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中秋和春节,大概是最能激起游子思想情绪的两个节日。

两个节日都想挣着团圆,中国人自古最重视家庭,家族,所以自然也重视家庭成员的团聚,尤其是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

在外地打拼的中年人,逢年过节抢票回家,家里什么亲戚有了红白事,也都要想办法挤时间回个老家。能帮上什么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人到了,这份情义就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大千世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相同,回家,这个简简单单的词汇,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有些人挣扎着想回去,有些人拼了命要出来。有些人的故乡被自然摧残,被铁蹄践踏,成为此生都回不去的梦境;而有些人,漂泊宇内,终此一生,“等是有家归未得”。

各位,你今年中秋国庆与家人团聚了吗?

【临其诗境】

前几天是中秋节,所以也特地找了几首关于中秋的诗歌,想在中秋前几天分享给大家,然而偏偏前几天有急事,没来得及更新,只好都留到现在,正好国庆八天长假嘛,闲来无事,就来读读诗词吧。

今天要介绍的是杜甫在中秋节写下的诗歌,正值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避祸蜀中之际,明月在天,却难见长安,自己漂泊他乡,祖国战火频仍,浓郁的愁思压抑在杜甫心中,终于借着这一轮明月流淌而出。

杜甫的诗风,后人用沉郁顿挫来概括,他的感情与节奏是舒缓而低沉的,与李白的直截浪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杜甫对于情绪的敏锐并不输李白,只是每当情感要喷薄而出的时候,杜甫的温柔敦厚,杜甫的中庸宽容就会参与进来,于是诗歌也就平静下来。

杜甫老家是河南的,在现在的河南省巩义市,不过他心中的故乡,却从来不是指自己出生长大的那个老家,而是自己寄托了全部人生憧憬与政治理想的长安,读杜甫的诗,我们可以轻松的感受到这一点。

今天的诗歌,所表现的就是杜甫在中秋佳节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国泰民安的祈求。

【经典原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代: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条分缕析】

天空中一轮圆圆的明月,何时竟无声无息的进入到我明镜中来?

此时此刻见到明月,思乡的情绪再也压抑不住,如同一把钝刀,在心头慢慢的割。

回想过去,安史之乱以来,辗转流离漂泊天下,如同一盏没有根基的飘蓬,走遍了千山万水,凄风苦雨。

仰望长空,想要攀折月中桂枝,可是天路高渺难测,无法可寻。

月光是如此的明亮,面前的江水如同霜雪一般浩然之白,映照天地;树林中栖息的鸟儿,亦是毫发毕现。

再抬头看去,月宫中的兔儿,正在嫦娥的怀抱之中,秋天新生的毫毛,远隔千万里的我,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这首诗乍看上去,是不是有点李白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的想象与联想都太过的放肆与跳跃,与杜甫一贯的风格可谓大相径庭,尤其是月兔秋毫一句,如天马行空。所以说杜甫从来不是一个只知道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儒者,他更是一个积极浪漫的盛唐诗人!

前两句是诗歌的主题,故乡遥远,国势难测,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自然是凄凉感伤的。

然而后两联中,杜甫好像暂时跳出了这种情绪,专注于对明月之明亮的描写之中,最后以此收尾,有一丝没头没尾的感觉。

杜甫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有人说是以月之明亮反衬自己思乡怀亲,忧国忧民的心情,但我个人的感觉,杜甫的想法可能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讶于月亮之亮,有感而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