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些曾经都是北大荒生态环境的写照,描述着北大荒有多么富饶,这片黑土地有多么肥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盛产”黑土地,北大荒则占据黑土地总面积的80%,50年代开垦北大荒解决了4亿人的温饱问题,垦荒至今,一千万公顷的黑土地,已经有700多万公顷的林地、荒地、沼泽地演变成了农田,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那么为什么我们又要让“北大仓”还原回“北大荒”呢?为了还给子孙后代一块富饶之地。

北大荒的黑土情缘

北大荒,指的是我国东北部边境的三江平原,原本这里荒无人烟,林海成片是东北虎、狍子、棕熊等等鸟兽的乐土。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在旁,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众多水系交汇于此,地势较低,形成大片湿地。

由于这里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加上水资源充足,植物快速生长,能迅速积累大量有机物;冬秋时节温度骤降,有机物所蕴含的能量来不及被微生物分解就被冰雪所掩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蕴含营养与能量的黑土不断积累,形成了30~100厘米的黑土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伸阅读:[黑土,土中之王,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微生物会将被掩盖的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有机质主要成分,胶体物质)。腐殖质呈黑色,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最关键的是腐殖质可以把土壤胶结成团粒结构,营养丰盛的团粒体粘合在植物根部,成为植物的小水库、小肥料库,源源不断为植物提供能量,因此黑土对植物生长更高效。这是大自然长期积累下的馈赠,素有“一两土地二两油”的美称。]

黑土只有在这样的气候与地理环境下才能形成,条件苛刻,因此全球黑土区仅有四块,分布在纬度相近的乌克兰平原(乌克兰)、密西西比平原(美国)、我国东北平原,以及阿根廷至乌拉圭的潘帕大草原,然而如今的我国的黑土有消亡的趋势。

宝库也有用尽的一天

科学家发现我国的黑土层在以每年近1厘米的速度流失,年均流失量达到了两亿立方米,流失掉的黑土中仅氮、磷、钾的养分就相当于几百万吨化肥,还是天然化肥。腐殖质含量只剩不到垦荒之前的1/3,土地板结、盐碱现象严重。原本“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如今很多地区即使施加大量化肥也难有过去的辉煌。流失的原因主要有:

(1)黑土目的是为了解决温饱,所以主要种植粮食。由于品种单一,对土壤营养元素摄取极不平衡,打破了黑土层原生的营养结构,无法持续性发展,黑土大量分解。

(2)过度开垦、用多养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是黄土流逝,最多就是土壤变薄了,依然可以种植,而黑土一旦耗尽完全露出黄土母质,植物难以生存,没有可以掩盖能量,黑土难以再形成,最终将寸草不生,土地将逐渐荒漠化,“黑土地”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史名词,就像赫赫有名的楼兰古城,只剩下黄沙与残垣断壁。

目前,据如今的速度,黑土地或许在几十年后就会完全消失,也就是说按我们的利用速度,从开荒以来黑土地也就能支撑100年,然后大自然每形成一厘米黑土层却需要200年到400年时间。

退耕还荒

事已至此,我们不能评判垦荒的问题,没有垦荒运动,少了那一口粮,或许就没有你我的今天。同样的事情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亚马逊雨林砍伐日益严重,对于亚马逊的人民来说,更需要的是生存,地球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太大了,够不着。当你在呼吁亚马逊雨林是地球的肺,应该保护它时,别人也会呼吁我们保护北大荒。

每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历史背景和诉求,但过犹不及的道理,适用于一切历史阶段,应该警钟长鸣。竭泽而渔、过度开发无异于杀鸡取卵,自掘坟墓。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不断提升,进口数量大大增加,大部分人解决了温饱之忧,开始考虑环境的问题。“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因此我们要把“北大仓”还原成“北大荒”。不过,我们不能寒了当年北大荒垦荒前辈与他们的后代的心,因此如何帮他们走出依靠黑土生存的困境,安顿好无地可耕的农民同样重要,大家都有饭吃,谁又愿意垦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