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2年的某一天,强大的罗马大军攻破希腊的叙拉古城,统帅马塞拉斯三令五申“不得伤害阿基米德半根毫毛”。但据说,没有目睹过这位“数学之神”的士兵攻城后,看到一个正对着地上的几何图形发呆的“傻老头”,想迎面去抓时,老头却狂怒道:“别弄坏了我的圆!”

士兵一怒,顺手一刀,这位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科学巨匠--阿基米德,带着遗憾而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惋惜不已的罗马军队统帅马塞拉斯把那位士兵以杀人犯处决,为阿基米德修建陵墓,并且在其墓碑上刻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柱体内的切球,以纪念他的科学成就。

至此,由阿基米德掀起的数学、物理、力学等领域的高潮,成了古希腊文明落幕的压轴戏。西方科学的凛冬来临,中世纪时期的黑暗,科学让位于宗教,直到1800多年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才让科学重获新生。

在人类发展史上,有无数如阿基米德一样醉心于科学的科学家,如璀璨的群星,照耀人类历史的天空,让人类后来的上天入地成为可能。

如何打捞人类历史长河的这些珍宝一样珍贵的科学家事迹,如何运用现代人喜欢的幽默、诙谐的语调解说他们,是门艺术。

无疑,这本由杨义先、钮心忻所著的《科学家列传》,做到了科学的严肃与文字的活泼的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义先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数学名师,而且还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的他,在本书中采用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体裁,引人入胜之余,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把44位科学家真实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赞叹他们伟大的科学创举之时,又增添几分对这些同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家的亲切感。

《科学家列传》以时间为轴系,集中展示古今中外顶级科学家的成果,从中清晰可见人类科学发展的轨迹。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希腊,自阿基米德之后,断档1800多年的期间,却是西方不亮东方亮。

这期间,中国的数学、医学、农学和天文学这4门最发达的自然科学,曾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中亚的科学家点燃科学这盏明灯,照亮了后来者的探索科学之路;直到欧洲文艺复兴带来西方文明的辉煌,人类最顶级的科学家喷涌而出,形成近代科学文明的燎原之势,科学带来世界的巨变。

01.古希腊时期,科学家的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于难以解释的现象,以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来解释万物,文学作品是最好的佐证。

不过,科学的诞生,让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那科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区别于过去采用悬疑和超自然的解释客观现象,取而代之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了解世界,是为科学诞生的标志。

诞生在古希腊城邦米利班的泰勒斯是人类的科学始祖。这位比孔子早80年就收徒教学的科学家,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严格证明若干平面几何定理,在数学中引入命题证明的思想的第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入逻辑证明,无异于给数学王国奠定了根基。他保证了命题的正确性,不仅是数学王国奠定根基,还使数学成为一个严密的体系,为数学‘科学之母’的地位一锤定音。”

3000多年前的这位人类“第1位数学家”的科学研究成果,仍旧是现在小学生的几何必学内容。

在泰勒斯的墓碑上铭刻着人们对他的景仰之情:这既是一位圣贤,又是位天文学家,在日月星辰的王国里,他顶天立地,万古流芳。

既是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的泰勒斯,在日月星辰中遨游,处处展示出他的不同反响。

有一天夜晚,酷爱科学研究的泰勒斯,一边走路,一边仰望星空。不小心掉进一个深坑,被救起后,仍然沉浸于天文学意境中的他,脱口而出一句“明天肯定有雨“。

众人嘲笑他“只知天上事,不知脚下坑”,他却意味深长道:“只有那些站在高处的人,才有跌进深坑的资格;而那些文盲,本身就躺在坑里,又怎能从上往下掉呢?”他以科学家的睿智与深沉,让“史上最牛一跤”尽显意义。

直到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依旧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摔坑”;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尔.王尔德也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一些人还在仰望星空。”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致敬和传承?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总结的那样:“科学思想是对前科学思想的发展”,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是泰勒斯的数学同盟;柏拉图深受毕得格拉斯的的影响;欧基里德从小就是柏拉图的崇拜者,他的《几何原本》是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小学甚至大学的必修课;而“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就是欧基里德的徒孙。

