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反扑势头凶猛,不仅连续数月“霸占”全球确诊数第二高的位置,还保持着全球最快的增速纪录。8月底至9月份,印度疫情迎来指数级增长,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多天超过9万例,最高时曾接近10万例;进入10月,印度疫情略有缓和,但单日新增确诊数也基本上保持在7万例以上的水平。多方分析预测,不久后印度或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确诊病例最高的国家。

疫情走向失控,这意味着印度经济的复苏之路更加举步维艰。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经济以23.9%的创纪录速度萎缩;而一向对经济数据特别“看重”的印度政府,也在几天之前首次承认国内经济萎缩;印度储备银行则预测,从今年4月到明年的财政年度内,印度GDP将缩减9.5%。

印度极为糟糕的经济衰退使得政府的刺激手段变得进退两难,尽管在10月12日印度又推出了新一轮百亿美元刺激计划,但该国经济学家对此却反应冷淡,甚至还有舆论反讽这一纾困计划最终将继续石沉大海。那么,当前印度经济复苏主要面临哪些难题?未来复苏的关键又在哪里?

印度经济复苏遭遇“三重门”

印度经济问题有多棘手,从其第二季度创下的“-23.9%”全球最差经济表现便可得知。业内分析认为,由于印度经济数据是出了名的“不准”,其“暴跌23.9%”的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当前,印度三大支柱产业贸易、酒店和交通均跌了近半(47%),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建筑业跌幅也超半(50.3%),制造业跌幅接近1/4,这些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表现让人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经济跌入低谷,而尽管印政府已多次出台各项措施刺激经济,但目前来说仍收效甚微;分析来看,印度经济复苏的之路如此曲折则主要基于以下三大方面的因素。

其一,疫情失控。尽管印度前后总计实施了5次全国性的封锁措施,但该国疫情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截至10月16日11时其感染人数已超过804万人,而有业内专家预测,印度疫情高峰可能在11月才出现。

同时,在疫情暴发之初,大量城市务工人员返回农村,导致目前印度农村疫情非常严重。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经济一直是印度疫情中的亮点,但受疫情冲击相关产业的影响正在扩大——印度小麦等冬季农作物收获被迫中断,同时还影响到下一季度粮食的播种,这导致印度大米的对外出口此前一度出现停摆。

疫情形势的持续恶化也让印度民众生存压力骤增。有数据表明,由于封城导致印度民众生计无从着落,民众的心理压力极大,国内的精神疾病病例在疫情期间增长了20%;更有印度民众直言,“生存的压力已经大过疫情”。

其二,通胀高企。由于疫情对印度供应链的破坏,印度通胀水平已经连续多月突破央行设立的6%的中期通胀目标。10月12日,印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零售通货膨胀率已经连续上扬,已从8月份的6.69%上升至9月份的7.34%,这是8个月以来的最高零售通货膨胀率,大大超出了印度央行的2%至6%的目标范围。

根据印度央行的预计,该国通胀压力走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意味着,尽管印度经济需要进一步货币政策刺激,但印央行能够实施的空间已经很小,尤其是降息空间被严重挤压。腾挪空间有限,卢比适当贬值将是印度可预见的使用手段,以刺激出口经济。但不可忽视的是,印度当前面临的贸易环境并不乐观,尤其是对其他东亚经济体出口恶化,这给印度经济复苏带来巨大不稳定性。

其三,债务增加。2020年前三季度,印度卢比相对于美元贬值了5.44%,成为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而货币贬值对负债方而言并非好事——当前卢比贬值对印度负债较高的部门和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截至2019年年底,印度的公共债务已经增加到了1.17万亿美元,占外储的250%;而去年印度GDP规模是2.85万亿美元,外债规模差不多是GDP的50%。

不止如此,世界银行还在今年8月估计印度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将在2023财年达到峰值89%左右。印度债务重如山,而用来稳定货币的战略武器,也就是外汇储备规模又有多大呢?答案是5456.38亿美元。有经济学家认为,一旦危机来临,印度将面临资金抽离的风险,这将引发印国内严重的金融危机。

