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12日通过视频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致贺词。

彭丽媛向来自斯里兰卡、肯尼亚的获奖者表示衷心祝贺。彭丽媛表示,2015年,中国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获奖者们以实际行动帮助女童和妇女获取知识和技能,点燃女童和妇女的人生梦想,为促进教育性别平等、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彭丽媛说,在中国,也有千千万万的人为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有一位名叫张桂梅的女教师,她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张老师被女孩子们亲切称为“张妈妈”。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彭丽媛表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15亿学生被迫停课,对女童的影响尤其明显。我们更要想方设法,帮助女童复课复学,不让女童因疫情掉队。

彭丽媛表示,全球成年文盲中,63%是女性。妇女得不到良好教育,就不会有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女童和妇女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呼吁更多国家和各界人士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一伟大事业。中国将继续同教科文组织合作办好2021至2025年第二期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推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为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让我们携手努力,帮助女童和妇女享有平等优质的教育,让女性拥有美好的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高度评价并感谢中国政府支持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为促进教育性别平等作出积极贡献,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同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女童和妇女拥有平等教育机会和光明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旨在表彰为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展示教育改变女童和妇女命运的重要作用,激励更多人投身教育性别平等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云南日报

张桂梅

12年里把1645个女孩送出大山

她没有子女

却被数众多孩子称作“妈妈”

她身患十多种疾病

却有着“超人”般意志的付出——

(注:2020年高考数据未计入)

央视新闻《面对面》节目播出《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今年63岁的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4年10月,她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从2011年起,全校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丽江市第一。2020年,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9人达专科成绩,其余150人全部本科,本科上线率达94.3%,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70人。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

“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此前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你想,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生了姑娘就丢?她不会。”张桂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您有什么办法让她们继续读呢?

张桂梅:让村干部跟家里沟通,这个孩子我一定要领走,一定让她读书。不要你一分钱,我自己出钱。

记者:您挣的钱不是没完没了的?

张桂梅:是有数的,那我就自己少消费一点。我这个班50多个人,起码我不让我教这个班的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辍学,我拼老命,一边教书一边往回找孩子

然而,这并不容易。对于大山里的贫困家庭来说,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家长往往是儿子优先,牺牲女儿的前途。

而华坪县的教育经费本就紧张,专门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来是太过疯狂的想法。从2002年起,张桂梅就开始为这个近乎疯狂的梦想四处奔走。

记者:去哪儿要?

张桂梅:满大城市去要,就像乞丐一样。那时我是一个优秀教师了,我把所有报道还有证件带齐了,背着孤儿院最小的孩子到城市里面,我拿着我的证明就跟你说,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两块都行?

记者:人家给您的回应是什么?

张桂梅: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普通话还会说,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

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张桂梅一度萌生了放弃的想法。

天无绝人之路。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后,“张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来自全国的支持让张桂梅的女子高中梦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

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其他16名教职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届,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张桂梅:我到山里面去家访,她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分量是什么?回学校我就把老师集中起来,我说你们干就干,不干,你们辞职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然而,这个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

华坪女高的教学工作近乎瘫痪,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县里计划将学生分流到其他高中继续就读,并承诺依旧全免费。

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

张桂梅:我把这6个党员找来,我说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十分钟。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辅导好这些夜晚苦读的高三学子,张桂梅专门安排了各科老师轮岗答疑。遇到一些新的题型,她会拿出手机,帮学生搜索解题思路。

2011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综合上线率达100%,本科上线69人,张桂梅交出的成绩单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张桂梅:我们付出的不是一般老师付出的。男老师结婚,仪式办完了马上就回来上课。女老师做肿瘤手术,我说你请假吧,她说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了,我不请。孩子们拼命刷题,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只有这个办法,看着孩子那个样子我们也难过,这就叫拼了。我不这么干,我的学生就上不了浙大,我的学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大

记者:那您要付出什么?

张桂梅: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我们这几乎是用命换来的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盯完课间操,张桂梅终于可以歇一小会儿了,她回到办公室,吸一吸氧,吃口早餐,再把兜里的药吃了。

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当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

每年寒暑假她都坚持到贫困山区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做着做着把时间做没了,就把自己的生活忘了。当我走进华坪、走进民中、走进孤儿院这群孩子当中,实际上我也就走进了贫穷,当时我没有思想准备,只是说干一两年吧,结果没想到自己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们在一起,能看到明年女高所有的毕业生都能考上一流的大学,有进清华、进北大的!”向记者说这话时,张桂梅显得很平静、快乐。

榜样是最实在的引导,楷模是最新美的气象。

女子高中党员教师勾学华,结婚当天还站在三尺讲台上,一直上完当天所有的课,他才匆匆换上礼服赶去散场的婚礼现场;

杜朝仙原先是昆明一所高薪私立学校的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张桂梅的事迹,她毅然辞职慕名来到华坪女子高中;

当年因觉得学校管理严苛离校的老师,有的9个月后又回来了……

在张桂梅的言传身教带动下,全校老师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努力办学教学。

中共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张桂梅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自通知发布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掀起了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热潮。

6月29日,省委宣传部在昆明举行“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授予张桂梅同志“云岭楷模”称号,大力宣传弘扬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激励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凝聚万众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斗志。

记者手记:峡谷里的灯盏

初冬的狮子山色彩斑斓,瓦蓝高远的天空下,华坪女子高中如一块美玉,点缀在群山间。见到张桂梅,与11年前相比,她苍老了许多,脸色更暗、皱纹更深,不过神情还一如既往地坚定。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堪称奇迹:生源参差不齐“学苗”差,但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综合排名一直是丽江市第一名!

怎么做到的?

走进华坪女子高中,理想信念教育和“红色文化”扑面而来:每周一全体师生参加重温入党和入团誓词活动;课间操由“南泥湾”舞蹈改编而来……10多年来,学校每周坚持党员戴党徽上班,重温入党誓词,组织理论学习,合唱革命歌曲,观看红色影片。这种教育也渗入师生日常工作学习,表现在师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里,自然而然成习惯。

这种状态之所以能持之以恒,源自榜样的力量。张桂梅10多年和学生一起住宿舍,每天5点多起床,深夜12点后才休息。她是校长,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晨曦中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

华坪女子高中为来访记者准备了“张桂梅的100个小故事”,第六十八个故事是“峡谷里的灯盏”,是马海老师贡献的,他如今已离开女子高中。他回忆,2009年秋天他和张老师一起去永胜县光华乡家访,到了晚上7点,还差一个傈僳族的学生没家访到。到那个学生家需要乘拖拉机,沿着河床颠簸40分钟。怕张老师身体受不了,马海建议张老师等着,他和其他同事乘老乡拖拉机去家访。天色已黑,张老师提着一盏电瓶灯站在峡谷口送他们。马海结束家访,一路颠回来已是后半夜。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出峡谷口,那盏电瓶灯竟然还在。原来,张老师担心他们安全,提着那盏灯站在原处,一等就是五六个小时。当时秋水长流,星斗满天。虽已过去10年,马海说,那峡谷的灯盏还亮在心里。

党组织能成为“战斗堡垒”,靠的是“领头雁”做到了“向我看齐”。张老师犹如峡谷里的“灯盏”,用她的无私奉献感染激励了无数人:如今,来女子高中参观学习、一起进行党建活动的单位络绎不绝;女子高中的毕业生,把奋斗精神和感恩之心播撒到她们所在的各个地方。这,正是基层党建的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记者 徐元锋)

“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在为社会做贡献时,

我们觉得值了!

不管怎样,

我救了一代人,

不管是多是少,

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

就足够了!

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张桂梅说。

(云南新闻网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网、云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