作为中国古代最发达的自然科学之一的中医,也是遵循“科学思想是对前科学思想的发展”这一规律发展起来的。

02.中医在望闻问切中的与时俱进和晚清西医的冲击

“医圣”扁鹊不仅学识渊博,医术高明,而且还广收弟子,他的弟子把老师的学说发扬光大,让中医成为一门科学分支,并最终形成了影响千年的中医学派。

正所谓“家贫出孝子,国难现良医”,在“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东汉末年,既有华佗这样的中国“外科鼻祖”,发明“麻沸散",将麻醉首次用于手术中;也有影响中医2000年的“神医”张仲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仲景是扁鹊的忠实崇拜者,小小年纪就走上拜师学艺的道路,年纪轻轻就成为经验丰富的名医。

生活在战事频繁,天灾人祸不断的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早先为长沙太守,首开“坐堂医生”先河,在衙门为百姓看病。后隐居山中,潜心著书,写就十六卷的《伤寒杂病论》,后被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对治疗方法和处方药的贡献突出,其中许多著名方剂,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而且,张仲景在天人合一世界观的指导下,“将阴阳学说”这个荒蛮年代野性思维的结晶,优化整理后移植到中医的辨证诊治过程中,并提出了非常另类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成于张仲景,他所建立的理论体系相当完善,就此奠定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集秦汉以来的中医理论大成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1部从理论到实践的医学专著,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另一重要著作,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至今仍是中国国内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即使是在海外,《伤寒杂病论》也颇受医学界的推崇,被后人奉为“方书之祖”。

这本书也成为被后世尊为“药王”的孙思邈的枕边书,他也是继张仲景之后全面系统研究中药的先驱,对中药的发展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德。

正如《科学家列传第》31回所表:中医中药本不错,西医冲击靠边站,”中医学传统的理论实践,经过长期的历史经验和积淀后,到了清朝初期,已臻于完善和成熟,尤其是温病学派的形成,在治疗传染病热病方面是起到积极作用,降低了死亡率,预防了感染。'

但是,长期的闭关自守,使得这时的中医停滞,而不能实现突破。到晚清时,在西医对中医的淘汰冲击下,中医日渐式微。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在2020年的抗击疫情中,中医药又一次发挥了它的最大作用,让“中医出海”成为共识。

03.在宗教的枷锁中,科学家们的步步为营

在黑暗的中世纪将近2000多年,欧洲几乎没有出现过科学家,直到神父哥白尼的出现.他用神职作掩护,在神的地盘搭建“天文台”,从事天文观测和研究,创建“日心说”。

据说,在他创作《天体运行论》时,作为神父的他,还曾经有段爱情佳话曾为他助力。出身名门的安娜性情贤淑,与哥白尼两情相悦。他俩共同生活10年,在爱情的激励下,哥白尼的巨著进展更加迅速。

但被人告密后,教会强迫哥白尼和安娜脱离关系。感情深厚的他俩不愿就此分开,哥白尼甚至表示,为了安娜自愿还俗。为了不影响哥白尼的创作,安娜忍痛离开教堂。不久,她被驱逐出境。

他们1535年的遭遇,让今天的我们读来,不免唏嘘。也看到写出颠覆人类之前认知的《天体运行论》的哥白尼的“真实”一面。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伽利略和开普勒对宇宙研究不可缺少的序幕。而正是伽利略关于惯性、加速度的概念提出,和开普勒的三大“行星运动定律”,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尤其是伽利略始终认为的“科学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让100多年后的牛顿感同身受,他坦言道:“若说我比别人看得更高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伽利略坚信:“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这也是他对科学研究,毕生都保持极大热情的原因。

晚年的伽利略双目失明,却始终未停止科研活动。仍然在思考比如,如何设计挂摆钟,矿井下的大气压是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他奉为座右铭的“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在今天读来,仍旧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在仍然以西方科技领先全球的今天,在中国的和平发展却总是遭打压的现实下,我们更应该铭记: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让“当代天才成为当代科学家”,才能涌现更多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科学家。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讲到的"论学术自由"中的一段文字:"诚然,大自然给我们什么,我们就得接受什么,但也有一种类似于时代精神的东西,它是某一代人彼此传递的典型的心灵态度,给社会打下它的独特印记。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转变这种时代精神为己任。”

时代呼唤科学精神,更迫切需要建立科学里程碑的中国科学家,而“人人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力”,这也是这本《科学家列传》,想要告诉我们的科学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