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大家对广州再熟悉不过了,“北上广深”,人人皆知。河南省下辖的许昌市也是历史名城,曹操曾迎汉献帝定都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在许昌。看似两个关联不大的城市,实际上有很多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有一条高速公路起于河南许昌,终于广东广州,这就是许广高速。当你开车从广州北上一千多公里,穿越广东、湖南、湖北进入河南许昌后,不妨朝许昌西南方向去一座城市。这就是隶属于许昌市的襄城县,因为这里和广州实在太有缘分了。何以言之?因为在历史上,襄城也当过广州。

襄城位于许昌市的西南,再往西南不远就是平顶山市主城区,面积约920平方公里。襄城这个地名出现于汉朝,设襄城县。为什么叫襄城呢?因为周襄王(公元前651年至公元619年在位)曾避难于此,故称襄城。北魏濒临崩溃的孝庄帝永安年间(公元528年),北魏设广州。不过,此时的广州治所还不在襄城,而是在现在的鲁山(平顶山主城区以西),襄城隶属于广州。到了东魏和西魏对峙时,广州治所离开鲁山,搬到襄城,襄城成了“广州”。

至于原因?咱们来看地图。咱们都知道湖北省省会武汉称为九省通衢,实际上襄城也曾称为九省通衢。襄城西邻平顶山主城区,东邻许昌主城区,东南不远是漯河主城区。把区域放大,许昌往北不远是郑州,郑州东是古都开封,西是古都洛阳。在元朝之前,西安——洛阳——开封这条沿黄河(含支流渭河)的狭长区域,是我国大一统王朝或北方大型王朝的核心统治带,再往北是山西、河北。襄城往西南较远处是位于南阳盆地的南阳,再往南是汉水畔的重镇襄阳,襄城往南较远处是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汉。

这么一大块区域,是古代南北对峙时争夺的焦点区域之一。北朝控制了这一块,就能于北可守卫洛阳、开封一线,于南可威胁到南朝的长江防线。南朝控制这一块,于南可守卫长江防线,于北可威胁到北朝的核心统治区。如果我们把以上区域划成一个大圆的话,襄城基本上就处在这个大圆的中心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定都于邺(以及太原),西魏定都于长安(陕西西安),北魏旧都洛阳就成了双方争夺的前哨阵地。距离洛阳并不远的襄城自然也是双方必争地之一,可以说谁得襄城,就能占据河南争夺战的主动权。西魏虽弱,但也志在夺取襄城。不过夺城之后却守不住,很快就被东魏夺了回去。

到了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初,东魏和北齐的实际创建者高欢去世,控制河南的大将侯景不服嗣王高澄,将河南献给西魏。西魏宇文泰凭空捡到一个大钱包,笑得合不拢嘴。得到河南后,西魏就可以从侧翼包抄东魏,同时也改善了长安所面临的被动形势。称为名将的西魏荆州刺史王思政率兵入襄城,不过王思政似乎并不太看重襄城,打算将行台治所放在长社(河南长葛)。淅州刺史(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附近)崔猷却回信王思政,反对他这么做。崔猷非常看重襄城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襄城控扼京洛,当今要地,与国相接,(一旦东魏来攻)易于救援。”

崔猷的计策相对比较稳重。王思政驻守襄城,另外派兵于长社,二城互为犄角,再加上西魏本部为总援,易守难攻。可王思政始终不同意崔猷的建议,反复向宇文泰陈请,最终宇文泰也同意不把重点放在襄城上。结果呢,王思政最终兵败降于东魏,导致名节有亏。禅代东魏的北齐将襄城控制在手中,洛阳南线无忧,同时又可从侧翼威胁到西魏控制的南阳、襄阳等重镇,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唐德宗初年,著名叛臣李希烈率军将唐朝大将哥舒曜围困于襄城,这引起了唐德宗的极大忧虑。一旦襄城失守,则洛阳腹部受敌,洛阳要有失,长安的麻烦就大了。为了能救襄城,唐德宗几乎是不惜代价的,到处发兵救襄城。不过哥舒曜最终粮尽弃城,襄城为李希烈所据。之后,叛军乘胜攻占了洛阳以东的重镇汴州(河南开封),给唐朝制造了巨大麻烦,史称“贼(李希烈)势益张。”

襄城称为广州基本上只在东魏和北齐二朝,北周消灭北齐后,将襄城的广州改为汝州,又几经兴废,到了唐太宗贞观初,汝州也没了,襄城以县一级单位划入许州。有一点非常有意思,襄城隶属于许昌,但在地理上却属于平顶山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平顶山煤田总储量的约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