在疫情蔓延、通胀上涨、债务增加等因素联合冲击下,印度经济复苏前景也遭市场看空。7月底惠誉评级将印度的评级展望降至负面,理由是经济增长前景不佳以及公共债务增加;8月初穆迪评级将印度的评级下调至最低的投资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主权信用评级距离“垃圾级”仅一步之遥,这也使得印度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利率被迫进一步提高,大量外债借贷利率高达9%,加重了印度还本付息的压力;相比之下,正常外债利息一般在3%以内,比如德国和中国分别只有0.3%和2.9%。

目前看来,印度经济前景的确不容乐观,在今年剩余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印度这头大象恐怕仍将继续摇摆在“控制疫情”和“复苏经济”的两难之间。

“狂买美元”成印度经济复苏的关键?

印度经济正在自由落体,尽管复苏前景堪忧,但印度今年以来一直在持续的一个动作却十分值得关注。

印度央行公布的最新一期数据显示,截至10月2日,印度央行外汇储备达5456.3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仅一周就增加了36.18亿美元;而在今年6月,印度外汇储备则是历史性地突破5000亿美元。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印度央行近几个月以来大量购买美元。

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同时提高海外投资者信心,并增加市场流动性,印度央行正在大量提升外汇储备和干预市场,这在当前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十分有限的背景之下显得十分突出,有舆论指出,印度此举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正把“买入美元”当作经济复苏的一大突破口。

然而,印度“狂买美元”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却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美国有通过美元转嫁经济压力的惯例。从历史上看,在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在这一时期,美国出台了831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与降息、扩表相结合的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总资产规模由2007年底的0.93万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峰值时期的4.6万亿美元。

美联储扩表意味着美元供给增加,造成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与美元储备大幅贬值,美国政府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实际上是以各国的廉价资源来支持美国经济,自动转嫁危机。

当前,美国同样挣扎在疫情蔓延的恐慌情绪当中,于是美联储在今年3月再度使出老办法——祭出零利率加无限量化宽松(QE)的“王炸”,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扩表两万多亿美元,美元已一窝蜂地涌向市场;时至今日,美联储仍在大规模放水印钞,印度无疑将再一次撞到枪口上。

前文提到,印度的外债与外汇储备呈现出严重的倒挂模式,市场不少声音更是直指印度已陷入美元债务黑洞,这在全球经济放缓叠加动荡的国际环境下、特别是当低外储遇到高外债时,印度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得十分脆弱,“玻璃之国”的头衔恐怕已经套紧了印度。

另一方面,印度狂买美元或撞“汇率操纵国”枪口。早在2017年,印度就有大量买入美元的行动——当时,印度央行持续买入美元抛售卢比,以压低本币汇率避免卢比过快升值,这引起了美国财政部的注意,并在报告中喊话印度增加了买进他国货币的“规模与坚持性”;当时外边普遍认为,美国的监控加大了印度面临被贴“汇率操纵国”标签的风险,可能使印度经济受伤。

“汇率操纵国”标签的风险放在当前的情况其实更加糟糕。实际上,满足“汇率操纵国”主要有三个标准:对美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经常账户盈余超过GDP的3%、对外汇进行多次重复的净购入;而目前,印度在这三个标准上已经逐渐踩线。

近几年,美国对与印度进出口贸易存在巨大赤字耿耿于怀。数据显示,2018年美对印进出口赤字高达213亿美元;而在去年6月,美国更是不留退路地取消了对印度的“普惠制”待遇,这意味着印度对美出口的高达544亿美元的商品将面临巨大的贸易压力。

另外,当前印度经常账户盈余有好转的迹象,知名银行巴克莱预测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50亿美元。毫不夸张地说,印度当前狂买美元的确更加容易撞上“汇率操纵国”的枪口。

印度经济“突围战”已势在必行,但其究竟能否彻底改变当前的残局仍需打个问号。现阶段的印度,真正该做的是什么,是鼓起勇气继续开放,还是胆战心惊走向封闭?是通过狂买美元来提振出口,还是用态度守住与其他市场的经贸合作?显然需要印度先心平气和地再多想想了。

来源:金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