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郊之死颇为令人惋惜,相比那学艺不精、道心不稳的弟弟,殷郊不但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接成汤之胤,位九五之尊,承帝王之统”的诱惑,也有着在岐山独战黄飞虎父子、哪吒、杨戬、雷震子、邓九公等周营大将的本领。只可惜受了申公豹的蛊惑,将弟弟殷洪之死归责于曾佩服不已的姜子牙,罔顾广成子的教养之恩而与西岐阵营反目成仇,最终承受了下山毒誓中的“犁锄之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在前文解读殷郊殷洪之死:玉虚门下学道多年,他们依旧是成汤的殿下中提及,殷洪之死不过是殷郊反水的一个诱因,他心中始终视自己为成汤的太子,故而也算是求仁得仁,只是从下山到战殁的过程却始终透露着一股诡异,仿佛是宿命的演出。

从下山说起吧,广成子担心殷郊的纣王太子身份,故反复叮咛“不可改了念头”,不同于殷洪被逼着发毒誓,殷郊主动说出“弟子如改前言,当受犁锄之厄”之语,如果不是后来反水得利索,几乎可以认定他心存大义了。

下山之后,殷郊很快“偶遇”了卧底身份几乎是实锤的申公豹,话说天庭需要365位正神,可阐教门下总共才12位金仙,人教太上老君门下更是人丁凋零,一句“道友,请留步”说得天下追逐大道的修士们竞相飞蛾扑火,殷郊兄弟也都着了道。

那么,申公豹为何盯上了这两兄弟呢?他的任务就是拉人头,话说姜子牙下山时元始天尊曾反复交代谁打招呼都不要回头,不然将会引来“三十六路征伐”。当然,这对于能说会道的申公豹只是小keisi,一番交谈斗法之后二人结下梁子,后来征伐西岐的修士多半都是申公豹拉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读者也不能责怪元始天尊没有把话说透,毕竟这是“天机”,书中处处都是这类云山雾罩的话,比如姜子牙登台拜将之后哪吒、杨戬、黄天化、土行孙等人向师傅们追问前景,后者掐指一算就知道了个人命运,能够活下来的就给点鼓劲,而即将战死的则给出提示,以期规避死亡。

只是然并卵,该肉身成圣的人怎么浪都没事,该进封神台的也一个都没落下,这意味着姜子牙回头的概率是百分之百,殷郊兄弟违心发下的毒誓也成了上封神台的理由。

如此就带来了几个问题。其一,既然这么能算,想必也算得出殷郊兄弟反水一事,为何还要派遣他们下山并发下必然应验的毒誓,甚至不惜奉上满洞的法宝呢?

▲战力堪比大罗金仙曾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粮草官,就是为了控制一下剧场的节奏

仅仅是为了凑齐“三十六路征伐”吗?殷郊兄弟的确各占一路,但笔者认为并不是非他们不可,征伐阵容里仅有三个的阐教弟子(还一个土行孙),而截教号称“万仙”,随便忽悠几个有独门神通的修士过来凑数就行了,不一定是他们?

至于法宝,不是又拿回来了吗?

其二,申公豹的道行不过尔尔,为何就能这么巧合地跟兄弟二人碰上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故意走漏了消息,如果反水是注定的,那就通知申公豹在半路截胡;如果不是,那就碰碰运气算了。

再来看看殷郊兄弟“保周灭纣”的使命,再怎么说也是儿子打老子,亏得赤精子和广成子能想出这种馊主意。试想二人若不反水,曾经的成汤王子讨伐大逆不道的父亲,这事绝对能把纣王给恶心死,也省了不少“吊民伐罪”的宣传费。

不管怎样,西岐和封神大业都不会吃亏。

其三,十二金仙已被三宵娘娘的黄河阵削去三花五气,降级成了普通地仙,他们究竟还能算出多少东西?

“徒弟,你今在此,非是了道成仙之人... ...你姜师叔合当封拜,东进五关,会诸侯于孟津,灭独夫于牧野。--《封神演义》第五十九回

这是殷洪下山前赤精子的讲述,如同剧本一般,时间地点和人物都已确定,唯有那些不知死活的截教先人还在前赴后继地送死,反水更无异于上吊,可惜无脑的殷洪一句也没听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们的确知道得很多,但不是掐指一算,而是元始天尊“剧透”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圣人级别的通天教主没算得出来,但凡知道一二,他岂能容忍手下八位玄仙全部陨落或被西方教拐走(多宝道人)?那可是仅次于圣人且修为秒杀十二金仙的存在!

