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如棋,你我皆是其中之子——刚日读史。

笔者研究历史越久,越觉得有些事冥冥之中已经是被注定了的,被啥注定呢?不是命运,不是迷信,而是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注定了每个人的命运。

历史上每个人都是被注定了的,每个历史事件也是被注定了的,西汉的窦婴就是死于社会发展规律这个磨盘下。

自周朝王室利用血缘关系确定了分封制,分封天下后,以为天下都是姬姓血脉,可以统治万世而不倒,却不知几百年后的东周,天下各地姬姓王室血脉淡薄,又由于主家王室衰弱不堪,对天下的控制力形同虚设。因此,东周后期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就是姬姓分封制的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朝分封)

姬姓分封制的崩溃,引发了先哲们的思考,于是一个代替分封制的中央集权制,由商鞅带给了秦国,笔者需要指出,集权制必定会出现,不管是商鞅、李鞅、还是张鞅,它必定由某个人的头脑中出现,因为经过春秋战国的战乱,周朝建立的秩序分崩离析,它必须由新的秩序来领导社会。

恰巧,商鞅给秦国注入了新秩序,而这个新秩序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证明是真的无比有效,但是它又有副作用,军功制封死了社会民众上升的天花板,在南征岭南,北筑长城后,再无战事之时,就是军功制崩之日。

因此,秦朝二世而亡。

底层出身的刘邦很鸡贼,也很幸运的做了大汉国的开国皇帝,他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觉得中央集权制是天下灭亡的元凶,在没有更好的制度代替时,他又重拾了项羽定下的周朝分封制基调——把刘姓血脉封为王,以驻守各地。

项羽是封异姓为王,他封刘氏为王,与周朝的姬姓血脉分封一模一样。恶果不用等到几百年后,就在刘邦死后几十年,即发生了七国之乱。

叛乱总有人要去平息的,在叛乱之中,窦婴脱颖而出,他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背景又雄厚,很快就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令无数游士宾客纷纷争相归附。

咱们先来跳回社会发展规律上,当刘邦顶下的刘姓分封制,因七国之乱被打得粉碎时,就会被当权者丢弃,而汉景帝寿命不长,没有时间弄个新制度出来,接班的汉武帝,却有时间又有精力去折腾,于是中央集权制被他重新捡起。

注意,这个中央集权是历史大势所趋,是必定会出现的,不管当皇帝的人是不是汉武帝,它必定出现,等到它再次崩溃后,又会出现类似的分封制——西晋时的八王之乱就是一个最好的验证。

所以,咱们一眼就看出汉武帝推行中央集权时,窦婴的死,正是因为他在阻碍汉武帝的中央集权行动,才会历史大势碾压而死,这是他致死的根本原因!

好了,得出了根本他致死的原因,现在推本逐末,看看他做了哪些阻碍历史大势的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照)

窦婴,西汉初期的观津人(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系皇族外戚,他姑姑是窦太后,汉文帝时期,窦婴就是吴国国相,后来因为有病被免职了。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他被汉景帝封为大将军,与太尉周亚夫一起带兵平叛。名将周亚夫压阵,轻而易举就平定了叛乱,回朝论功行赏时,窦婴被封为魏其侯。

从此,他与条侯周亚夫权倾朝野,威风凛凛,朝议时,无人敢与他俩争锋。因此,吸引大量游士宾客争相归附窦婴门下。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史记》

养士之风,古已有之,盛行于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后期的四大公子最有名——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这四大公子广招宾客,蓄养奇人异士无数,秦国集权制度摧毁了这种养士的土壤,但是接任的大汉初期,政治宽松,社会稳定,养士之风又开始出现,窦婴就是其中的代表。

秦始皇时期,法家韩非子就提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指出社会上读书人可以利用文字、作品操弄舆论,制造社会混乱,违法乱纪;同时练习武艺的民间侠客,总是好勇斗狠,经常用暴力触犯法律。

很明显,窦婴门下养的就是侠客之类的人,不但他养的士,就连他这种养士行为,都是对汉武帝中央集权行为的阻碍。这是他的死因之一。

汉武帝集权路上,就把这些民间的侠客一一剪除,《史记》上有记载,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尤其是郭解,更是汉武帝亲自点名要干掉的侠客。

有朋友说,窦婴死因大概分为三点:

1,他自身性格原因。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窦婴失去在宫中的最强支援力量,更加被汉武帝疏远,同为皇族外戚的田蚡开始发达,逐渐如日中天,大量宾客、官员纷纷脱离窦婴而转投田蚡门下,在此消彼长的际遇下,窦婴心态不够平衡而被杀,这个观点最早是史家大佬司马迁提出的,如下:

“武安(田蚡)之贵在日月之际。然魏其(窦婴)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史记》司马迁)

大佬司马迁还提出了有灌夫的原因在内。

2,灌夫的拖累。

灌夫这个家伙,是个猪队友,酒品差,喜欢饮酒又容易酒后发疯,本来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功做了官的,并且做过淮阳太守,后来因为犯法被罢了官,但他与魏其候窦婴有相同的养士爱好。

公元前131年,灌夫在田蚡的喜宴上,强行劝酒不成,使酒骂座,令田蚡大怒,随即把灌夫杀了,并诛灭全族。其间,窦婴并无眼力劲,还一个劲的给好友灌夫求情,惹得田蚡的姐姐王太后大怒,一气之下,连窦婴也被拉去菜市场砍了头。

“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遂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灌氏之属,皆得弃市罪……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史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蚡要杀灌夫)

3,田蚡的陷害

田蚡生性阴险,又曾与窦婴有过冲突,因此借灌夫之事,牵连上窦婴,把其杀死。

笔者想说,这三个观点都没问题,都是对的,但属于微观原因。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时代,权力最大的是皇帝,处置大臣时,只有皇帝有决断权,那么窦婴之所以会死,是在汉武帝的允许下发生的,所以根本原因除了三个上述的微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宏观原因是他阻碍了汉武帝的中央集权行动,再宏观一点说,就是他违背了历史规律而被杀。

而阻碍汉武帝中央集权行动的,不止是灌夫、窦婴,就连田蚡也是,他也爱好养士,也是个集权阻碍,如果他不是得病早死,肯定也要被汉武帝干掉。

“上自魏其时,不直武安,特为太后故耳。及闻淮南王金事,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史记》

(汉武大帝剧照)

只要顺着历史规律去摸,汉武帝集权的动作去找,就会发现窦婴死于集权路上的微观原因是不止三点的,还有第四点他的外戚身份,也是致死原因之一。

汉武帝时期,外戚势力茂盛,严重阻碍了他的集权行为,早期有窦太后外戚势力,代表人是窦婴;窦婴被除后,到王太后外戚势力,代表人是田蚡;田蚡死后又到卫皇后卫子夫家族,代表人物是卫青、霍去病。

从历史可以看到汉武帝对外戚势力是先用再杀原则,(卫氏一族是汉武帝借巫蛊之祸铲除的)都是为了集权。

天下权力规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希特勒高度集权制的第三帝国,被分权制国家打败,又重新被洗牌成分权制国家,就是此道理,掌握此中道理,可通过去,明未来。

参考:《大时代下的人物悲剧--窦婴之死的深层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