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国的事务,出现了许多流言,以至于内府大人感到疑惑,这是事实。”直江兼续所写的《直江状》成为了关原合战的导火索。彼时丰臣秀吉去世,各大名之间群龙无首,所有人都伺机而动。德川家康便借机向上衫家族,提出自己的部队要向上洛靠拢。这便引起了丰臣门下之人,极大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德川家康率领东军而石田三成率领西军双方于美浓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战。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战役,后人都将其与关原合战并在了一起。

(一)群雄争霸,大战即发

“吾生五十七年阅状无数,此为当中最无礼放肆之书状”。这是德川家康在看到《直江状》后愤怒时所说之言,他一贯以忍让著称,而且很少有人见他大动肝火。但是这种人往往生气,便就是雷霆之怒。德川家康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各路人马一起北伐上衫家族。而且措辞激烈的指责上衫家是叛臣。

1. 半路杀出个石田

自从织田信长去世以后,原本归属于他的人马各自为战,都想要更上一层楼。而实力最强的丰臣秀吉抓住了时机,尽管德川家康有所不满,但极能忍让的他还是决议先行归顺。但自从秀吉去世以后,丰臣秀赖继承其家业,此时大家便都无法按捺住内心的躁动。

而德川家康也在伺机摆脱丰臣家的控制,同时又有一定的影响力。石田三成是丰臣家之人,他看到了家康的野心。所以,在其筹措人马北伐之时便多方阻挠。并且,意图阻拦其征服上衫家的决心。

石田三成联合了各方诸侯,并且筹备了家康的十三条罪状。在家康北伐,且兵力空虚之际,准备一举歼灭其后方资源。毛利元辉在到达大阪以后,西军正式宣布向家康的东军宣战。主力部队在第二天,就将伏见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2. 兵败关原,天命所归

西军在一开始的优势很强,石田三成联合了大谷吉继、增田长盛和安国寺惠琼还有宇喜多秀等各方势力。驻守在伏见城的鸟居元忠身边只有不过一千八百余人,而西军则有整整九万大军。他派人赶忙向会见诸侯的家康报信,而岛津氏也投靠了西军。

德川家康决定故意将行军的消息泄露出去,即沿中山道向西进军,经关原、不破关、近江最后抵达大阪城。西军在得到了消息以后,欣喜若狂。当即决定,在关原派兵伏击德川家康。其实,可以说关原决战是家康的选择,而并非西军。

双方一番排兵布阵,上午八点战役正式打响。当时他们都配备了火枪,所以双方先行对射。仅仅过了两个小时,石田三成就有些不支。而且岛津义弘以及小早川秀秋和毛利辉元等人都拒绝向其派出援军。

在战场上,当一个队伍的内部出现了问题以后,那么就距离溃散不远了。更何况,还是如此的生死决战。小早川秀秋眼见形势不好,迅速投靠了东军。于是乎西军中的许多人也倒戈到了东军的阵营。下午三点,战役正式结束,西军四散奔逃,东军大获全胜。

(二)并非愚蠢,实属无奈

东西两军在关原进行决战,其实是家康提前释放出来的信号。他们故意将自己的行军路线抛出去,并且也做了大量的准备。而石田三成等人,就是在等这样一个时机。对于他们而言,关原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有人会质疑西军占有绝对优势,并且还留下了四万的生力军。

完全可以先行后退,再诱敌深入,等待援军到达,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再进行决战。那么石田三成的做法,是否正确呢,如果不在关原决战,又是否有胜利的可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人心涣散,军心不稳

西军是一支联盟军队,他们只是石田三成将所有不满德川家康或者被迫不满之人融合到了一起。这些人凑在一块,根本就不是铁板。他们非常容易被拆散,被打乱。而且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虽然人数超过了东军,但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老底,都打干净。

西军的失败绝非偶然,也并非地势或者地形就可以左右的。打仗拼的就是士气,而这里除了石田三成之外,没有人真的想置德川家康于死地。在一开始处于优势的石田,开战后仅仅过了两个小时就没有了援军。

