罪。虽然曹操有作秀的成分在内,但是他这种严以律己的行为还是感动了很多人,从而严明了军纪。

结束语

上级要想赢得下属的忠诚,让下属能够服从自己的领导,为组织努力工作,作为上级以身作则,为下属作表率;要尊重下属,把下属当人看,能够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下属才会真心实意服从领导,才能为组织尽职尽责。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八佾篇》

【原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国君役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应该怎么做?”孔子答道:“君主应该按照礼节役使臣子,臣子应该用忠心来服侍君主。”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带你一起领略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