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语言,就是人类文明的敲门砖。它可以投石问路,也可以成为缄默的门闩,最好的例子就是,古之于今的甲骨文,今之于今的摩斯密码。而我们要学新的技术,除了培养相关人才,发展相应学科,另一条路就是等着外国主动透露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进展。这听起来就是件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但有时候既是天意,也是乌龙,美国有幸得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建立并实施了“东欧及原苏联研究与培训项目”,被称为语言战略。所以,美国之所以能让苏联在不知不觉中自废武功,不完全是经济、军事上占尽优势的结果,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在“用心”了解自己的对手——在深刻的了解当中,发现破绽、或者试图渗入,就变得轻而易举。该说不说的,这手法像极了“渣男”。于是,美·渣男·国果真就蹲到了宝——彼得·乌菲莫切夫,这个全美隐身飞机背后的男人。

彼得·乌菲莫切夫,被誉为“隐身(战机)之父”。大学毕业后,进入苏联国防部无线电工程学院工作,期间,他没有专注于电子战研究,反而对电磁波反射理论产生兴趣。或许是无线电工程学院研究员这个名头极具欺骗性,乌菲莫切夫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被苏联看作不具备重大军事或经济价值,从而被埋没。如果想知道苏联是怎么看这一旷世研究的,数据科学家阿拉斯泰尔·莫里指出,苏联认为,保持隐身形态,对制作工艺中精确的公差要求,是难以达到,以至于苏联很少考虑“隐身”这件事,止步于好奇。

而美国计算机发展得正是生龙活虎的时候,模拟多么精确的隐身公差都不算费劲。于是,洛克希德一名研究“隐身”技术的工程师丹尼斯·奥弗霍尔瑟,机缘巧合,有幸在美国疲于应对苏联越来越精密的防空系统时,拜读了这一篇如同标准答案般的研究成果之后,豁然开朗地意识到,乌菲莫切夫已经成功创建了“隐身”条件相关数学理论与计算公式,来进行雷达反射面及分析,并最终将之实践在美国首架真正对雷达“隐身”的侦察机F-117,并开启了美军飞行器的雷达“逃逸”之旅,隐身飞机一架接着一架出世,包括F-22和尚未登台的B-21,都受惠于此。

资料图:F-22

“隐身”也就成为当时美军定义新式五代战机的硬性标准,即使至今也没人能给出一个“五代机”公认的标准定义。根据隐身飞机经验最丰富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给出的描述——显然以其力作F-22为模板——全方位隐身、高性能机身、先进航空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可操作性计算机系统,一切服务作用于提升战场态势感知、反应能力。所以,截至2020年9月,符合这一描述且已形成战力的五代机,唯有吃螃蟹吃得最早的F-22。其他国家想拥有五代机,沿着这一描述按图索骥,不存在其他相关设计经验的情况下,似乎也逃不出F-22的版型。其中我国的歼-20尚未量产,俄军的苏-57预计今年完成首架交付。

曾经,我们为了从苏联学会原子弹技术,得到老大哥的首肯之后,开始积极筹备研制准备工作,并与多位优秀的苏联专家展开了长达3年的合作共事,建立起了深厚的学界认同感与“师生情”。3年后,苏联面对国际形势对我们背信弃义,并以“全面胡诌”的3个借口全面撤回专家。当时苏联专家似乎出于某种“歉疚”,将当时苏联建造中的潜艇、护卫舰等设计图纸,都留给中国技术人员“抄”、“记”,还将珍藏的重要技术笔记簿,偷偷递给我们的送行人员。

这其中蕴含的价值与分量,何止千金。但这属于苏联学者“无伤大雅”的临别赠礼,也体现了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挚情谊。而在“啃”外来先进技术的过程中,最难的或许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承载这些技术的文字。反观美苏之间,除了短暂成为“一丘之貉”并见证苏联的没落以外,真正的学术交流谈不上,顶多是互相炫耀、甚至是攀比,但这并不妨碍美国人通过对苏语言战略深入了解苏联,并且等到了苏联无意间掉落的宝藏——五代机的核心,隐身技术理论;而苏联甚至一度将语言学打成伪科学,其中经纬不经令人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F-22

总的来说,五代机的核心,在于隐身。其中美军F-22发行最早,应用技术最成熟,而美军也对F-22的期望甚高——什么高精尖先进技术都往上加,导致成本大额超支,且生产时效预估会延误不少,当然主要问题还是成本与美国国防预算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极度自信且胃口膨胀的美国官员,最初是想着订购750架F-22的,冷静下来看了看荷包并关注了对手国进度之后,在1994年至2004年的10年间,美军750架F-22的计划一降再降再降,变成了183架。直到2008年,通过新的国防法案立项之后,这一数字才得到小幅增长,成长为187架,且不得不采用基本功能优先,附加功能与服务在生产出来之后再添加的办法,来将成本控制在一个短期可负担的范围内。