他本想推举毛利辉元为主帅,但以其为代表的各路诸侯,都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态度。还有小早川家族之人,本来就与家康有私交,而且就是抱着渔翁得利的姿态来的。所以,即使换个地方决战,西军也还是会输。

2. 西军已无法再退

“战术的胜利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败”。东军在到达大垣城西北的赤坂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在关原进行决战。而石田三成等人,之所以也愿意在此决战,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东军故意泄露出来的消息,他想要打家康一个措手不及。

在大战之前,西军在物资和人数方面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当然这些都是纸面数据。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精”。而且石田三成也从未想过,赫赫有名的“关原三神”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

如果不在关原进行决战,西军也再无可退了。无所谓明智不明智,织田秀信眼高手低很快便丢掉了美浓和稻叶山城,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再往后退便是近江,也就是石田三成的居城佐和山城。而且东军的行军太快,一下子就将西军搞的措手不及。

若是继续后退,对于石田三成而言他是绝不愿看到的。毕竟,那就是自己的老巢。如果赢了,联军便有可能在自己的地盘驻军,若是输了,便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所以,对于西军而言,只能在关原进行决战。

(三)最具戏剧性的战役

在关原决战之前,交战双方谁也未曾想过结束的竟然会如此之快。一般而言,双方都有近十万的兵力,胶着起来也得持续近半个月。这场失败,对于西军而言来得太过突然。而且西军中很多人都是保持着观望的态度,谁赢了便投靠谁。

西军不是铁板一块,自然不会胜利。如果石田三成再往后退,也很有可能会被后援军反水,遭受双面夹击的困顿。

1. 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织田信长的年代,大举讨伐各路诸侯。而丰臣秀吉继承了势力以后,执行的是另一种政策。也就是只要大家都愿意臣服于自己,那么便可以都相安无事。在他死后,这种脆弱而又微妙的平衡瞬间打破。

德川家康率领的东军目标一致,而西军方面则是各怀鬼胎。毛利辉元按兵不动,小早川秀秋早早反水,岛津义弘军队战斗力薄弱。即使换个地方决战,西军也绝对没有胜利的可能。而且以织田家和丰臣家为首的西军,本身也不得人心。

虏的大将都将其残忍的杀害。这些事情积少成多,慢慢的就在各诸侯心里种下了阴影的种子。因此,大家是不可能拼尽全力为了他们的利益去作战的。

而且石田三成虽然是丰臣家的人,但是秀赖对于打德川家康一事,嗤之以鼻。虽然没有明确地表示过反对,但也没有直接赞成。所以,西军只是打着丰臣家的旗号出来做事。因此,双方都指责对方有谋逆之心。

德川家康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这也与其性格有关。在处理问题上,向来是老成持重,因此许多人都折服于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再加上“关原三神”本身也不是有能力之辈,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2.胜败绝非偶然

坂本太郎曾说“这次战役,东军由于西军小早川秀秋的内应而获胜”。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毕竟其他的都是客观因素,而人才是主观因素。如果没有小早川等人,可能西军会胜利。但是奈何石田三成,招募了一批“猪队友”。

既然大局已定,就算是西军在后撤,找个地势很好的地方进行决战,但也难逃输掉的命运。对于西军而言,随着东军一路挺进大阪城的步伐越发加剧,他们的劣势也就愈发的明显。从刚开始的气势汹汹,到后来逐渐涣散,这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开始,毛利家族就只是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来参加的。如果不是石田三成许诺毛利辉元担任领袖,想必他们也不会出兵。而当这张大饼,逐渐的破灭以后,大家也都不愿意再陪着石田三成搏命了。

说到底,就是西军的组成人员不行,这与地势、地形的关系不大。换个地方,就是换个地方失败罢了。

结语:

汤重南曾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后,实际上已经成为日本的统治者”。关原之战失败以后,石田三成逃往伊吹山,而安国寺惠琼和小西行长等人也相继被逮捕。三人最终难以逃过被斩首的结局。此后,丰臣秀吉逐步的掌控了日本各地方,终究不用再继续忍让。

参考文献:

《日本史》

《东海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