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人常言,人生四大喜事,乃久旱逢甘霖,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以及洞房花烛夜。可见婚礼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白虎通·婚嫁》有云,"昏礼者,将结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能表示婚嫁之事之重的,除了婚嫁过程中的六个程序步骤外,就是这最后一个步骤"亲迎"中的婚嫁服饰了。

明代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上重要的一环,它基本确定了由宋朝转型而来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而婚嫁服饰方面明代的成就更是功不可没,它虽然承袭历朝历代传统习惯,但在色彩考究上,《明史·舆服制》记载,明代的婚服"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以赤为宜"。开创了以绯红为嫁娶衣的经典婚嫁形式,并一直延续,成为我们现在公认的经典婚礼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假"九品官服与命妇装的突破美

中国传统的婚礼服饰制度可大致为三类,分别是周制、唐制和明代。前代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均崇尚庄重端正,自然也不缺乏喜庆。即使宋后期出现了平民结婚可以着绛红色礼服,但婚服一直没有以正红为主要定色的规矩。直到明代,重文轻武的风气大盛。一是由于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文人通过科考便可入朝为官,二是由于内阁权力不断扩大,武将地位一落千丈,士大夫阶层不断兴起,使得文化也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就包括婚礼文化。

明代时,男子婚娶被视为"小登科",为官者穿官服,而庶人则可穿九品官服。一般为缀补子大红圆领和乌纱帽的搭配。帽子上额外插两朵金花,肩上披一块布叫披红,显得喜庆而隆重,而用色却并未特定为红色,用色不拘,如青绿色等。而女子婚嫁服饰则更为考究,出嫁当天,头戴凤冠,假鬓花钿,并遮红盖头,身穿真红色大袖衣或红色罗裙等,脚上是红色绣花鞋,端庄秀丽,隆重尊贵。

红色对襟大袖衫及凤冠霞帔成为了明朝时期婚礼服饰的固定搭配,红色寓意着隆重、吉祥,对襟则含合衬、合满之意。明代女子不分贵贱皆可做此番搭配,见于徐珂《清稗类钞》,"霞帔,妇人礼服也,明代九品以上命妇皆用之。以庶人婚嫁,得假用九品服"。只是还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思想,会根据地位不同而在婚服的材质、装饰、凤冠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男子假九品官服,还是女子的破格命妇装,都是因为明朝时期对婚礼的特殊待遇,是得到皇室默许的。是上千年传统思想禁锢下的一种突破美,即"摄盛"。这种宽容制度下造就的集历代礼服大成的明代婚服,代表的是时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观。

二、回归礼制造就的经典美

朱元璋一统江山后,为标榜汉族正统身份,发布"衣冠复古诏",秉承"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的标准制定新的汉服。回归汉唐时期的礼治天下变得尤为重要。而婚服被称为礼服,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恢复汉人礼制,婚服自然成为不可忽略的一点。故相较于前代,明代婚服的制度相当严格,依据各阶层等级来。

明代天子诸王等迎亲时一般着通天冠服,但洪武十年后已少见记载,多为皮弁服代替,皮弁服上衣是真红色,叫做绛纱袍或绛纱衣,衣身不加任何纹饰。皮弁服下裳也是红色,分为前后两片,前片三幅,后片四幅,共裳腰,裳幅上折有襞积。红裳上亦不织章纹。皮弁以乌纱冒之,上缀有五彩玉,中以玉簪导入,衣物上另有革带、白袜、黑舄、佩绶等相配。而对于传统的凤冠,则是更加繁华复杂,为历代凤冠精美之最。

凤冠是因凤凰缀于其上而得名。并且只有皇后才可与之相配。明代凤冠以宋代冠梳为原型,用金丝网或竹篾为圆形框架,罩上纱后在其上进行镶嵌珠玉、点缀图样等工艺。皇后的凤冠上龙凤皆有,龙为金色,用金丝堆砌,凤为翠色,由翠鸟羽毛粘贴,形状立体有美感,且色彩艳丽经久不坏。另外还镶有珠花、博鬓、翠叶等,精致华美,美不胜收。而一般命妇所戴的凤冠则为"无凤"冠,即不得缀有龙凤,只能将珠翟、花钗等点缀其上。其间规矩层次之多,极尽繁复之美。