不仅如此,自F-22于1997首飞以来,也有20多年的经验了,也没见美国将F-22视作明日黄花,像曾经对待坠落于南斯拉夫的那架F-117一样,称其技术20年了,“已经馊了”,不用捡回来了。而中俄的五代机技术应用到现在,数量上来说,还不足以对美军的187架F-22构成威胁。即使如此,站在这项发展了40来年的隐身技术最高处的美国,仍然各种患得患失——虽然理论还是那个源自苏联的理论,只是生怕最终饱含美国“心意”的成品,就被中国或者俄罗斯再度拾获,那中俄尚在积蓄力量中的五代机,可能直接升华加倍了。

所以,美国为F-22定了一条国法,不能出口,坚决不出口,最好让F-22的技术永远封存在五角大楼。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四处倾销军火的打算,并在2010年在国防授权法案中提出,诸如索要变型出口F-22所需成本与可行性计划方案,并研究F-22本机出口对美国的影响,这样的要求。如此这般的考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俄五代机技术发展水平。选择对中俄严防死守,但必然不会过分防着自己的盟友们。而美国盟友中澳大利亚和日本也都有这个胃口,接连表示出对F-22的购置兴趣。

为了适应这些市场需求,美国自己的F-22都只实现理想中750的183,还不够塞牙缝,又怎么会舍己为人、看关系好就出口呢?但又想赚钱,就推出了一款成本不及F-22一半的出口型隐身战机F-35,生产时还用盟友的钱,最后出口价给到1架F-22成本价1.83亿差不多的钱,美军计划到2044年自行购买2456架F-35,总之小算盘打得山响。

此外,更是不考虑生产的可持续性,对机身的建造采用稀缺性战略资源——稀土。而已知世界稀土储量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其他国家合起来第三。但美国历来不喜欢开采自家资源,这次也借称国内制造业对稀土需求少。此外,F-35自生产、部分服役以来,毛病就层出不穷,设备零件问题就不说了,还屈服于天气,雷暴等气象条件不能出战否则自爆,白瞎了“闪电”的名号;今年还2度坠机。

也就澳大利亚空军看出了一点价值,F-35比F-22多了1个技能点——打击并撂倒敌方空中支援力量的作用。而日本则为了不超出GDP1%的军事预算限制,一时也买不起F-22,直到2009年F-22停产,拥有F-22的梦想也直接破灭了。中东国家也看到了F-22的稀缺和昂贵,而对F-35垂涎三尺,哪怕问题太多,还是逃不过“隐身”技术的诱惑,可能这就是“出口型号”吧——它或许不够完美,甚至不够好,但是稀有的技术在那里,日常“真香”。

与美国国防预算时常掉链子不同,俄罗斯直接搭不上这条链子;相比之下,中国的产能始终给力,歼-20实现量产只是时间问题,因为需要等待合适的发动机,来满足歼-20机动与速度完美融合的需求。但就眼下而言,我军自用歼-20尚且不足,外销是不可能的。虽然没有外销的现实基础,但也不妨碍西方看客们发问:为什么中国不出口歼-20呢?确然,在首次公示歼-20后的几年中,西方分析家曾一度认为中国会像往常一样,秉承惠及大众的处世原则,生产相应的出口型号,供盟国选用,然而预测错误。美国守口如瓶在先,誓不与中国乃至世界共襄“盛举”,中国又怎会做这个挨枪子的出头鸟呢?

资料图:歼-20

我国军事评论员,前战略部队军官宋忠平曾表示,“为避免歼-20的五代技术落入敌对势力手中,我国不会将其出口。”他还提到美国对F-22实行的出口禁令,表示“如果美国决定出口F-22,中国或许也会做出相应改变。”宋忠平先生,是站在全球军事力量部署角度,提出的这一观点:当美国及其盟国均拥有F-22级别的军事力量,那么中国与盟国,也需要部署对等量级的歼-20来平衡世界范围内的敌我军事力量,才能最大程度抵消对手国威胁,令武器库技术升级不至于失去本来的意义。同时,如果F-22广泛部署在世界各地,那么其上承载的秘密终将被揭开,两大国之间猜来猜去的游戏也就可以宣告完结。事实上,中美两国对隐身战机的出口都有更好的选择。

美国的F-22制造商洛克希德再接再厉,赶制出了一款替代品F-35,同时也是多用途型产品,能够适应多种购机需求、实操任务。堪称五代战机中的“万金油”——就目前为止F-35的处处受限、时时不顺的任务表现而言,又像是一款“入门级”“试用品”。虽然订户不少,但是美军过大的胃口,导致F-35项目的规模性和复杂性都给生产研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在F-35的开发和测试阶段为了加入不同客户的“私人订制”需求,而大肆更改、翻新尚未证实可靠性的原始设计,成本激增,交付延误,以及后续暴露出的一系列大小问题,都让F-35在国际上广受审查与批评,颇有些“自砸招牌”的意思。

中国方面也有意无意地出现了一款由国企沈飞独立开发,未经军方授意的五代机,FC-31“鹆鹰”,或“雪鸮”。一般而言,人们会将FC-31当作对标F-35的出口版本,或者是相应的舰载机版本。由于机身较歼-20小,且设计更为简约,在我国加紧发动机研发的背景下小,FC-31将有望更早获得所需型号的国产发动机,并更早实现量产,最终数量也会更多。赶上美军预计订购的2456架之多,也并非难事。整体而言,美军乃至美国的一举一动,仍在中美两国之间起着主导作用。当有关中国的疑问出现时,我们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美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