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12日,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送往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的李女士于11日晚不幸去世,目前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报道,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到了中午,食用过酸汤子的9人陆续都出现身体不适。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10月10日,已造成了7人死亡,2人仍在抢救中。

“真凶”浮出水面

在当地公安机关排除人为投毒可能后,经医院化验检测,酸汤子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黄曲霉素确实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自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但是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在0℃以下不能产生毒素。而事件中的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医院化验检测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很有可能是制作酸汤子的玉米或者玉米面本身储存不当,在产生黄曲霉素后被做成了酸汤子,之后又被冷冻起来。

除此之外,有专家表示,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剂量较大,要达到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的程度,需要食用霉变程度非常严重的食物才可能发生,而且食物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时会有明显的苦味,一般很难达到急性中毒的程度。

而根据许多医生的判断,像这种自制的发酵食物,还有可能存在一种能致死的毒素———米酵菌酸

10月12日,黑龙江卫健委发布“鸡东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在制作酸汤子的玉米面中检出了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致死率极高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大家听着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其实它也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前亦有相关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云南省文山市发生一起20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事件,中毒者表现为发病急,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意识不清、昏迷等,中毒食物为汤圆(吊浆粑),对剩余吊浆粑(干粉)、生汤圆和熟汤圆以及制作剩余的吊浆粑等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份样品均检出米酵菌酸。

......

相信善于观察的读者们,应该已经发现了一个现象: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致死率极高。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能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轻者导致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副教授介绍,大量食用后米酵菌酸死亡率高达40%—100%。

而且目前没有针对这种毒素的特效药和治疗方法。发生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治疗。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也要一并送往医院观察。

很多食物中都可能有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在我国时有发生。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米酵菌酸中毒大部分和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

全国椰毒假单胞菌及其毒素污染调查协作组曾进行全国范围的食品中椰毒假单胞菌及其毒素普查。发现细菌的检出率为0.8%,米酵菌酸的检出率为3.2%。检出率虽低, 但致死率之高为各种食物中毒之首,为41.54%, 个别病死率达50%~100%。

木耳也是不可忽视的米酵菌酸导致中毒的重点食物

2018年7月,金华市一家庭因食用变质的黑木耳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1人,另2名患者血液中检出了米酵菌酸毒素。经调查,患者家中干黑木耳本身并不带菌。只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患者家中浸泡的黑木耳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加上在适宜的气温下浸泡时间超过2天, 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并且生产毒素, 最终导致了中毒事件的发生。

所以,自制发酵玉米面食品、变质淀粉类食品和泡发木耳时,需要对原料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混入发霉变质的材料。浸泡过程中,也要及时换水,掌握好浸泡时间。制作好的食物不仅要储存在合适的条件下,更要注意合适的储存时间。

别让冰箱成为“健康杀手”

食物中毒是可防可控的。

不食用霉变的食物是基本常识;”隔夜菜不能吃“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

但这些观念在冰箱面前通通都会败下阵来,尤其是长辈家里的冰箱,不管什么生熟干湿、也不管保质期有多长,都能一股脑塞进冰箱里。

的确,冰箱的低温可以让食物中的部分细菌处于休眠状态。但也有一些细菌,是能够在这种低温环境下生存的。

比如冰箱中常见的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可以在低温中生存较长的时间,离开冰箱进入常温环境后又会复苏,一旦感染就会导致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而喜欢在生肉上安家的耶尔森菌则是一种嗜冷菌,温度越低,越放肆。

所以食物并不是放进冰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般来说,要将生熟食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熟食等需要用保鲜膜封好后再放入冰箱,再食用时,最好能够充分加热;最后,即使放入冰箱,食物的保存时间也有期限,尤其要注意的是水产生肉等,一般冷冻(-18℃)3-6个月为宜,期间还要避免反复冻融。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食品安全,别让鸡西的悲剧在自己身边发生。

资料来源:

1.新京报:鸡东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官方称系米酵菌酸引起

2.龙江卫生健康:秋冬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3.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申屠平平等.上海预防医学.2019

4.米酵菌酸的研究进展.刘莹等

5.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分析.周帼萍.

6.科普中国:注意!这样用冰箱就是在"养"细菌,别等被感染了才知道…

来源:医学界

作者:一川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