在婚服的图案纹饰上也有颇多讲究。男性以不同纹饰图案及尺寸等来区分不同的等级。一品官为大独科花,二品为小独科花,三品为散苔花无枝叶,四至七品都是小杂花纹,只不过尺寸有所不同,而八品以下就无花纹了。新婚夫妇礼服上,动植物花纹的图样最为流行,且内容丰富,所含品类繁多,各式各样。不仅代表了时人丰富的审美态度,也表达对新婚燕尔的各种美好愿景。植物以缠枝、折枝、团花为最,如牡丹丰满妍丽,象征富贵,石榴内多果籽,象征多子,灵芝健身,象征长寿等等。动物常见的有狮子,常以狮子滚绣球寓意喜庆,用鸳鸯象征婚姻美满,蝙蝠与福谐音,为万福金安的象征等等。

除却动植物纹样,还有云纹、器物纹等,常做图案的衬底,装饰等。如定陵孝靖皇后墓出土的几件皇后吉服,为百子衣,刺绣精美,纹样丰富,百子即象征多子多福。传统的婚服图案纹样的装饰而更加精美且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另外除了衣物上的花样,女性的霞帔在此也有颇多讲究。霞帔早在魏晋南北朝便已出现,只是那时并不作为婚服配饰穿戴,后由于其色彩演变成绚烂华美之色,美如彩霞,故称霞帔。明代时,虽命妇与后妃均可穿霞帔,但后妃是可以用红色以及金线绣龙凤纹的,其他命妇只可用深青色绣花霞帔。而对于民间的新妇,则用素色,并且是没有文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服色,当时认为明以火德王天下,应尚赤色,且朱家天下更应以红色为正色。又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故新娘的婚服从此时开始便以红色为主色,既寓意正统,又寓意吉祥喜庆。当然男性婚服也以红显吉,只是由于不同等级而限制了用色,一至四品官服为绯红色,而五六七品为青,八九品为绿。但一直以来,红色都是备受推崇的,并深深凝结在中国人的情感里。

不论是其服制还是图饰服色,都严格按照礼制而来,代表当时社会的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对不同等级制度的审美,自然等级越高审美价值越高,但这种审美意趣的方向是大致相同的,均以繁缛精致为美,以崇贵尚赤为丽,以汉家正统为尊。此后这种士婚制便成为典型的华夏人民婚礼配置。

三、承唐宋,启后世的传统文化之美

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往往不是空穴来风的。明代的婚嫁服饰的定型,首先就是萃取了前朝汉人的精华,如凤冠霞帔作为婚礼配饰,在宋朝就已被确立,明统一后,它仍旧被作为汉族婚饰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被保存和传承。深受上千年汉族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统治者兴复汉族衣冠制度的明人,在恪守礼制,严格遵守不同等级阶层之间的服饰制度不得僭越的同时,又由于士大夫文化的发展,所以不断对婚礼服饰有着创新。在统治阶级的默许下,以及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庶人亦可着真红,尚奢华,假借九品官服以及九品命妇的凤冠霞帔。从而,明朝奠定了后世几百年间女性着大红吉服、上衣下装的搭配凤冠霞帔的传统婚嫁服饰,一直沿用至民国,乃至当下社会,这种形神仍旧存在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这句诗光是读来,就仿似眼前出现了个身上红衣似火,步履摇曳生姿的活色生香的新妇来。这是古时妇人婚嫁时的真实写照。重传统礼仪使得明代婚礼服饰端庄大气,严谨高贵,这种独特的审美意趣深刻影响了后世之人,不仅是当时清朝的蓝本,对现今的服饰审美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结语

明代继承前人以正红寓意吉祥美好的思想,将其发扬光大,在纹饰、凤冠点翠等工艺上大放异彩,使着大红喜服、凤冠霞帔婚嫁成为一种固定思维。不仅是统治阶级与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场变革中思想上、审美意趣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恢复汉制,制定与元朝不同的礼仪制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时代的审美风格。

明代高度中央集权下强制的等级森严的等级阶层制度,让服饰花样繁多,等级严明,显得隆重繁复;快速的商品经济发展下得到长足发展的手工业,使得婚嫁服饰上的绣样更加精美华丽;以及文人地位提高带来的文化发展,令婚嫁服饰在不断创新从而日臻完善成熟,形成我们今日得以有幸得见的模样。婚姻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终身大事,并且是一件值得期待,值得一切美好祝愿的事情,它着最美的服饰,结成两姓之好,在古人看来,是上告慰祖先,下绵延子孙的大事。在明代,定型的真红大袖衫和凤冠霞帔的美,不仅是只局限于欣赏,更应值得考古学家以及服装设计者,以及美学研究者等等一系列人去探索和发掘。

参考文献:

《明史·舆服志》

《中国服饰史》

《大明会典》