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朗朗的书声从山坳间传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是珞璜小学七龙星教学点,学校位于珞璜镇小岚垭村。学校现在唯一的老师,来自南岸区的刘婷婷,当年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在这呆不了一年的“城里人”,她不但没走,还坚持到了最后。

2012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刘婷婷坐着乡村客车一路颠簸来到这里。从才来学校时全校49名学生,4个班级,4名老师到现在全校12名学生,1个班级,1名老师,这一干就是8年。
才来学校那会,学校不通客车,周末回家只有到七龙星站乘坐火车,再到菜园坝转乘汽车回家。后来通往学校的乡村公路硬化了,但乡村客车班次少,往往也需要转乘后步行到校。
刘婷婷不是没机会走,而是她选择执着地留。几次可以轮岗回到珞璜小学,但刘婷婷却放弃了。“如果人人都往山外走,那谁来教育山里的孩子呢?”去年九月,由于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教学点的三年级学生都转学了,这里只剩下一个班级。开学时,家长抓住刘婷婷的手说:“这班学生太苦了,一到四年级都是代课老师教得,好不容易你来教了一年,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习惯也好了,我们不想你走啊。”刘婷婷当即就向家长承诺,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在这里读书,她也不会丢下学生自己离开,一定会把他们教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婷婷虽然已经是一名母亲,但在学校这12名学生同样也是她的孩子,她关心关爱着每一个孩子。
学生钟德理(化名)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早上父亲驾驶三轮车送他来上学,需要40多分钟。今年5月,学校准备开学,但父亲却打算让钟德理休学。
“这可是晴天霹雳,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在我手中辍学。”听到这个消息,刘老师立即给钟德理父亲打电话做工作。经过了解,钟德理父亲由于春节期间的车祸,还在家养病,不准备送他来上学了。
刘婷婷四处联系,帮助解决钟德理家困难,终于钟德理父亲被刘老师的热情感动了,同意继续让钟德理就读。

在这里就读的孩子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个别还是孤儿。
许多个寒暑假和周末,刘婷婷走村入户去家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寒冷的冬天,学生们穿着单薄的外套,穿着单鞋,有的连袜子都没有。刘老师知道后总是自费为孩子们买衣服、鞋子和袜子。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刘老师还通过学习奖励的方式将购买的物资发给孩子们。
此外,刘婷婷还通过论坛、朋友圈等主动帮助学生家庭出售农产品,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帮助其更快地脱贫致富。她知道孩子们渴求外面的世界,她陆陆续续购买了几百册涵盖方方面面课外知识的书籍,通过借阅和赠送的方式给孩子们阅读。
山区里的孩子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基础差、性子野,这给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刘婷婷用自己的耐心和关爱,慢慢打开了孩子们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近几年,她几乎都是包班教学,一周30节课从不落下。让刘老师欣慰的是,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知识在一天天增长。
今年7月,伴随着同学们的毕业,刘婷婷老师也将回到珞璜小学任教。“刘老师以后我们来看您,您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听到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刘老师眼中饱含泪花。是的,孩子们和刘老师都即将离开这个学校,但对刘老师来说,爱仍将继续……

编辑:璧山173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