这也正是通天教主在朝歌城郊摆下万仙阵和诛仙阵的原因,临到头来发现截教被算计了一个通透,气急败坏的他才会不顾忌封神榜的存在发动所有弟子来殊死一搏。

西方教的两个贱人也是算不出来的。话说为了对付殷郊手中的番天印,广成子亲往准提西方胜境求借青莲宝色旗,本来是个顺水人情,接引道人死活说宝物“染不得红尘”,潜台词就是不愿意掺和阐截二教的恩怨。这时候一把手准提道人出来唱红脸,而作为交换,他们要“借东南大教,兼行吾道”,达成了秘密交易。

西方教的参与打破了势力平衡,二人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亲赴诛仙阵,四打一方才拿下通天一人,也就是说他们不“染红尘”的话,“翦商”大业临到头来也只是说说而已。

而作为回报,他们不光抓走了马元、孔宣、法戒和多宝道人,还拐走了慈航、惧留孙和文殊广法天尊,这三位可都是玉虚宫十二金仙之一,绝对的骨干。

所以,你要说元始天尊连这些都算到并容忍,我是不信的;反之西方教是算不出来的,因为这是买卖而非天意。

最后,成汤“气数已尽”是天意吗?

恐怕不是,女娲想对纣王直接动手却被代表“天意”的红光所阻,有这份能耐的只有唯一的混元无极大罗金仙鸿钧道人,“气数已尽”什么的不过是女娲的气话而已。为了折腾纣王,他先派出轩辕坟三妖执行绝户之计,后来才有天庭招录神仙,鸿钧、三教和天庭共同策划封神的事情--让人间血流成河,死一批高手就搞定了。

▲通天教主一直被蒙在鼓里

所以,一个圣人尚且改变不了“天意”,因为鸿钧就是天,作为与盘古平级的存在,如果他都不能代表言出法随,那这个未曾谋面的“天”又该如何定级呢?而天底下的圣人总共就七八个,当多数人都赞同且鸿钧也默许的情况下,自然就活该纣王倒霉了。

西方教是看准了势头才出来投机的,王母和天帝则坐享其成,唯有通天除了要封神之外什么细节也不知道,谁让他的弟子才是大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照:昊天上帝

所以,封神的剧本安排一个法力低微的殷郊是绰绰有余的,反抗也是徒劳,他可以深明大义地拒绝继任人王的提议,却因为弟弟殷洪之死动了肝火,申公豹说死于姜子牙邀功请赏,那还是要验证的,虽然殷郊内心早已相信,战场相逢之际依旧没忘记先对质一番。

殷郊大喝曰:“吾乃长殿下殷郊是也!你将吾弟殷洪用太极图化作飞灰,此恨如何消歇!”子牙不知其中缘故,应声曰:“彼自取死,与我何干?”

殷洪的确是咎由自取,姜子牙的话听起来没毛病,其实将殷郊推向了对面:虽然二人未曾谋面,甚至不知道广成子有这么个徒弟,但殷洪一事刚刚过去,就不能解释一二吗?

没这个必要了,因为他们都要死。前有殷洪被困太极图,后来殷郊也被岐山夹住只露个头,他们都是被俘杀而非战场刀剑无眼,并非必死之局,因为同样站错过队的土行孙活下来了,还得了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邓婵玉)。

可惜封神大业不再需要兄弟俩了,为什么呢?身份不同,神通不够。

《封神》里没有抓俘虏的传统,既然不放心让殷商的王子再上伐纣战场,不如用他们的血来祭奠正义之旗,顺便给封神榜凑个数;土行孙的土遁术颇有妙用,而殷郊兄弟如果没有法宝估计都打不过南宫适。

殷郊的结局,是浑身不能动弹地等待着“犁锄之厄”,不同于殷洪的跪地求饶,他一声不吭直至最后。

▲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在史册和小说中早已脸谱化

武王至山顶上,看见殷郊这等模样,滚鞍下马,跪于尘埃,大呼:“千岁!小臣姬发,奉法克守臣节,并不敢欺君枉上。相父今日令殿下如此,使孤有万年污名。”

一直安心当橡皮图章的周武王露了一把脸,将君臣大义演绎得“淋漓尽致”。话说姜子牙要拜将东征他不管,周文王要他“恪守臣节”更是不顾,却偏偏要救殷郊的一条小命,只可惜各位“上仙”责令“大王尽过君臣之礼便罢了”,这才“泣诉“臣非不救殿下,奈众老师要顺守天命,实非臣之罪也”。”

很精彩的哭戏,不是吗?

殷郊自始至终都冷眼旁观,周武王的演技仿佛小丑,广成子的眼泪没能令他后悔,姜子牙的审判也没有招来半句求饶,死后却跑去给父亲纣王托梦。或许在他看来,哪怕是早已昏聩的父亲也远比这些蛮横定人生死的伪君子要更有共同语言。

他的无声,代表了看透,也是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