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因为联盟条约领导人的需要,承担了巨额外援的使命。

马歇尔复兴欧洲的计划属于美国大手笔,直接把欧洲从一个废物变成了一个经济的强州,苏联,也纷纷效仿,没有投入太多,甚至根据国力在外援上的投入比美国多了很多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当今世界形势下,苏联投资无疑冲击了水漂,而美国投资仍有红利回报。

二战后直到斯大林,去世,苏联主要向华约国家的八个成员国和三个观察国以及我们提供援助。苏联经济复苏和国力增强后,在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对第三世界的饥饿国家进行广泛援助,捐助国数量增加到27个。后来,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的领袖,借助其国力进一步扩大了捐助国的数量。到1980年代,苏联的捐助国数量从斯大林时代的12个增加到64个。

如此众多的国家几乎涵盖了除北约以外的所有第三世界国家

根据半权威《巴黎俱乐部》(1956年成立的国际非正式组织,由全球最富有的22个国家组成,为负债国的债权国提供债务安排服务)的解密数据,以及迫于国内压力的苏联官方1989年的公开数据。

具体名单分发给各个国家,也是让人瞠目结舌!

古巴最多获得320亿美元,其次是伊拉克120亿美元,蒙古112亿美元。朝鲜110.96亿美元,阿富汗105亿美元,叙利亚98亿美元,越南94亿美元。数据太多就不一一证明了。

比如东北亚这个小国就是这样。著名的千里马运动背后,有苏联资本的加持。

这种大规模的援助是结合了苏联虽然强大,但作为超级大国经济却很弱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苏联此举的危害性。

反过来,新生的俄罗斯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一负担仅在普京时代得到偿还,可以说是几十年来的一场灾难。

根本原因也很简单。接受援助的国家都比较穷,偿债能力有限。他们经常用新的贷款来偿还旧的贷款,但仍然一次又一次地不干净。

20世纪80年代,苏联收紧借贷规模后,迎来了债务违约高峰,每年要收到340亿卢布的贷款,还有受援国的各种欠款,整体债务偿还率长期低于20%。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就成了恶性循环。

受援国失去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它们的经济陷入困境,失去了偿付能力。虽然新债没了,旧债不还。

真正的钱最后只能减甚至免。

例如,北非,的强人卡扎菲,从来就不是一个听话的主人。他利用与勃列日列夫的良好关系,接受了100多亿美元的援助。剩下的46亿美元没有归还。最终,俄罗斯政府别无选择,只能减免其中的45亿,剩下1亿,但卡扎菲仍拒绝偿还。2008年卡扎菲去俄罗斯时,这条尾巴被普京豁免了。

利比亚没钱吗?地下到处都是石油,而利比亚,哪个没有受到制裁,也不缺钱,就是不想还!

苏联捐助国中有无数这样的国家。

简而言之,与美国,相比,苏联的对外援助更侧重于风险资本,而非稳定投资。

首先,二战后的世界和冷战时期的世界都属于超级大国竞争的时代。

美和苏在各个方面都在进行全方位的竞争,这关乎世界霸权,霸权的根源是话语权和领导权。基于这一需要,援助成为通过金元外交提升国际影响力、帮助全球霸权的必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苏联奉行国际分工制度。在这样的体制下,它构建了华约经济的协同效应。在这个体系中,每个国家都履行自己的职责。蒙古生产肉类和牛奶,东德产轻工业和一些重工业。东欧国家是轻工业基地,而中亚和加盟友是棉花基地。援助有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回馈整个国际分工生态系统。获取苏联缺乏的资源和有色金属。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这种大规模援助有利于苏联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并在客观上延缓了苏联经济危机的步伐。

因为援助永无止境,受援国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当援助支出像一个吞噬黄金的巨人威胁到苏联的经济安全,然后开始萎缩时,所谓的朋友往往不再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