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在功率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和以存储器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带动下,西安将持续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到2025年,全市半导体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

文︱方雯

10月14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北京赛迪会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报社、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赛迪智库集成电路所、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全球IC企业家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2020)在上海开幕。展会同期还举办了产业应用对接会、产业游学暨招聘会、城市主题日等丰富的现场活动。

本次大会暨博览会的主题是“开放发展合作共赢—5G时代芯动能”,旨在进一步加强5G时代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展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与成果,推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为本次大会城市主题日冠名方,14日下午,西安市在展会现场成功举办“创芯西安 共创未来——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合作交流会”,共同探讨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发展以及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机遇。

今年疫情的爆发对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造成了冲击,虽大环境不容乐观,但上半年西安集成电路产业仍实现了2.8%的正增长。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先后出台多项支持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和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现有半导体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0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百余家,晶圆造企业8家,封装测试企业13家,测试与分析中心10个,支撑业企业70余家,相关科研机构20余家,学历教育机构12个,业人员5万人,形成了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的比较完整产业链。

当下,以西安为代表的中西部半导体产业正在崛起。

西安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陕西半导体产业销售总额为958.1亿元,同比增长39.51%,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740.5亿元,同比增长37.41%。从2012年至今,西安集成电路产业复合增长率超过30%,产业规模排名位居全国第5,仅次于江苏、上海、北京和广东,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图源: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SSiA)

从产业链各个领域来看,西安已初步形成快速发展的格局。

设计业

2019年陕西半导体设计业规模达到100.9亿元,同比增长29.6%,拥有近百家设计企业,涵盖通信、存储器、物联网、功率器件等众多领域。目前陕西最高的设计水平达到7nm,正在进行10nm工业平台的SoC芯片设计研发工作。

制造业

2019年陕西集成电路制造业规模达到524亿元,同比增长85%,拥有8家晶圆制造企业,其中三星(中国)半导体在去年国内十大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排名中位居第一。晶圆制造最高水平为12吋14nm级存储器晶圆制造技术。

封测业

2019年陕西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规模为115.6亿元,封测企业共有13家,主要封装类型包括QFN、DFN、BGA、SiP等,产品包括先进传感器封装、功率器件和智能功率模块等。西安现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封测产业聚集地。

支撑业

2019年陕西半导体设备与材料规模达到153.7亿元,企业数量超70家。在硅材料领域,陕西已形成从多晶生产、拉晶、切割、研磨、抛光等环节的完整工艺链且初具规模。

分立器件

2019年陕西分立器件规模达到63.9亿元,同比增长15.52%。在功率器件方面,产品范围从低压功率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到激光功率器件,产品线完整、门类齐全。

产业链配套方面

三星半导体闪存芯片项目带动了上百家配套企业入驻,包括美国空气化工、日本住友、华讯微电子等国内外企业。此外,美国应用材料等近百家国际知名企业的加入也完善了支撑配套和物流环境,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

预计到2020年底,西安市半导体产业总产值将实现突破性增长,达到1000亿元左右。在IC设计方面,随着紫光展锐,西安国微研发中心的落地,中兴克瑞斯在5G带动下的大幅增长和紫光国芯的迅速发展,全年将实现近120亿产值;在晶圆制造业方面,随着三星二期的投产,预计达到近800亿左右;在封测业方面,产值随着华天、华羿等项目的投产运行会平稳增长,全年预计120亿以上。分立器件业随着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输变电等需求的增长会达到70亿以上。支撑业全年产值预计在140亿左右。

据西安市投资合作局招商项目二处负责人介绍:未来,西安半导体产业将努力发挥集成电路发展的集群优势,优化资源,协同发展,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突破关键技术,在功率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和以存储器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带动下,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到2025年,全市半导体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

为什么要选择西安?

区位优势

西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拥有亚洲最大的高铁站,现已开通国内、国际航线356条,其中国际航线88条,2小时航程能辐射全国85%以上区域。此外,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3条线路,实现了中亚及欧洲主要货源地全覆盖,2019年开行2133列。

人才、教育优势

西安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充裕,科教综合实力全国第三,拥有84所高校,其中从事微电子专业的科研机构20余家,学历教育机构12所。西安共有11所高校和研究所招收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排名全国第一。高校相关学科在校生近10万人,年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占全国的14%。行业从业人员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全国1/6。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7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73家,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0家,各类科研机构460多个。2019年,西安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1364亿元,专利申请量723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9297件,是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城市。

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国家创新性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西安居副省级城市第6,西部城市第1。

科学的产业布局

西安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为目标,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即做强“6大支柱产业”、做大“5大新兴产业”、做优“6大生产性服务业”、推进“1个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六大支柱产业为:

  1. 电子信息:去年西安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规模上工业产值1102.41亿元,同比增长23.5%;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2869.3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今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西安电子信息业沉淀至今已逐步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随着当下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将引领经济快速发展。

  2. 汽车:西安正不断完善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现已有汽车生产企业67家,从业人员达到7.7万,总资产为849.7亿元。

  3. 航空航天:西安拥有国内航天1/3以上、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航空航天资源实力全国第一,已基本形成集飞机研究设计、试验试飞、生产制造为一体的航空制造业体系。

  4. 高端装备:围绕专用通用设备、机器人、轨道交通、3D打印装备等产业,西安不断扩大规模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5. 新材料新能源:西安现有国家级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15个,国家级新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5个,国家级新材料制造中心2个,旨在打造西部新材料生产中心、“一带一路”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全球新材料创新研发之都。

  6. 生物医药:西安全市规模以上制药生产企业58户,产业链基本完整,加快打造医药千亿级产业。

投融资环境及政策支持

基于优质的投融资环境以及各项优惠政策,西安“双招双引”成效显著。下图为一些政策节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附上西安土地价格:

如果想在半导体行业中打拼一番事业,选西安它不“香”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