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曾碰到过孩子打小报告的情况,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幼儿阶段,这其实是一种特别常见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早在幼儿阶段就已经产生,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但由于此阶段孩子尚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这种能力比较薄弱,因此他们才会频繁出现打小报告的情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打小报告的情况会逐渐减少、那么,对于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父母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找到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

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

1、渴望得到关注

有些孩子向老师或父母打小报告,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被告发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而是希望得到父母老师的关注与肯定。这是孩子表达自我的一种需求,因此绝大多数小报告内容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2、寻求解决办法

正如上文所说,孩子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很多事情对他们而言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将情况反馈给父母或老师,希望可以得到解决的办法。

3、彰显正义感

有些孩子正义感比较强,总会为那些不当行为打抱不平。当不正确行为出现时,这类孩子总会第一时间将状况告知老师或父母,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心理上的满足。

从客观角度来看,打小报告并不是什么不良举动,但孩子打小报告这一行为本身其实是会产生两种后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小报告的后果

1、强化自身正义感

孩子养成打小报告的习惯,能够帮助孩子强化自身正义感。随着正义感的不断强化,孩子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于他人的错误行为,他们也将第一时间提出,于公于私都是有一定益处的。

2、引发信任危机

当然了,打小报告这种行为也将引起信任危机。

因为不论打小报告的出发点是好是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对他人隐私的一种泄露,进而导致"告发者"与"被告发者"之间的信任破裂,甚至会导致"告发者"与身边人出现信任危机,很难再取得别人的信任。

那么,在情商与正义感的面前,父母该如何教会孩子进行选择呢?

应对打小报告行为的方法

1、陪伴和关爱孩子

现如今绝大多数年轻父母都将时间花费在工作之上,很少有时间陪伴、关心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养成打小报告的习惯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要想培养孩子的高情商,父母就不能放任这种行为不管,否则孩子今后很可能成为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因此,父母应该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这样,孩子的心事才能及时得到解决。

2、弄清事情真相

依照孩子现目前的生活阅历,很多事情的判断其实并不一定正确。因此,当孩子向父母打小报告时,父母应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之后与孩子进行交流并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能过度紧张甚至是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上文所说,有些孩子习惯向父母打小报告,是因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并不知道如何加以解决。虽然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但是孩子与被告发者之间的信任也将因此遭受破坏,甚至就此破裂。

而相比较之下,如果孩子之间能够当面将问题解决,那么既保护了行事者的隐私,又增进了发现者的正义感,如此一来就很好地规避了二者之间信任危机的不利影响,这是最为理想的应对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打小报告这一行为时,除了要对他们加以引导、教会他们分别对错以外,还需要培养孩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长此以往,孩子才能独自应对突发状况,这对于社交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结

虽然打小报告只是孩子特地成长阶段才会出现的一种行为习惯,但是其所产生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如果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那么很可能会对孩子之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打小报告一事给予重视,千万不要将其视作一种幼稚行为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