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近日来最热门的古装剧,非《长安十二时辰》莫属,富含逻辑的剧情、出色特效渲染和经得起考究的服饰等多方面的优秀制作,为这部剧赢得良好的口碑。除此之外,这部剧的音乐曲库更是匠心独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长安十二时辰》的主线剧情是惊心动魄的悬疑大背景而发展的剧情,但却处处充满着恰到好处的音乐氛围之中。

用心追剧的观众会发现在这部剧中无论是片尾曲《清平乐·禁庭春昼》,还是《忆秦娥·萧声咽》、《侠客行》以及《长相思》等剧中插曲的歌词都是皆出自于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令人陶醉的词句,隽永的意境与优美的旋律相得益彰,让人在欣赏波澜壮阔的视觉盛宴同时也领略到了古典诗词所蕴含的音乐之美,可谓“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不过也有学识渊博的小伙伴指出,《清平乐·禁庭春昼》并非李白所作。理由如下,词的格式,在李白的时代似乎不是主流。李白的诗,除了格律严谨的五言、七言,当然也有长短不一的古风诗,比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但这种近似于宋词的格律,他并没有作品传世。所以早就有人指出,这道《禁庭春昼》,其实是五代时的人托名李白所作。

但这并不影响该词的艺术水平,经过现代人谱曲,唱出来还是蛮动听的,与盛唐气象贴合度也非常高。

其实,在古装剧和历史剧中的音乐创作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的行为并非《长安十二时辰》独创,而是早已有之。如,十几年前的热播剧《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主题曲的歌词就是出自于千古词帝李后主的《虞美人》,婉约悠长的现代旋律与千年前的优秀词作完美契合,在费玉清富有磁性的声音加持下听了让人有身临其境一般的感觉。

古装剧中引入古典诗词之始于当年的热播剧《甄嬛传》,对于这部享誉海外包含中国古典文化的热剧,不止片尾曲《凤凰于飞》的歌词中引经据典,剧中出现的大量插曲音乐在传统文化摄入方面也堪称经典之作。如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插曲《菩萨蛮》,甄嬛初遇四爷时候吹奏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安陵容为了争宠化身采莲女时唱的《采莲曲》,果郡王与甄嬛合奏的《长相思》等都是出自于历史上各时期的著名诗篇,可见中国的古典诗词不只有韵律美的可读性,更具有音乐美的可歌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止古装电视剧的音乐有加入古诗词的案例,流行音乐中也早在几十年前就发现了古典诗词的音乐美。八十年代台湾著名的流行音乐歌手邓丽君就曾经将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的作品先后配上流行音乐的旋律进行演唱,风靡一时。后来一代天后王菲也曾经将词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拿出来演唱,赢得了无数人气。著名词作家林夕作为一个对音乐有着很深理解的人,更是将诗词融与自己歌词创作进行艺术性的融合,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无论是将诗词演唱出来也好,还是在歌词创作中融入诗词也好,在现代音乐中并不少见,如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就是将苏轼的《卜算子》与充满现代的气息的歌词完美融合,让普通的歌词充满了优雅的诗意。被誉为80后音乐才子的许嵩笔下,每一首歌的歌词中都会融入超过十处典故或诗句。

综上所述,无论是通过市场反馈还是各方音乐大神的印证,古诗词入乐之合理性已经得到了公理性认证。那么,为什么古诗词会和音乐能如此完美结合呢?原因在于,古诗词创作的第一要点是具有可歌性,能具有契合旋律的诗词才是真正的诗词,诗词的韵律即是音乐的韵律,可见中国的文化发展自古以来就不是单一结构的发展,各个领域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一种“琴瑟和鸣”的兼容并包,正是因为如此,才得以历久弥新,才得以具有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