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发布文章称工行代销的鹏华聚鑫资管计划全线违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可供分析的理财产品分析案例。

文章讲一讲个人查阅文章后的一些思考与分析,权当作读者朋友投资理财的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投资集中度问题

第一次看到这个报道,映入脑海的直观判断是,理财产品的投资集中度太高了。

投资集中度,反映的是一个理财产品的分散程度。

试想一下,一个充分分散化投资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出现大幅度的亏损(或者说是违约)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要不是出现了系统性的风险,要么是产品管理人的投资水平实在不咋样。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理财产品投向的标的资产出现违约司空见惯,一方面是投研水平的体现,一方面也是一种运气吧。

出现大幅度的亏损,除系统性问题外,很大的可能就是运气不好踩雷了,同时投资集中度过高导致亏损幅度很大。

02 投资标的物重合问题

另一方面,报道指出聚鑫系列1号-25号资管产品全线违约,并不是某一个产品违约。

一般情况下,在投资集中度很高的背景条件下踩雷也是某一只理财产品的问题。

全线产品、25只资管计划全部踩雷,这样的概率也多少?

私行小学徒的猜测是,全线25只产品投向的标的很有可能是同一个(或者相同的几个)——只有投资标的物是重合的,才会导致一个债券出现违约,导致所有的理财产品全部出现违约。

03 产品案例的警示

  • 无用的“投资范围”

报道披露了资管计划的投资范围(如下图所示),遗憾的是,大部分理财产品说明书披露的投资范围大同小异,并不能给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 投资管理报告

报道指出,多位投资在获悉产品无法兑付后,曾多次找代销方、管理人索要该产品的投后报告、季度、年度等定期报告。

为什么要等到无法兑付后才索取呢?为什么不是定期索取定期报告能?

04 工商银行的解决方案

据界面新闻记者多方了解,聚鑫系列产品违约后,工行紧急拿出了一份兑付方案,承诺今年10月20日兑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兑付。

这里的工行理财,可以分为两个情况:

1、工商银行专门为此设立的理财产品; 2、投资者任意选择的工商银行理财产品。

如果是任意选择的工商银行理财产品,那么基本上约等于是刚性兑付了(个人倾向于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至于新设立的理财产品,部分投资者认为也是刚性兑付,因为投资者持有的产品已经从代销产品转化为工行自营产品,而银行产品是刚性兑付的。

退一步来说,即使再次出现违约,工商银行已经从代销方成了直接管理人,责任更加不可推脱。

但是,刚性兑付是不存在的。

一个新设立的理财产品,本质是就是把聚鑫资管计划延期。

倘若一年内不能化解风险,产品到期后依然是违约。

TIPS

工商银行作为资管产品的代销机构(而不是管理机构),为了替代销产品化解风险,将部分资金转为自家理财产品的操作,值得深思。

大家好,我是,执着于分析理财产品,理论+实战,教你选理财!我的线上社群净值型理财点评官已上线,限时无条件加入,详见或公众号私信星球加入。

毛遂自荐我的理财课程,系统性学理财,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