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民谚云“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足可见足三里穴灸法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足三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内经》强调“气脉常通”,“脾胃乃后天之本”,可见,要想长寿,保持足阳明胃经的通畅相当重要,常推长寿筋,则有延年保健之效。(该法源于王文全老先生)

在推筋导络的学说中,将足阳明经筋在小腿循行的区域称做“长寿筋”。小腿前面的骨头就是我们俗称的“迎面骨”,在迎面骨的外侧是胫骨前肌,这条肌肉与长寿筋大部分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胃有病时,筋肉会发生“离股”,就是迎面骨与肌肉之间有了一条缝,宽几毫米至一厘米,长从几厘米到数寸,轻则短、窄,重则宽、长。

此时我们将筋肉推回原位,胃病可以应手而愈。以下是推长寿筋治疗胃病的方法,平时我们也可以自己摸一摸,按一按,如果发现有筋变硬的情况,就可以自己推一推,推到不痛不酸,放松后筋肉柔软就可以了。

推长筹筋法:

1 以掌根着力,接触皮肤的面积尽量大。

2 推筋时力量向下,同时偏向里,就是向骨头方向推。

3 速度不应过快,以3~4秒钟从上至下推一遍为度。

4 每天推三到五次。

按推筋方法的讲究,从小腿到脚趾都可以推筋,是一种古老而不为人知的方法。

若能把筋都推顺,经脉自然都是通畅的,不但可以活到天年,而且应该是健康的天年,可谓“常推长寿筋,健康享天年”。

养脾胃,除了推长寿筋,还可以艾灸长寿穴!

罗天益的《卫生宝鉴》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病案:建康一位观察副使的儿子在23岁这年突然患病,发热、消瘦、嗜睡、四肢困倦、盗汗、大便又稀又多、食欲不振,吃什么嘴里都没味道,整天没精打采,连话都懒得说。罗氏经人介绍,来给病人看病,发现他的脉象是浮数的,重按又没什么力气,可见要大补气血。可病人的脾胃之气本来就很虚弱,再喝中药,对脾胃无疑又是一层负担。于是,罗氏便给他用艾灸足三里的方法来补益脾胃之气,然后适当配合灸中脘和气海,这样就可以把恢复的气血慢慢引上来,到达脾胃的位置,从而达到强健脾胃的目的。灸疗后,罗氏又嘱咐他要多吃大米、羊肉,以巩固脾胃之气。就这样坚持治疗了两个月,病人的症状就都消失了。

刺激足三里最简单的方法是敲打,从体质上来说,所有人都适用,不过艾灸足三里则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以及气虚体弱、阳气不足的人,而且操作手法要轻。一般来讲,40岁以上的人要多用艾灸的方法,40岁以上的人可以每天灸,时间在半小时左右。艾灸在每天临睡前1小时进行,效果更好。可以预先搓热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再用艾灸沿足三里上下移动。长期坚持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女人养脾胃,养气血,足三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穴位。我给一些女性看病,如果采取艾灸的方法治疗,一般都会加上足三里。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把5个穴位作为养生保健的要穴,认为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足三里就是其中之一。生活中,不管男女,都应重视起足三里的功效,常用艾条熏灸,来保健强身。

艾灸足三里的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在距皮肤2~3厘米处固定,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2.回旋灸:在施灸时,手持艾条,使点燃的一端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3.雀啄灸:使艾条燃着的一端与穴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上,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垂直穴位一上一下移动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